浅谈吉州窑黑釉茶盏复烧工艺

2016-12-13 20:43刘莲忠邹佳旻李书琴郭景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5期
关键词:吉州窑釉瓷釉料

刘莲忠邹佳旻李书琴郭景森,3

(1.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3.吉安市吉州窑陶瓷艺术与制瓷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9)

浅谈吉州窑黑釉茶盏复烧工艺

刘莲忠1邹佳旻2,3李书琴2,3郭景森1,3

(1.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2.井冈山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3.吉安市吉州窑陶瓷艺术与制瓷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 吉安 343009)

本文通过总结吉州窑黑釉瓷中的装饰纹样、构图手法和原材料制作工艺,对吉州窑黑釉茶盏的复烧工艺进行探索。

吉州窑黑釉瓷;烧制工艺;神韵;复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吉州窑黑釉瓷朴实无华,看似简单,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含意深沉,构思巧妙,装饰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渐露端倪的黑釉瓷为宋代流行的茶文化“茶白宜黑”推向了极致,黑釉茶盏以造型秀美、装饰题材丰富、釉色独特而取胜。

一、吉州窑黑釉瓷的原材料

黑釉瓷器胎坯均采用本地吉安陶土,常见的有:

1.黑灰色胎坯分为炻质和瓷质两种。炻质的胎坯杂砂含量较高,胎色为黑灰色,有明显的粗糙感,而瓷质的胎坯细砂含量较低,胎色为青灰色,比较细腻,材质坚硬,敲起来声音清脆响亮,这种胎色犹如吉州窑附近现在砖窑烧制的砖色。

2.从吉州窑遗址中挖掘到的红黄色胎坯与现在本地民间作坊烧制的陶质日用制品的胎坯十分接近,采源于本地山上的红泥,通过烧制形成红黄色胎坯。

3.胎坯白色中带有黄色的米黄色的胎坯,取材于吉州窑附近山上的白色夹带黄色的白泥,由于当时淘炼技术所限解决不了白泥中混杂的黄泥完全除清,胎坯烧制后就呈现出米黄色,保存完好的窑包附近均可寻到,米黄色的胎坯应用广泛,不论生活日用瓷还是陈设瓷,白釉瓷还是彩绘瓷,就连绿釉瓷中也采用此种胎坯。米黄色的胎坯成为吉州窑的一大特色,在吉州窑的遗址中是数量最多的。

4.粉白色胎坯的胎色为粉白色,比较细润,材质坚硬,采用本地山上为数不多的白泥制成,由于它的陶炼技术要求较高,因而制作成本随之增高,所以出产的瓷品奇少。粉白色的胎坯一般用于工艺较高要求的陈设瓷和少量的生活用品瓷。

二、黑釉瓷的化学成分

1.分析了挖掘出土的黑釉制品残片和黑釉瓷的仿制品的化学成分,其化学组成含量为:4%~8%的Fe2O3,6%~9%的CaO,2%以上的MgO,不超过20%的Al2O3,此外还有少量的P2O5等。

2.黑釉瓷的制作工序

吉州窑黑釉的制备工艺为:做坯→制秞→施釉→干燥→二次施釉→干燥→烧成,在烧成过程中,釉料中的Fe2O3在烧制条件下发生分解、富集、析晶,所以形成了黑釉,其中影响陶瓷釉分相效果的主要因素为釉料组成与烧成制度。

从1150℃开始,Fe2O3开始分解,到1200℃以后强烈进行,一直持续到1250℃左右。釉料始熔温度约为1200℃,釉料开始熔融,封闭了釉的表面,气体排出受阻,在釉层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分解过程中加剧了气泡长大,无数小气泡也合并成为大气泡,在满足了釉熔体粘度与表面张力合适的条件下,气泡上浮并冲破釉面,在釉表面留下痕迹。铁分子在气体排出过程中会随之一起上升在泡痕附近形成富铁玻璃相,并与主体液相发生相分离、析晶。

3.试验原料

长石、石英、赭石、土子、铁红粉、红土6种原料是黑釉釉料的主要原料,硼砂作为主要添加剂成份,在其吉州窑黑釉釉料的成分基础上进行研究。

4.试验方法

按一定比例将石英、土子、赭石、长石、红土、铁红粉6种原料混合,加入适量水,采用简易球磨机球磨时间为48小时,取得黑釉的混合物溶液若干。用烧杯取黑釉的混合物溶液70mL左右放入110℃烘箱烘干,使之成为黑釉的块状固体,用研钵研碎成黑釉粉末,以备用。

制作添加剂的方法是用小坩埚焙烧,将一定量的硼砂倒入小坩埚中,即刻将小坩埚直接放在400℃的马弗炉中焙烧10min,立即取出,焙烧后的硼砂犹如疏松棉花状产物,让其自然冷却成为新制添加物。

取新制添加物按质量分数分别2、5、10、20%)与制备好的黑釉粉末混合,在研钵中充足研磨均匀后,将其倒入小坩埚中,并将小坩埚直接放在800℃的马弗炉中焙烧30min,立刻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

三、吉州窑黑釉瓷的釉料配制

1.原料就地取材是吉州窑黑釉瓷釉料的选择原则,一般都是使用在附近山上的采的铁矿石,铁矿石中富含氧化铁,还含有微量的其他元素作为着色剂,往往将其研磨成粉状制成釉料,它决定着成品瓷的釉色。此外还有用植物烧成草木灰制成釉料。虽然釉料决定成品瓷的釉色,但黑釉瓷的釉色与烧窑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窑的温度,对釉的成分变化影响不大,但对黑釉瓷的釉色却有着很明显的变化。而能影响黑釉性能的一般是添加剂,通过在釉料内添加一定比例的添加剂,能够达到改善釉面纹理、厚度、光泽等性能,通过对吉州窑黑釉及其添加剂的化学组成和工艺的分析,有利于改善黑釉性能的添加剂研制。

