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催生全新的生活艺术

2016-12-14 01:58向煜
现代苏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中加零距离公众

记者 向煜

城市空间催生全新的生活艺术

记者向煜

金鸡湖畔又添新花样,“无界·融合”中加艺术家城市空间创作展绽放园区。14位艺术家现场创作,为城市增情趣。

布满五彩玻璃的月亮门、以《浮生六记》为灵感的六边形凉亭、用农具摆布出的二十四节气天文位置……11月15日,“无界·融合”中加艺术家城市空间创作展在金鸡湖畔拉开帷幕,由中加艺术家现场创作的12件艺术作品分布在文博广场各区域,与市民零距离接触。整个展览将持续到12月11日。

今年正值“中加文化交流年”,创作展的举办,不仅促进了中加两国艺术文化交流,也进一步扩大了苏州以及工业园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为了更好地给苏城市民带来完美的视觉体验,参展艺术家们在11月1日就抵达苏州进行现场创作,14位艺术家带来的12件全新艺术作品通过雕塑、装置、行为介入、表演和影像等不同媒介和表现手法与市民见面。

开幕当天,记者在作品相对集中的文博广场看到,由艺术家们精心创作出、与城市环境呼应的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曾经为园区创作过多件具有代表性雕塑作品的沈建国带来了新的作品《醒石—远去的风景》。这件雕塑通过装置的旋转功能,让公众参观作品的同时还能与作品零距离互动,也在现实与文化的深处,构架起一种动态变化莫测景象,形成一道远去的风景线。

策展人闫晓静为此次创作展带来了作品《月亮门》。她介绍,作品的灵感来自苏州园林中的圆形拱门,因形似月亮而得名。拱门内以幻彩玻璃片进行装饰,在不同的光线下折射出不同的景象。“苏州园林通过拱门的设计形成一种框景的效果,《月亮门》则是以玻璃镜面的反射来呈现‘景中有景’的效果,公众在参观时还会产生一种移步换景的效果。”

伊恩夫妇的六边形敞开式凉亭灵感源自沈复先生的《浮生六记》,它着眼于以艺术家独特的当代艺术表现方式,再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人生情谊和趣味,激发公众对传统之美与私人生活空间以及历史与现在的想象。作品《节气》则收集了各种农具,在草坪上按照二十四节气天文位置摆放,古朴的农具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唤起市民对农事的回忆。

让艺术家们把作品创作安排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可以说是此次创作展的最大亮点。据了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公众转变为展览的主体,期望大家能切身实地地体会创作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趣味,从本质上了解当代艺术。

事实上,通过与园区公众零距离接触、创作交流,不仅拉近艺术家与公众间的距离,也让中加两国的文化更好地融合。整个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交流讲座、学术研讨等互动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城市艺术并参与进来,让艺术走近寻常百姓的生活。

“无界·融合”中加艺术家城市空间创作展作为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跨国艺术交流项目,也是苏州工业园区举办的第一次高规格国内外艺术家现场创作展,其对中加文化交流、传播苏州及工业园区品牌形象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通过这样的跨文化艺术、交流融合的创作实践,我们希望在城市空间中催生出一种全新的生活艺术,让苏州工业园区现有的文化活动呈现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中加零距离公众
零距离与远距离
公众号3月热榜
中加交流民间使者——吴融芳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与英国媒体零距离
中加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再延长三年
中加儿童绘本中英语交际智能活动设计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