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说,Yes Or No

2016-12-14 01:57向煜
现代苏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徐强企业

记者 向煜

资本说,Yes Or No

记者向煜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扩大再生产,或者是抓住新的市场成长的机会,比拼外来的竞争对手,资金通常来说会是一个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时候引入投资者就成了必然选择。

事实上,通过采访企业和各类投资机构,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引入商业资本绝不仅仅是单纯地引入资金,而是引入现代管理制度、理念、管理方法以及先进技术与产业资源,并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企业来说,和知名的投资机构合作,讲好公司“自身故事”,对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有着双重利好。

那么,在中国机会无限的市场上,在项目如云的竞争空间里,资本机构会如何选择企业,企业的哪些特质更容易获得商业资本呢?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先知道,那些资本家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哪些要素会让他们Say yes,哪些更容易被否定。

王龙祥:做股权投资的基本道义是看人

人物标签: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毅达资本投资总监

印记&成绩:毅达资本的投资业务开始于1992年,并于2014年注册成立公司,是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核心企业,由江苏高投与管理团队核心成员共同组建,关注清洁技术、节能环保、健康产业、TMT、先进制造、新材料、消费和现代服务以及文化产业等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已经累计发起60多支基金,管理资本规模近800亿元,投资70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有90余个成功上市案例和多个并购案例。

“毅达资本”四个字在国内创投界赫赫有名,坊间常说他们的团队每年要看将近4000家企业,这个数字在行业并不多见。毅达资本投资总监王龙祥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人”对于股权投资来说,至关重要。

在他们眼中,所有的企业,不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掌舵人的能力都十分重要。掌舵人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这种人的能力不是一般投资经理和投资人能够通过什么方式评定的,“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都是比较容易鉴定的,但是看人是比较难的,有时候就是眼缘或者是经验的积累,而更重要的是,看多了以后也不太会走眼。”

相互选择,要看对眼,更要坦诚相待

在从事投资行业之前,王龙祥有过丰富的产业经验。“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初创型企业,从研发部到海外市场部再到销售部,可以说对企业产业链有过全面认识。更关键的是,原先公司从设立到投融资到上市,我也都参与了,这就让我对企业整个发展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投资机构和企业的关系,就像‘谈恋爱’,首先要互相看上眼,接着要坦诚相待”,多年企业工作经验,加上做了多年投资,在与企业交往上,王龙祥有着自己的哲学。

这种恋爱关系,说起来简单,真正应用到风险投资中,则需要投入很多的脑力和体力。

加入毅达资本后,王龙祥参与投资了四个项目,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位于张家港市的江苏能华微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是研发、生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虽然对这家企业的投资刚刚完成,但我们从2012年左右就开始接触他们了”,

王龙祥告诉我们,无论是创始人朱廷刚和他的团队,还是所处的行业,对投资人来说,都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众所周知,在第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技术上,我国与欧美等国的差距非常大,到了第三代材料这一现状才开始出现改变。

“江苏能华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非常先进,而且应用广泛,比如可以做成电子二、三级管,应用到电子适配器中,就可以缩小适配器的大小,而且能提高充电效率。”对于生产原材料的企业来说,光有好的材料不够,你必须有完备的上下游链条,才能将研发成果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

毅达资本正是在江苏能华产业化启动初期进行了2000万的风险投资。“他们的材料太新,很多企业不敢随便用,这就需要企业自身往下游拓展,这是就需要流动资金建设产线、购买设备,对于我们来说,在企业急需产业化的节点介入,是十分理想的时机。”

看准人,找对行业,还要瞄准时机,就如谈恋爱需要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一样。“我们与银行放贷不同,银行是看企业过往成绩,有什么能抵押,而投资机构则是看未来、看预期”。

王龙祥继续以江苏能华为例。“中国半导体一直落后,大家都在试图改变现状,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对半导体材料的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也会越来越精,半导体材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对于生产原材料并且能够实现自身产业化的公司来说,前景一定非常乐观,我们愿意与这类企业共同成长。”

