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坤的文化视野约旦王国的死海和“玫瑰古城”

2016-12-14 02:17顾玉坤
现代苏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佩特拉死海古城

文 顾玉坤

顾玉坤的文化视野约旦王国的死海和“玫瑰古城”

文顾玉坤

死海和“玫瑰古城”是约旦王国享誉世界的旅游品牌。在当今世界22个阿拉伯联盟国家中,只有约旦和埃及同以色列建交,于是,中国游客得以从以色列入境约旦。旅游是约旦王国的第三大支柱产业,目标人群就是约以两地游,约旦政府格外细心地呵护着这个产品。

死海飘浮真奇妙

去约旦旅游的人,大多是冲着死海,它是一汪能让人在水面飘浮的水。2016年8月3号下午5点,我们乘大巴一路巅簸4个多小时后到达死海。饭店傍着海,到此住店的都是为死海而来。 我们匆忙进房放下行李,换好泳裤,直奔饭店后面连着的死海泳场。

大片的水面,如湖,似海,水清清,大块的鹅卵石垫底,和普通的江河湖海没什么区别。慢慢下水,及腰深时试着仰躺,人真的漂在水面上了。再慢慢适应着把两手伸开,两脚轻轻提起,整个人呈一个“大”字飘浮在水面上了,没有风没有浪,仰头望着天空,这种感觉非常奇妙。

饭店里带出一本杂志,装模作样躺在水面上看书,这是死海的标准像,亲近死海的人都会拍一张这样的照片。

因为水里盐的浓度太高,遵嘱,15分钟后上岸,清水冲洗。不小心入口的水真咸,入眼的水更灼痛眼睛,回房再用肥皂洗了一遍。

匆匆,再去死海边看晚霞落日,湖面静悄悄,连个涟漪都不见,对岸一抹小山,眼瞅着太阳缓缓下山,光芒由白变红,直至把万丈金光抖落湖中,天上、水中两个红太阳。

饭店的露天淡水游泳池就建在海畔,空气中弥漫着阿拉伯风格的音乐,一对阿拉伯青年男女坐池边抽着阿拉伯水烟,一米来高的烟枪,烟是从水里过滤后再吸进嘴里的,有点像我外公抽的水烟,只是烟具大了许多。我比划着手势和他们聊几句,商量后也去抽几口,淡淡的,还伴有水果的香味。

第二天一早又去泡死海,这次先把死海泥涂在身上,15分钟后冲洗掉,感觉皮肤倍儿滑爽。入水,由岸边向深海游去,只能仰泳,不能蛙泳。有水入口太咸,特想喝水;有水入眼太刺,又不能擦,只能闭眼。好在可以停下不动,摊开手脚仰天就是。

阿拉伯女士也来泡死海,长袍脱掉,长衣长裤运动装,头还包着,有的只是泡泡脚,个别年轻人也塗泥、泡水,稍开放些。

死海长80公里,宽18公里,面积1020平方公里,它有两个世界之最:最深的咸水湖,平均深300米;最低的湖泊,海拔负422米。死海中含有盐分是一般海水的8.6倍,水中只有细菌和绿藻,没有其它生物。岸边大石块上,包了一层白花花的盐,因含盐量太高,滩涂及周边没有花草,故名“死海”。

死海的形成主要是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它地处沙漠地带,年均降雨量50毫米,蒸发量却1400毫米,流入死海的河水,水蒸发了,矿物质留下了。

死海在接近死亡,向它供水的约旦河水日渐减少,湖面越来越小,水的盐度却越来越高,近50年死海湖面已下降17米。科学家担心:不久的将来死海将从地球上消失。

死海在哭泣。水资源短缺是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只是这里越发紧迫,盐份在增加,面积在缩小,死海将死。以色列和约旦,有个引红海水进死海的规划,也是南水北调,还在论证中。

蛇道

“玫瑰古城”佩特拉

佩特拉古城位于约旦南部沙漠海拔1000米左右的高山峡谷之中,所有建筑都是在岩石上雕凿而成,石呈微红色,故称“玫瑰古城”。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还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景区太大,通常看完要走5至6小时,原路进出。为避署,我们早上7点30进景区,门票折合人民币500元,真贵。8月里走进沙漠地区,太阳光强烈,空气干燥,远近都是石头山。我们沿沙石路上坡下坡进西克峡谷,走了600米步道。

佩特拉古城是纳巴泰人的首都,这个阿拉伯部落在公元前一世纪时极其繁荣,约和我们秦汉同时,公元 106年被罗马帝国占领,留下古罗马文化遗痕,后成废墟,1812年重被发现。

先看路右“三块石”,疑似天葬台。再看路左方尖碑,纳巴泰人在石壁上刻碑,在碑下挖洞做坟,底部再留个大大的洞穴,是祭祖时用的石屋。

8点多走完步道进入“蛇道”口,古时这里有条季节河,河床还在,人工开出的88米长的水坝犹存,系古人理水的痕迹。

所谓“蛇道”是条1点5公里长的石缝裂谷,万仞石壁林立,路左盘又旋,有时宽阔见天如在石洞之底,有时窄如一线天,其高其险其竣,确是世所罕见,石又带色,阳光下变幻着。

路两边有水槽,齐腰高,古人在石上刻成,婉延而下,积雨水用,可见当年气候雨水与今不一样,就像罗布泊,当年也曾水草丰茂呵。

路左有个神龛,方形石块上刻了图案,是纳巴泰人向神求子的,类似我们的送子观音,只是图案已风化残缺。路右一块鱼形巨石,再走,回头看已是大象造型了。再走,有人和骆驼石雕,可惜已风化,只剩人和骆驼的脚了。

