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读是短期效应

2016-12-13 17:52王淦生
中华家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友水平读书

王淦生

如今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离得开书本?上至政要大腕,下至贩夫走卒,即便地位不同、背景迥异,但在掏钱供孩子读书这方面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都恨不得倾其所有想尽方法将孩子打造成知识的巨人。

无奈这读书学习跟吃饭睡觉一样纯属“个人行为”,家长就算钱再多能耐再大也难以直接帮上忙。但帮不上忙换种形式也得帮,于是,深更半夜陪着孩子读书学习便成了呈现于当今中国千家万户的一道感人的风景。这当中,家长水平高些的,可以聊以充当为孩子答疑解惑的“半拉子老师”;水平与孩子相当的,则往往成了与孩子并肩作战“学友”;水平与孩子相比明显属于“蓝之于青”的,也要强打精神支撑左右,以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支持。而对那些不能“以学习为己任”时不时走走神的孩子来说,家长陪读则更多的是在起着一种督促乃至震慑的作用。

一些家长干脆成立起“知识互助组”,以求在家教中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更有一些意志顽强的家长“攻书不畏难”,干脆重拾荒废已久的学业,与孩子同步学习。我曾在媒体上曾看到过一则“陪读妈妈”与女儿同时参加高考并同榜高中的佳话,实在是“陪读教育”开出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陪读教育造就了大批文化基础扎实的家长,但是如果从孩子成长这一角度来审视,这“陪读教育”的正能量则极为有限。试想,在学校由老师盯着,到家中再由家长陪着,这密不透风的“双重庇护”能不让那些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倍感困乏、窒息?如此时时刻刻“紧逼盯人”的教育方式只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产生怠惰心理,养成被动、依赖的习惯,甚至滋生逆反情绪。

家长陪读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只是一旦到了实践中,我们便一个个堕入了“当局者迷”的怪圈之中。我们应当明白,即便你有着良好的动机、良苦的用心,但是如果违背了教育规律,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分数诚可贵,能力价更高。若偏重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纵可见一时之效,怕也会后患无穷。

猜你喜欢
学友水平读书
张水平作品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