事实上,对投资来说,过去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现在的产业周期越来越短,产业的变化越来越多,产业的形态也越来越跨界,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个考验。所以在看人之外,也要去关注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关注行业处于什么阶段,未来的竞争力如何,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企业有没有瑕疵和硬伤,这种瑕疵能不能克服,硬伤构不构成将来上市的障碍,都需要做深入的研究。

当然,投资机构选择企业十分慎重,企业对投资机构也拥有选择权。“对于我们来说,对企业要开诚布公,把自己的优势告知企业,做好投后管理,毕竟一旦投资了,大家都是一家人。”

确立风格,要用长线思维去赚钱

投资没有教科书,被投企业都是非标产品,都是个性化的产品。那些成功的案例,没有一个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所以每一次投资都是一次独立的判断、思考和谈判的过程。

据了解,毅达资本成立至今,拥有60多支基金,总规模近800亿,去年9月,毅达资本成功获得45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计投资70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有90余个成功上市案例和多个并购案例。

毅达资本取得佳绩的原因何在?

毅达资本团队拥有130余人,严格按照现代服务业、清洁能源、生物医药、TMT等行业分成9类,每一位从业者都对自己所处行业有着深刻了解。如果单从知识层面来说,投资人不仅要懂投资、财务和法务,还要了解行业知识,懂得企业管理,更要知道怎么看人;从能力来说,投资人自身经历也很重要,要了解企业运作,要擅于沟通,有能力说服企业家选择自己,还要懂得如何进行投后管理……

王龙祥坦言,做股权投资的风险很大,要成功投资,投资人必须成为相关行业的专家,既了解浮出水面的上市公司,也能挖出潜在水底的成长型企业;,对于行业的主要技术路径、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方向、成长阶段、投资时间窗口等都要了然于胸。

市场上流行的概念很多,要把握行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适时而动。“不能一味跟风,要沉下心来研究产业、分析企业”,事实上,纵观那些投资失败的案例,很多时候都是投资人自认为看到一个点就以为了解了一个面,看到一片树叶就以为看到了整片森林。“天道酬勤,作为投资机构只要扎实地做好每一步工作,就一定有机会获得成功。”

不可否认,市场上有一部分机构会去赚取一、二级市场的差距,但真正能够做大做强的投资机构一定不是这样的。“我们赚取的是企业未来成长性的资金,此外我们在投资过程中也将促进行业发展、助力提升创新创业环境为己任,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风格。”

坚持做好行业研究,开展产业链投资,时刻关注热点,但不跟风、不盲从、不追高,坚守价值投资,这就是毅达资本投资的基本逻辑,也是毅达不断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

叶晓明:乾融有自己的商业态度

人物标签:江苏乾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印记&成绩:乾融集团是集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和实业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其中乾融创投板块股权投资涵盖了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定增、并购,在创投八年时间内,所投资企业就有多家实现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在乾融创投第一批投资的12家企业中,保持了投资“零失误”的纪录,在中国创投界算得上是一个奇迹。

叶晓明的个人经历本来就是一个传奇。十多年前,从金融监管部门下海到证券公司,再到实业集团负责资本运作,后来又组建了自己的资本集团;掌管的江苏乾融集团,从天使投资到VC到PE,从房地产基金、政府产业基金,到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项目……一条金融产业链,让她在资本市场里底气十足。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她与乾融集团一贯的商业姿态——投资企业不求规模,但求成功率;严格筛选,不赚快钱,陪同企业一起成长。

精根细作,把企业当“孩子”

你想象中的创投公司是什么样?

贪婪?唯利是图?很多人会用“秃鹫资本家”来形容创投公司,认为他们是令人讨厌的食腐动物,以嚼食硅谷工程师辛勤工作和创业精神为生。是这样吗?