添加工业氧化铁,能提高天然釉料原料总的铁含量,对釉面综合质量例如釉厚度、形状及釉面光泽有所提高。不同质量分数的添加物与原黑釉精良的结合,取决于它的烧制温度,在800℃范围内烧制,产生了期望的成效,添加物质量分数为5wt%是最好配比掺入,获得薄薄的、蓬松的球状颗粒。黑釉含铁丰富,因此厚釉层中铁的画料很容易渗透,而当黑釉瓷变薄之后,高温会使薄釉快速被瓷胎吸附,这能使彩绘瓷图案清晰,极富美感。

2.添加硼砂的作用,是为了促进低温阶段液相形成,从而加快高温阶段的物化反应,改进黑釉的厚度及析晶纹理。加入的添加物质量比重越大,其大小就会越大,除了视觉上的改变,添加物也能参与其中反应,使黑釉在某温度下产生明显变化,能降低吉州窑黑釉瓷的制作温度,也能使黑釉在高温下被瓷胎迅速吸附,促使图案清晰,美感增强的作用。

添加石英的作用,是为了提高黑釉瓷的釉料网络骨架和提高釉料的机械性能,有利于提高釉面质量和釉面的光泽度。

四、吉州窑黑釉瓷的神韵

1.吉州窑黑釉瓷朴实无华,看似简单,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含意深沉,构思巧妙,装饰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吉州窑的黑釉瓷,多姿多彩,绚灿美丽,形成了黑釉瓷独特的陶瓷艺术。

丰富多姿变幻无穷的窑变釉:兔毫纹峰具有很强的序列感和流动感,它在抽象中蕴藏着形似就像立于江河畔的千万水流迎面直冲而来;鹧鸪斑是吉州窑独有的产品,美丽色彩变幻无穷似如天际的云霞;吉州窑有两种特有的窑变结晶釉装饰,分别是玳瑁纹和虎皮纹,玳瑁纹如玳瑁的甲壳呈块状,虎皮纹如老虎的班花呈长条状。

2.黑釉瓷的装饰技法

独创的剪纸贴花装饰工艺是在茶盏上以双色黑釉剪纸贴花装饰,处理剪纸装饰纹样黑白关系的同时,考虑剪纸本身的特点和陶瓷装饰工艺的要求,剪纸图案寻求变化中的统一,简洁中的丰富,疏密运用适当,使这变化万千的窑变釉衬托的清新雅致和意趣。黑釉木叶盏是用一片叶子作为盏壁的一种装饰工艺用普通的原料无任何人工雕琢烧制而成,注入茶水后,眼睛与茶盏口沿保持同一水平线去观察树叶,树叶就仿佛飘在水中,如同一叶轻舟在水面荡漾,在虚实相间的水面中,叶影飘摇,如梦如幻,别有一番情趣。

3.黑釉瓷的画面构图

简单明了且方式灵活善变,韵味独特,不同的器型其画面构图表现形式多样。二方连续的带状花边和四方连续的多组纹样组合的运用,使黑釉瓷器画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图案精美,流畅奔放,动感极强;梅花元素则一般沿着盏壁进行多层次的重复叠加,装饰性极强,构图亦十分饱满;在以连弧相连的窗花图案中,有着富有变化的吉祥文字剪纸,文字剪纸笔势圆润挺拔,构图舒适奇特,造型简练概括;鸾凤剪纸在构图处理中避开不易处理的复杂透视关系,采取平视的描绘,在简约中求改变,改变中求统一,从而在剪纸形象中突出主题,错落有致,纯洁明丽,凝练而又活泼谐和。

借鉴古建筑上的开窗见光形式即称开光装饰手法在吉州窑瓷画构图中最为独特,中心部位是其视觉强调的注意点,主次和层序分明的画面,凸显主体纹样,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在瓷绘艺术装饰的技法,表现题材在瓷绘艺术中拓宽,铺垫了元青花瓷的成功烧制的基础,为元青花所继承。

4.黑釉瓷的装饰内容

以大众脍炙人口正面歌颂的内容为主,直接以如长命富贵、金玉满堂、龟鹤齐寿、福寿康宁等吉祥文字作为茶盏的装饰组成部分,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的蝴蝶、鸾凤、鸳鸯、龙凤、喜鹊、双鱼等图案寓意于“喜相逢”,另有梅枝与奔鹿、飞凤对峙、跃鹿、并蒂莲等装饰,吉祥喜庆的情调蕴含其中。

结语

吉州窑黑釉瓷是吉州窑窑工们智慧的结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窑工们的精湛技艺,更可以从中看出窑工们勇于创新,富于开拓的精神,其造型生动自然,典雅优美,是民间陶瓷中的珍贵艺术品。为了将祖先留给我们传统制瓷技艺原汁原味的保留下来,我们使用了复烧这一做法,即使用现代技艺,改进传统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精进工艺,开拓新的艺术领域,加深艺术造诣,这对保护、传承、弘扬吉州窑黑釉瓷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亦可以直观地重现吉州窑黑釉瓷这一中国陶瓷界奇葩的昔日辉煌。

[1]王全玉.吉州窑黑釉瓷的研究[J].中国陶瓷,1994(4):55-59.

[2]张会安.吉州窑瓷塑的工艺特征及文化内涵[J].中国陶瓷,2006,42(12):82-84.

[3]周武艺,张微.纳米TiO2添加对陶瓷釉的表面结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09,28(5):1071-1075.

J527

A

猜你喜欢
吉州窑釉瓷釉料
陶瓷玩具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烧成工艺对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