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先进结构材料国际论坛暨第五届金属间化合物会议在京召开

2016-12-14 01:11盖少飞
中国材料进展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院合金



2016先进结构材料国际论坛暨第五届金属间化合物会议在京召开

金秋送爽,雾清云淡,在这宜人的美丽时节,“2016先进结构材料国际论坛暨第五届金属间化合物会议”于10月11日在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金属间化合物与非晶合金分会承办。

出席本次会议的主要来宾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田红旗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院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Jim Williams教授、罗爱华教授,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林建国教授、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李会军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T.G.Nieh教授、日本立命馆大学饴山惠教授、法国巴黎南大奥赛分子化学和材料学院的嵇宁教授、德国拜罗伊特大学Uwe Glatzel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屠海令、赵振业、赵连成、林仲平、周克崧、谢建新、蹇锡高、姜德生、王玉忠、毛新平院士,同时中国工程院吴国凯副秘书长和王爱红处长出席了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朝利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上,田红旗副院长致开幕辞,田院士表示,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对我国提升科技水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国工程院为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汇集国内外顶级专家智慧,展望国际工程科技发展前沿,设立了系列学术活动。此次高端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多角度、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的交流,相信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可以促进先进结构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材料的大力发展。作为本次会议主席,徐惠彬院士指出,作为中国工程院主办的系列国际高端论坛之一,此次会议邀请国内外诸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著名学者,就先进结构材料以及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在成分与结构设计、制备与加工、性能评价与应用等最前沿的研究进展与会作报告,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交流学习,能够把握国际先进结构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追踪科技研究前沿,以推动该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

大会报告中,Jim Williams教授通过一些实例对发动机性能及耐久性的提高进行了阐述,重点论述了材料技术对于提高航空发动机竞争力的重大意义;林建国教授综述了热处理热成形一体化工艺开发过程涉及到的相关科学研究,并论述了HFQ(Heating Treating,Forming and In-Die Quenching)技术在航空、汽车以及轨道交通中的有关应用;李会军教授介绍了运用焊弧熔丝法增材制造铁铝金属间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分别将铁丝与铝丝同时送入单一钨极氩弧焊熔池中熔合,并同步生成所需成分比例的铁铝合金;T.G.Nieh教授介绍了高熵合金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并讨论总结了传统高熵合金中不同的强化机制;罗爱华教授以轻质金属的合金开发和先进制造为例,演示了ICME(Integrated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Engineering)基本过程,并讨论了多种轻质材料结构和ICME研究的需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饴山惠教授介绍了高性能金属材料的谐波结构设计方法;嵇宁教授在报告中重点讨论了镍基合金机械部件内应力测试方法等内容;Uwe Glatzel教授在报告中指出高温合金发展的目标是低密度、高强度、高抗氧化性和抗疲劳性、价格低廉,而单晶镍基高温合金有望实现这一目标。

10月12日进行了本次会议分论坛报告,共分为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高温及超高温结构材料、结构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和功能金属间化合物材料4个主题。分论坛报告内容异常精彩,为结构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领域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高端的交流平台,会场上与会代表认真学习,积极讨论,学术氛围非常浓厚。

(本刊通讯员 盖少飞)

猜你喜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工程院合金
奥科宁克与NASA联合研发3D打印用Al-Cu-Zn-Mg合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做人首先要勤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建勋的长寿经
钼钨合金烧结致密化行为
Zr-Nb-Fe合金在LiOH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