或许真的有这样的公司,但叶晓明的乾融创投不是,它是温和的。

“我们会把投资的企业当作‘孩子’,一旦把钱投给那些企业,他们就是乾融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会伴随他们一起成长”,叶晓明表示,乾融集团投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也是希望能实现彼此的梦想。

事实是如此,乾融创投并非广撒网,“第一批投资的企业只有12家,我们希望能够静下心来培育企业,而不是赚快钱。”

作为全产业链的创投公司,乾融集团在选择投资目标时,企业所处行业,能否实现产业化,都成了重点考虑的方面。“企业核心技术,市场前景特别需要好好考量,特别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我们都会做细致地分析。”

从乾融集团第一批投资的12家企业来看,光格设备、旭创科技、麦迪斯顿、纽威股份、天顺风能、胜利精密等,基本属于高科技企业,产业化基础也相对成熟,“这样的企业是我们投资的首选之一。”

对于人才,准确地说,是企业创始团队,叶晓明也是十分看重的。“必须要有企业家精神,我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常常会和团队多次接触,每次的交流就像中医把脉,我们要找寻性格与我们互补的企业。”对,是互补,而不是与乾融集团相似的商业态度,因为彼此互补,才更有利于找出优缺点,共同进步。

在刺激里找寻平静

乾融创投第一批投资的12家企业,已经有7家成功在沪、深主板上市,并且做到了“零失误”,这值得叶晓明自豪。这样成绩的背后,是叶晓明的冷静与沉稳。

资本市场,一个被公认是男人王国的地方。作为一位女性投资人,叶晓明探索积淀了近二十年,指挥着自己掌控的资金,用所有经验、精力和智慧去博弈,可谓步步惊心,如果没有一分平静的心态,很可能错一步而满盘皆输。

“以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像股权投资之类的还不成熟,在二级市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潮起潮落,澎湃人心。现在股权投资市场已渐渐成熟,理性占了主导。”过了“惊心动魄”的阶段,即使依然奋斗在资本运作最前沿,她说自己也早已举棋若定。

不可否认,资本市场充满着诱惑,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高手在民间是不错的,“脑子、悟性、眼光”是缺一不可,同时还需要有“底气、胆气、勇气”。“做到这12个字才有可能真的去‘玩’资本,否则只有被资本玩的份儿!”

真正好的资本运作者,不会去追求短期的效益,不能够对于某个项目太过于执着,要懂得该放手时候就放手,该出手时候才出手,不然估计死在半路上的可能性极大。

“在这个市场里,要想灯火长明不衰,必须冷静而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项目,同时锻炼好一支很强的队伍。”叶晓明直言,凭借自己现在的实力,如果仅仅是想赚快钱肯定不难,但这已不是她与乾融创投所追求的。

“我们现在做股权投资,要非常理性,一要对投资者负责,二要对自己手下团队那些年轻人负责”,叶晓明深谙快钱是好挣,但是资本市场不看三年五年成绩的道理,“你得有长期作战的准备,真正的高手是经过几十年磨练出来的,他们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用最静心的心态在资本市场游弋。”

徐强:做有温度的创业合伙人

人物标签:协立投资管理合伙人,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特邀评委

印记&成绩:曾主导Sorrento Therapeutics, Inc.(NASDAQ: SRNE)、食行生鲜(江苏随易信息)、上海松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景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州纳维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海光芯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投资和管理;担任过国家“千人计划”创新创业大赛、科技部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宁波等地区创新创业大赛的评委。

协立投资成立于2011年,是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机构,截至目前,旗下管理13支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5亿元,已投资企业近40家。协立专注于早中期投资,秉持着价值投资的理念,致力于投资有梦想的初创企业,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投后管理,培育企业、长期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协立投资与硅谷知名创投合作开展海外投资业务,基金出资人包括国家科技部、大型国有企业、各地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高净值人群。主要投资方向包括TMT&大消费、生物医疗、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

在投资界,有经验的投资人,都会中意早中期项目。虽然介入时间越早,风险就越大,但挑战与成就感也越强。早中期投资对投资人的要求非常高,自身经历积累的经验,对行业深刻的理解,对创业者及其团队的认识……作为协立投资的管理合伙人之一,徐强完全符合早中期投资人的要求。他曾在国有企业、省级机关等单位任职,并有过自主创业经历;毕业于东南大学,取得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HEC商学院MBA学位,同时也是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多彩的从业经历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让他积累了广泛的行业资源,对宏观经济政策,尤其高科技产业、早期风险投资和初创型企业运作管理等领域有着深入理解。但在对待企业的态度上,徐强更愿意充当倾听者和建议者的角色,这与协立的投资理念,“不仅仅是投资人,更是有温度的创业合伙人”一脉相承。

