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图像记录与人类学研究

2016-12-14 20:43陆俞志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类学

陆俞志

摘 要:图像记录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服装和别的文化元素之间存在着彼此融合与影响的关系,同时它的发展与人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人类学基础上用图像记录的方法体现贺州瑶族服饰图案、刺绣、蜡染工艺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瑶族服饰;图像记录;人类学

1 图像记录与人类学的关系

图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图像“指各类图像(素描、写生、水彩画、西洋画、版画、广告画和漫画等)与拍摄相片、电影等全部可视艺术品,甚至包含地图和建筑在内”。狭义的图像是指静态单幅的;适用于表现含有大量细节(如明暗变化、场景复杂、轮廓色彩丰富);以纸张、胶卷为存储介质,或数码存储形态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摄影照片、图片及数字图像。本论文里的“图像”一词,主要是指数字化图像,其定义可以表述为“由传入装置捕获到现实情景或是数字化模式保存的任何图像”。可以是数码设备拍摄直接获得的数字画面、也包含相片、胶片等纸质画面扫描得到的数字图像等。

服饰一向在传统文化中占重要的位置,在“衣食住行”这个俗语里“衣”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衣排第一,这样的排序大概体现出衣的元素在社会文化生活里有较高的比重。服装和别的文化元素之间存在着彼此融合与影响的关系,服饰记载着先辈们搬迁和成长的历史,呈现了先辈文化的多样性并见证了他们在自然环境中适应、成长的历程,同时它的发展同样记载着先祖们及其文明的发展与变迁。

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群。[1]图像及其图像记录活动与人类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早期人类学研究里的图像记载因由摄影技术的关系大多以纸质的图像为主。以贺州瑶族过山瑶服饰图像为例,过山瑶服饰最为复杂,能否依据其头饰中的三类七种来体现服饰中的文化特征,通过和利用图像的优势,记录不同支系头饰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视觉特点,来快速取得该服饰图像的基本准确内容。所以,整段文字叙述远远不及一张清晰、色调明亮的图片更有说服力。由此可见,运用图像记录手法讲述民族服饰的客观准确信息与他的特点拥有了文字等别的媒介所没有的优点。

2 服饰图像记录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表达与记录,大多是靠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文本的记录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图像来表达事件,照相机技术实现了记录、表现、保存民族服饰的真实性重现。图像适合记录服饰的物质形态,也是保护与传承民族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今大数据背景下,运用数字图像为手段完成记载和有效传播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途径,呈现现代化科技和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的共生、互动。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服饰渐渐倾向“汉化”与“西化”的今天,贺州瑶族的传统服饰依然被放至在较高的位置。贺州瑶族服饰在图案、刺绣、蜡染工艺等多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纹样的类别、题材及艺术特征;服饰剪裁的款型、方式;瑶绣图案、十五结针法、反面绣等都是贺州瑶服最有价值的民族文化瑰宝。笔者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瑶民心理的浮躁以及他们生活现代化发展的跃进和价值观的被逐渐改变等体现出各种缺陷,老的、经典的技艺记载与传承逐渐减少,从而促使了瑶族服饰手艺的消失,也造成收集服饰图片的过程中异常艰难。

做为民族文化主要元素的衣饰具有明显的视觉效果和物质性,理所当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符号,因此该文化符号形成了庞大的经济消费空间。今天,在一些少数民族旅游地,服饰文化展演及图像记录传播的方式是民族服饰为主题的符号消费,其中,最主要的记载与传播方式是使用数码技术。也正因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便捷的汉化、西化服饰的不断涌入,这就是瑶族传统服饰渐渐远离日常生活的重要原因,最后演变成只是参加一些宗教仪式、场合或庆典的“道具”。在贺州瑶族一些特殊的日子里如盘王节、度界、婚礼等,当地人才会盛装参与这些社会活动、宗教仪式。所以,民族服饰只能在自己的一些节庆活动中进行展示、比较等种种形式传承,瑶族服饰的图像记录在此场所亦会得到较完整地记录下来。

服饰符号的图像(含活动图像)记载体现着少数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因为服饰是一种重要的呈现于视觉的民俗文化,图像拍摄有利于记载一个民族风俗、迁移、发展等整体记忆。贺州瑶族丰富多彩的服饰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过山瑶女装色彩、样式等都异常丰富,在田野调研前,应提前了解其服饰的各部位名称与其饰品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贺州瑶族主要包括过山瑶、平地瑶、土瑶三大支系;根据传统盛装帽子的样式,过山瑶又称尖头瑶、平头瑶、包帕瑶。尖头瑶分为东山瑶、西山瑶、小尖头瑶;其中尖头类又分为塔形、斜形、小尖头三种等等。[2]如此丰富细腻的服饰及配饰,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及区别这些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在拍摄的过程就要明确拍摄的目的和记录意图,同时选择拍摄的对象是典型或具有代表性且有实际价值的。具体的服饰图像记载,大多是在田野调研中获得,并非静止地陈列于博物馆中的,服饰经常是借助人的身体展示而出现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服饰的记录其实就是人物的拍摄。人类学的研究本质希望田野调研时要尽量记录真实生活情景中的鲜活人物,并如实呈现她们的衣着装饰。田野调研里拍摄人物的目标对象大多采用“摆拍”模式,但同时,服饰的记录又明显区别于人物拍摄。比如说,贺州瑶族的头饰、瑶绣是她们服饰的精彩组成部分,于细节之处呈现鲜明的瑶族服饰特色,这些也是记录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在景别的选择上,特写显然比全景更为合适;在拍摄角度的选择上,特别是过山瑶的尖头帽,正面、侧面和后面都要兼顾拍摄,而重帕瑶则拍侧面与后面更合理,因为若对着被摄目标的正面拍摄,人生动的面部五官与其丰富的表情会吸引以致“误导”拍摄主体,造成不清楚记录对象,破坏拍照的效果而达不到预想的记录对象目的。而在瑶绣的拍摄上,除了拍全图案,还要记录局部细节的拍摄,以对比传统图案与新生纹样的异同。服装的拍摄根据不同的瑶族的支系来选择,如过山瑶亮丽的服饰可选择单纯的背景拍摄,并采取多角度的拍摄记录,而色调样式相对单一或汉化严重的平地瑶和土瑶偏向于选用稍多样的背景进行正、侧面拍照、也可以采取全景或近景拍摄。总的来说,在具体的调研中,经常是要依靠于调研者的记录目的、拍摄技能与画面需要来呈现的文化内涵等等。

民族服饰艺术传承中的图像记录呈现的根本问题是,图像记录技术与传统民族服饰文化相互融合的问题,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民族服饰文化在利用数字化保护和成长的方法上有着一定的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DB/OL]http://baike.so.com/doc/5567923-5783082.html.

[2] 瑶族服装和瑶族传统织染[DB/OL] . 搜狗问问,http://wenwen.sogou.com/z/q144141399.htm.

猜你喜欢
人类学
西方艺术人类学理论撷英
——《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指南》评介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传统的重建:现行朝鲜族婚礼的人类学解读
中华蜂种群急剧萎缩的生态人类学探讨
人类学理解记忆的方式
——读《吾思鱼所思》
管窥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行为艺术
关于“望果”的人类学分析——以琼结白日“望果”为例
人类学视野中的戏剧与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