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要让善心结出善果

2016-12-15 08:01
绿色中国·B 2016年5期
关键词:巴西龟善心人身

近年来,关于放生的新闻常见诸媒体。不久前,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就在柳荫公园举行了一次鸳鸯放归行动。“举办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市民了解野生动物科学放归的理念和方法,随意放生野生动物不但达不到放生的目的,还可能对放生地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主办方负责人说。

从行为人的主观愿望看,放生是善意。但如果违背自然规律盲目放生,这样的善意就很可能成为“恶行”。其一,放生非本地物种,往往会造成生态灾难,比如在广州白云山,科研人员发现了数百只巴西龟,被称为“世界最危险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的巴西龟不仅仅传播沙门氏杆菌,还会大量掠夺本地乌龟的食物和生存环境,给本地龟带来灭顶之灾。其二,盲目的放生行为,不仅仅是对被放生生命的不负责任,还侵犯了他人的权益,甚至危害到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其三,人工繁殖的动物很难在野外环境中存活,如果将人工繁殖的动物放生野外基本就是杀生而非放生了。第四,放生需求,催生了一些非法产业链,比如不法商贩捕猎国家保护动物,再高价卖给放生者。

放生行为,发乎善心,却因很多人的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缺失没有让善心结出善果。

针对近年来一些地方随意放生野生动物,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危害生态环境的现象,有专家建议:任何单位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无论是野生动物放生还是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其实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活儿,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应通过引导和发展社会组织,将零散的放生者聚起来,一方面宣传生态理念,传播科学的放生护生观,一方面组织适当的科学放生活动,引导放生者的善意得到合理有序的释放。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胜任监督者角色,协同政府相关部门,制止不当的放生行为。

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后公众自发的各类放生行为必然增多。只有将放生行为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科学精神相结合,善心才能成为真正利他的善举。

猜你喜欢
巴西龟善心人身
我的巴西龟
我的心爱之物
雄黄酒
我的巴西龟
疯狂的“善心汇”
善心汇一场败局已定的“冒险”
侯友文:用善心、善洽、善行成就善道
论铁路旅客人身损害赔偿的完善
余数
断线保护装置对人身和设备的保护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