关于“人”的艺术

精彩履历背后,徐强最宝贵的收获是经验二字。这让他在挑选项目、识别人才时能做到火眼金睛。“投资就是投人,人是项目最核心的,人对了,项目就成了,”徐强道。对拥有丰富经历,每日功课就是和各行各业打过交道的他来说,“识人”恰恰是最擅长的。

对于徐强来说,企业创始人非常重要,其次是团队。“评价创始人时,我一般会从三个‘气’来看——志气、才气、大气”,徐强进一步解释,志气就是你要有使命感,要有热情,何为使命感?就是拿命来使,你要有这种决心,你要在创业者中看中有这种素质的人;才气是你要有聪明才智,不能蛮干,什么叫才气?对于一个技术型的企业来说你对你的行业、技术要有一定的积累,对于商业模式至少在目前阶段是充分理解的;大气最好理解,有了大气你才能吸引更好地人,就是你的胸怀和品质。

徐强以苏州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例,2009年公司成立之初,他就与创始人结识了,那会项目还处在研发试验阶段,不断地投入短时间并看不到回报,而能否成功也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

“当时公司还困难重重,项目专利存在国际纠纷,某核心技术人员离岗,创始人家人抱恙……现在回忆,依然觉得真是太不容易了”,虽然前方的路并不好走,但因为和创始人接触下来,徐强在他身上发现了特别的“气场”——那种因为自信、坚韧、永不言弃的特质所散发出来的气场,让他觉得放心和靠谱。再加上徐强对行业的认可和对创业者专业背景的信赖,依然毫不犹豫地就投了这个项目,如今企业已经成长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脑起搏器于一体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

选定了初创型企业,如何与其相处也是一门学问。徐强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做不做“指手画脚”的投资人,做一个安静的、有温度的创业合伙人。

“创业者需要投资人,资金是最主要的,没有一个创始人会希望投资方在公司项目的重要决策和具体战术上横加干预”,徐强强调,虽然投资人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行业,有横向的商业逻辑和规律的掌控,但真正的创业者是每天浸泡在行业中进行观察和分析,在纵向上的判断肯定更专业。“所以,当与创业者意见相左的时候,我们的原则是尊重他们的意见。”

与初创型企业一起追梦

对于选择怎么样的早期企业,徐强有着自己的标准。

大家都知道,乔布斯能把苹果手机做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他把产品做到了极致,这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创业企业,就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最好,不能去糊弄别人和自己,这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实际上,在徐强看来,如今做早中期投资让他充满了成就感,“企业做大做强了,跟投纷至沓来,大家都愿意过来‘锦上添花’,而在企业发展最艰难、前景最难预估的早期,却少有人愿意‘雪中送炭’”。

徐强说,但他们愿意致力于投资有梦想的初创企业,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投后管理,培育企业、长期陪伴企业成长,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徐强,及其团队也相信自己的眼光。“我们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助力创业梦想改变世界是我们的一直坚持的”,客观上,协立的基金大多存续期在10年,这就让他们做早期投资具备了必要条件。同样,协立也愿意在A、B、C轮持续的投入,一直陪伴创业者成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会提供深度的投后管理服务,携手创业企业一起承担创业路上会遇到的困难。”

所谓深度的投后管理服务,是指像帮助自己一样地助力创业企业解决创业道路上的困难和坎坷。协立投资团队中有这么一位合伙人,她全面负责投后管理,为企业提供系统化、专业化深入的投后服务,深得众多企业创始人的一致好评。砥砺会,便是协立投资投后管理的一面镜子——砥砺会是协立为被投资企业CEO提供培训、解决企业问题、启迪智慧的载体,协立系的CEO们在砥砺会上对公司的内部管理、市场开拓、团队建设等问题的解答需求强烈,并且时常邀请协立的投后管理团队深入到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创业路上创业者的需求是无尽的,而且随着企业的成长它所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需要有温度的创业合伙人与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徐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更正声明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爱逛街的男人
爱逛街的男人
传承徐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