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研讨

2016-12-14 00:57张琳琳
艺术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摘 要:美术教育是有效提高促进学生自我审美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至今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美术教育如何在未来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热情与兴趣,如何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目前美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本文从美术教学的实际经验角度出发,分析了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创新性思维,并重点分析如何推动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1 创新思维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

1.1 美术教学内涵作用

美术教学为一个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现阶段美术课堂中,出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将美术当作副课,甚至授课老师也不是专业人士,使美术课堂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以培养学生积极性为首要目标,调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提高,在美术教育中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艺术之美,并对美好事物有所感知,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创造性思维。

1.2 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最初的学习中表现为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观察自然与社会之美,美术教育在初学阶段教学素材都来自于大自然,比如花草虫鱼,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在教学的不断发展中,学生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维联想进行创作型绘画,不再拘泥于原有的事物本质,而是发现其背后的美,在每次创作成功后,学生都会产生无尽的自豪感与成就感,这正是激发其下一步创作热情的动力,也为其寻找下一个创作灵感带来机会,在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下,学生可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个人思维能力。

2 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影响

2.1 有利于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美术教育中融合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征,目的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学生而言,美术课程的学习在某种程度来说,是在人类文明创新的基础上,实践的再创造应用,这对于学生培养实践创作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美术学习与美术创作是个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其逻辑思维、思考能力以及推理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学生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加强自身创作型思考能力,强化美术实践效果,这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2.2 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美术教学是让学生与艺术更多接近的有效途径,通过对艺术文化历史的深入理解,加深学生对艺术的好奇心,与进一步探索的需求,并可以深刻理解创造性思维在艺术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从简单的艺术“色泽”层面进行分析,再深入到艺术的内涵中,激发学生创作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个体有所差异,不同学生对艺术与创作有不同的理解,他们对美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在美术课堂中不可追求统一化,而应要求学生多元化发展,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特征,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机会。

2.3 美术教学是培养美育的有力手段

在美术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真正艺术家,而是通过感受美发现美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考能力,这也是美育的重要任务。感受美、发现美是美育的首要目标,而创造美则是美育的最终目标,在美术教育中,通过欣赏美学习发现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与创造,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意义重大。因此,美术教学与美育都是学生的创造力提升的有力手段。

3 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与学习成果。尤其对于创造性较强的美术课堂,一旦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愿意发挥其影响力主动描绘所见所看所想,积极加入到知识的探索中。由于学生个体思考不同,对美的认识也不同,因此所创作的作品各有差异,美术老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不断进行鼓励,不可否认学生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创作。比如色彩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厚画法,有的学生喜欢薄画法,有的学生喜欢干画法,有的喜欢湿画法,只要每个学生用心创作,都是一副艺术作品,教师在教学中,不可采取一贯性做法,应在绘画理论指导下,尊重学生各自的喜好,对其所创作的作品予以鼓励与支持,并提出创作建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再创作灵感,发挥自己创造性思维。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丰富教学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用更加贴切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愉快轻松的氛围,为学生减轻主课压力,同时教师应采用多渠道教学方法改变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程,采用更形象生动的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3.2 丰富学生实践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性格色彩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求教师在美术教育中以个性化教学为主,调动学生理解生活中阅历,根据个体化差异进行有效教学,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实践所经历的事情创作为美术作品,这正是艺术的最高表现形态。在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中,老师过多的将理论传达于黑板试卷中,而在实践时无法调动学生的自我创造力,只是一贯的教育学生如何下笔,如何上色,这并不是心理的交流,绘画的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内心情感表达,做到美的宣泄。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实践性,鼓励教师与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创作者内心,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阅历。例如素描教学中,在保持素描对象整体性的前提下,让学生对线条自由发挥,对黑白的亮度来体现模特或雕像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自由选择其所喜爱的特征,自由发挥明暗、自由排笔排线,这样在创作完成后学生才可意识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创作出最好的效果。

3.3 开放式教学

美术课堂更注重实践效果,因此不可用正常的上课方式来要求学生,而是应该创建一个开放式环境,并让学生尽力适应该环境,传统教学老师是主体,而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这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改进其课堂认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思考,并进行启发式教学,比如采用分组探讨模式,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以及创作时的灵感。开放式教学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尊重每一名认真的学生,尊重其想法与作品,每一个作品都是作者的孩子,他们在作品中赋予深意,因此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并帮助其将想法合理表达在作品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与关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激发学生的再创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作空间,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而挖掘其创作的潜力,并培养其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创作中。

参考文献:

[1] 陈鹃.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3(07).

[2] 陈丽颖.专业型美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3] 龚荣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8).

作者简介:张琳琳(1986—),女,河南郑州人,本科,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及美术教法。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