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中的“象”

2016-12-14 22:45王士立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摘 要: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即通过具象或抽象的视觉图形与汉字字体的结构相结合,使汉字内在意蕴与结构外在形式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汉字设计。由于汉字的外形结构具有“象形”的图形化特点,内涵中始终保持“意象”寓意性,这是汉字图形化设计的文化基因和立足点。本文从影响汉字图形化设计中象的艺术思维研究出发,对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字象与字境进行分析,在设计思想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汉字图形化设计;“象”;字象;字境

汉字利用图画的形式承载信息与情感,即以形表意。汉字构造始终是以“象”来进行功能性表达的,象形偏向于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事物,是图画式的文字。象意则通过意象组合表达含义。图画与文字的各种组合关系决定着意义的生成。汉字的外形结构具有图形化的特点,内涵中始终保持寓意性,这是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的文化基因和立足点。寄寓图形在汉字设计之中,其中隐藏着中国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人生哲理意味。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中说“文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语言系统…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长期的延续使用,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中国文明的连续意味恰好就在这里。”[1]中国文明的延续就是通过“语言系统”在传承、延续,中国“语言系统”中重要的就是汉字,汉字对思想的影响处处可见。如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①一切意境、韵味、心性……同样都可在现代汉字与图形融合之中体现,汉字成为中国人“内修”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化在其深层结构上是以‘字学为核心的。[2]”用符号学观点来说汉字是中国文化一种有生命的符号,而且它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象”的艺术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品格,是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它包含了多层意思:《周易》中的“易者象也”,《老子》中“惚兮恍兮,其中有象”[3]是指形象;周易中卦象关系则是以形象传达意象;然而本真之象,则是与道相通,是“无物之象”、“大象”。《周易·系词上》中就有“立象以尽意”[4],“意”是“立象”的目的,也是“象”产生的动因。“象”是中国艺术之本,在汉字图形化设计中通过图形与汉字的形象双重组合,激发联想与想象,以获得“言外之象”、“象外之象”,即“得意在忘象”。“象”的构字方法对设计方法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现代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审美标准与境界的体现。

在汉字图形化设计中创造一个好的设计形象,在于图形与汉字的丰富的暗示、象征机能,激发观者的联想和想象,诱导着观者进入意的境界,产生意象的互动,使作品展示出“象外之象”、“境外之境”的审美境界,而且蕴含的意象仍然以优美的形式存在于观者眼前。这种形式美通过象形设计、非象形设计等设计创造方法充分体现了汉字的象思维从物象、形象、意象,最终到大象(至道)这种“象”的多层次递进和流转。

1 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字象

人类的艺术创造起源于各种头脑中的意象,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思想”,现代人所说的“设计”。苏珊·朗格说,“凡是用语言难以完成的那些任务—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任务—都可以由艺术品来完成”,“艺术表现的正是人类情感的本质”,[5]苏珊·朗格所说的“呈现感情和情绪活动的本质和结构”的意图,在汉字设计中是通过字象与物象之间的相似关系展开,汉字图形化设计并非是对现实物象的真实再现,而是将物象用简练、概括的图形与符号进行抽象概括,在整个设计中将汉字与图形符号的内在蕴涵贯穿始终,体现设计者的“情感本质”。

2 汉字图形化设计的字象与字境

王岳川在《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中提到了书法的境界问题,“书法作品的意境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象内之象(笔墨线条),象外之象(心物相契),无形之象(道体光辉)。”[6]借用王岳川的话说,象内之象是汉字图形符号设计的表象设计,象外之象指设计中设计者将汉字与设计意图融合进行综合表达,无形之象则是超越可感知之象的抽象思维之象,字象是汉字设计思维的起点和基石。设计的字象是对物象的仿象、仿形,具有象意,同时又涵融象理、象德,使其具有象形与象征的作用。例如,《考工记》中有车制 “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7]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天圆地方,由意象化、抽象化的形式显示出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这是中国人文化意识的体现。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把中国人对于“宇宙图案”的使用,看作是中国建筑、工艺的基本精神之一,即“自然象征主义旨趣”。日本设计大师杉浦康平认为汉字造型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息息相关。他认为根据古代的天动说(大地不动,天旋转)提出,“方形的大地表示文字的造型,中间的圆表示文字的灵魂,还包含有四季的概念。文字在方形的大地上律动着,所以汉字的造字总是变化着的”,并且汉字还体现了气韵、阴阳之美。他还指出“汉字的根基、文字构成法的根基确实是方形,汉字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时就变得既能方又能圆了。造型能做到圆融无碍,这正体现了汉字的精深、意趣和它的伟大。”[8]由此可以看出汉字的形成、汉字设计的实践本身都受到来自中华文化的深刻的、本质的影响,蕴含古代宇宙观与本源哲学,是理与德的象征。宗白华说,“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9]

汉字图形化设计从造物思维上阐明了象与德、象与境的关系。从字象到字境体现了设计者自然境界、品味境界,境界、品格的体现也就使设计达到了无形之象。无形之象是汉字设计艺术精神的最高体现,是秉承了宇宙之气的生命心灵。从字“象”含义的层层递进,从“言”“象”“意”艺术关系的深刻认识之后,一个优秀设计者应当从电脑软件、从过去的某种经验中释放出来,甚至是从表面的设计形体释放出来,忘掉具体形态,以表现所领悟到的超越表面形态之上的精神意境。实际上汉字中融入图形符号设计的境界就是人的境界,设计者就从一个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最终向审美人不断迈进。对于中国汉字图形化设计的价值定位首先应放在本国之民族哲学文化传统之上,找到中国设计作品自己的语境、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定位。

注释:①陈寅恪,于1936年给沈兼士论文《“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复函中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参考文献:

[1]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2.

[2] 叶秀山.叶秀山文集——美的哲学卷[M].重庆出版社,1999:26.

[3] 老聃.老子[M].梁海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37.

[4]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M].周易工作室,点校.九州出版社,2005:389.

[5] 苏珊·朗格(美).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周发祥,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1.

[6] 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王岳川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 传世名著百部:考工记[M].蓝天出版社,1998:11.

[8] 杉浦康平.亚洲的书籍、文字和设计[M].三联书店,2006:194-198.

[9]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术与中国社会生活)[M].人民出版社,1987:239.

作者简介:王士立(1979—),女,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