一处“公证石”很有意思,石壁上凸出一块长方形石,约1人高、3人宽,两边凹进去。这里靠地中海,古时是欧亚物流交汇点,客商在此交易时,要靠在石上“公证”,仪式是中间人站中间,客商列左右,三人手拉手举过头,面对路对面的神象,宣誓交易真实无欺,这个仪式和场地,有点类似今天的公证处。

景区的高潮在卡兹尼神殿,我们先是从峽谷缝中遥望到宫殿建筑,粉红色,廊和柱十分高大,走近,一个广场,正面一座宮殿,40米高,2层。正面的石雕丰富,顶部有鹰,正中是女神,2边列天使,还有6个持斧头的女子,这是纳巴泰人保家卫国的英雄。下层2位骑士,类似中国阎王殿里的黑无常、白无常,分别管理阴阳两界的好人和坏人。2004年这里发现了地宫,卡兹尼神殿有了笫三层,因为风化、人为破坏,从此神殿不再对游客开放。

罗马大道

方尖碑,碑下是坟,坟下是祭祀用厅屋

大块的玫瑰红岩石,被人随心所欲开凿,或凸或凹,门框、廊柱气势恽宏,阳光下,建筑的色彩略有变化。人站殿前感觉很渺小,想想吧,2000多年前的游牧民族,是如何成就这番事业的?

告别神殿再住里走,有罗马大剧院,露天式,石山上开凿出,七阶,三个区域,可容纳4000名观众,2000多年前拥有这样的剧场,这一带该有多少长住和流动人口?

“蛇道”走完,路分岔了,两边石山灰色一片,强烈的紫外线照晒,无风无树无鸟。天气报告是42度,阳光下远不止,空气干燥,人无汗,因为出来就蒸发了。走在路上,感觉像新疆高昌古遗址,高温像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我们往右转,先看皇家陵墓,一个个孔洞分布在石壁石崖,佩特拉古城约有七百多墓穴,罗马人占领时,下面又建了拱形的监狱、法院。

9点45分折返,回分岔口再向左。走过大神殿遗址,一大片平整地,圆柱一根根或高或矮,高高的台阶显示当年的显赫和荣耀。殿前有“罗马大道”,一尺见方的石块铺地,引向城门,虽残破,不失高大巍峨。

经狮子餐厅,进入古人的商业街,商铺都凿在石壁中。再爬山,向景区最高点1000多米海拔的修道院进发,山路弯弯左盘右旋,要走1009个台阶。石头山无景,远山朦胧,近山狰狞,灰色白色都是疲劳色,大漠大汗,灰土灰尘。

走到11点多,阳光曝晒下已走了3个多小时,喝完了3瓶矿泉水。虽说离修道院不远了,但时间已不够,只得原路返回,2小时后回到景区大门。佩特拉古城拥有数以百计的古建筑、陵墓、庙宇、廊柱林立的街道和岩石浮雕,6小时的游览,体会到阿拉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的谚语:生活不追求什么,只要有水有饼。

沙漠古城藏在深山峡谷

佩特拉古城之谜

古城有许多谜,至今无解。

佩特拉古城的建造者是纳巴泰人,游牧民族,曾控制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商路,通过交易乳香、药材、香料繁华起来,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灿烂辉煌的文明,首都佩特拉,留下玫瑰色石城为证。

然而,佩特拉的纳巴泰人文明消失了,没有文字、沒有典籍。只有城市遗址、石城骨架。1812年,瑞士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重新发现它,当时他雇了向导去寻找亚伦墓,走过狭长、险峻的西克峡谷,有了惊人的发现,除了当地的贝都因人,他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文明尚存。

循着瑞士探险家的脚步,大量西方人进入西克峽谷。广场、殿堂、檐雕,剧场、商铺、住宅,寺院、宫殿、浴室,住宅、洞窟、岩墓,所有的一切在岩石上开凿,这是何等的工程量?

向约旦警察致敬!6个半小时行走在西克峽谷,有时人头济济,有时旷野孤单,当地人摆些简陋的地摊,向游客推荐骑马、骑驴、骑骆驼。明里暗里,约旦的警察散布景区,守护着旅游市场的秩序。

向荒漠绿树致意!石缝里,一点点泥土,崛起一片绿。烈日荒漠,树叶沾满灰尘,骄阳暴晒,生命耷拉着脑袋,但它们蓄势等待着黄昏的风、等待着清晨的露、等待着下一场雨。

文明为什么会变成废墟并消失,除了大地震,3世纪起,红海贸易兴起,代替了陆上商路,佩特拉失去经济支撑,开始衰落。历史就是如此残酷无情,市场的力量,让一些城市兴、一些城市亡。

猜你喜欢
佩特拉死海古城
约旦古迹“玫瑰城” 沙漠中遭水淹
死海可以被“救活”吗
玫瑰之城:佩特拉
通海古城缀记
良渚古城
约旦古城佩特拉
死海不“死”等
佩特拉古城——岩石中凿出来的城市
死海效应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