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苦味酸炮弹鉴别及装药安全剥离

2016-12-15 03:38吴克刚周明安汪庆桃陈志阳陈丁丁
采矿技术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炮弹装药

吴克刚,周明安,汪庆桃,陈志阳,陈丁丁

(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

日军苦味酸炮弹鉴别及装药安全剥离

吴克刚1,2,周明安2,汪庆桃2,陈志阳2,陈丁丁2

(1.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

介绍了对一枚日军苦味酸炮弹鉴别及装药安全剥离的方法,通过认真鉴别及自主摸索剥离方法,实践证明方法可行,效率较高,为同类炮弹的鉴别及装药安全剥离提供了参考。

苦味酸炮弹;鉴别;装药安全剥离

1990年代初期,中南大学在进行基建施工时,挖掘出两枚疑似侵华日军遗留的废旧炮弹,其形状典型,锈迹斑斑。中南大学基建办在上交一枚炮弹给长沙市公安局后,另外一枚无引信炮弹一直保存在学校某库房中,2015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中南大学保卫处决定把这枚炮弹的装药进行安全处置,留下炮弹外壳,建立抗战胜利纪念园,将这枚炮弹外壳作为历史的见证品放置于园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联系多家单位未果的情况下,中南大学保卫处向国防科大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求助,笔者一行接受邀请后,对该枚炮弹进行了安全处置。

1 炮弹基本情况

炮弹长约900 mm,装药部分直径约250 mm,重约45 kg,有尾翼,头部无引信,有明显引信空室。弹体表面锈迹斑斑,无文字及色带标志,中间装药部分为最大直径处,与弹头及尾翼部位分别用两圈铆钉结合,从空引信室朝炮膛内看,有明显的满满的黄色的装药。炮弹外观见图1。

图1 炮弹外观

2 对炮弹进行鉴别

因没有明显的文字及色带标志,炮弹表面仅有四圈铆钉,文献中也没有相应的记载。据中南大学发现炮弹者回忆,炮弹是在1990年代初期在岳麓山脚下校园某处基建工地发现的,这个地点正是以前国军与日军进行长沙会战的指挥所位置,初步判断应为日军的战争遗留炮弹。据相关文献记载,日军在侵华战争后期,因为战线拉开太长,国力衰退,1945年后,很多炮弹的制造工艺简化,炮弹结合部位大多采用铆钉直接铆固的联接方法,为了节省资金,装药也采用苦味酸来替代TNT。笔者从空引信室位置捣出少量装药粉末仔细观察,装药呈黄色,较脆,点燃冒黑烟,可少量溶于水,并将水染成黄色,手接触装药后,明显感觉有很难洗掉的烟熏黄。在查阅大量资料后,综合比较及鉴别,可判定该炮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TNT装药炮弹,而是一枚日军苦味酸炮弹。

3 苦味酸的相关物理化学性质

苦味酸的化学名称为2,4,6——三硝基苯酚,代号PA,实验式为C6H3N3O7,分子量为229.1。苦味酸由苯醋硝化制得,因有酸性和苦味而得名。它是一种古老的炸药(也是一种染料),因其为黄色,故又称黄色炸药。

苦味酸为淡黄色和带苦味的结晶,工业品一般为黄色。堆积密度为0.1~1.0 g/cm3,易被压缩到1.63 g/cm3。纯品凝固点为 122.5℃,工业品为120℃。熔化时成黄色油状物,不分解,可注装。它的吸湿性很小,但能溶解在水中并将水染成黄色。

易溶于乙醇和苯中。在硝酸、硫酸、盐酸中都能溶解,但不起作用。苦味酸有毒,其蒸汽具有很大的刺激性,但其挥发性小。苦味酸的感度、威力均比梯恩梯大些,但仍属中等程度,爆速7350 m/s(ρ0=1.7 g/cm3)。

过去苦味酸主要用作装填地雷及其它弹药,但由于其能与金属作用的严重缺点,目前已被梯恩梯所代替,而是把它用来作为制备二硝基重氮酚的原料。

4 苦味酸装药剥离方案

为将苦味酸装药从炮弹壳中剥离,保留完整的炮弹外壳,笔者综合考虑,制定出相对合适的方案。首先经仔细观察,确定了炮弹尾翼部分没有副引信,然后再进行安全处置。苦味酸与TNT有很多性质相似,但在将炮弹中的装药剥离出来时,苦味酸与TNT装药却有不同之处。两者的熔点不同,TNT的熔点为80.2℃,通过煮沸的水或水蒸气,可以将TNT直接熔化并从炮弹壳中倒出,且不会引起TNT爆炸,安全可靠。苦味酸的熔点为122.5℃,煮沸的水或水蒸气不能完全使苦味酸融化,只能将其表面融化,因此造成了剥离上的难度。为此,我们先用煮沸的水灌进炮膛中浸泡几分钟,然后倒出,观察发现,能将表面一部分苦味酸融化为油状物,并从炮膛中倒出。

倒出炮膛的油状苦味酸很快就凝固,可以用铁铲从地面上直接铲起收集起来。苦味酸的脆性比TNT好,用锋利的铁器或木杆捣,可以将苦味酸慢慢捣碎,但效率很低,且在炮膛中也不便操作,利用苦味酸溶于水的特点,笔者找来高压水枪,将水压调高,水流调细,对炮膛内的苦味酸进行高压冲洗,结果发现效果较好,有很多黄色的液体及碎块苦味酸从炮膛流出,再配合使用煮沸的水进行灌膛融化,两种方法交替进行,不到3 h,将炮弹壳中的约20 kg苦味酸装药全部剥离出来,剥离出的装药迅速凝固成固态。

5 苦味酸装药的销毁

对剥离出炮弹壳的苦味酸装药,采用燃烧法销毁。先选取一块空旷的场地,将苦味酸平铺开来,大约宽30 cm,厚3~4 cm,并在下风方向点火,点火端淋上少量柴油,直接用点燃的报纸进行点火,点燃后,冒出浓浓的黑烟,发出明亮的火焰,人员撤离到上风方向,不到20 min,燃烧销毁完成。

6 几点体会

通过这次对苦味酸炮弹的安全处置,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对战争遗留炮弹的鉴别不能想当然,要仔细对装药性能进行分析及检查,准确判断装药种类;二是苦味酸装药炮弹笔者是首次发现,在对装药安全剥离上也是自行摸索的方法,实践证明可行,效率较高;三是在剥离方法上仍可以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如是否可以用乙醇替代水来进行溶解,可能效率会更高。

[1] 夏 军,吴克刚.工程爆破技术[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15.

[2] 周明安,夏 军,肖志武,等.战争遗留爆炸物的检查与销毁探讨[J].爆破,2007,24(2)82-86.

2016-08-28)

吴克刚(1975-),男,湖北仙桃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安全技术及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Email:wu_kegang@163.com。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炮弹装药
《混合炸药及装药专刊》序言
树上长“炮弹”
孔内爆炸填塞效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作品选登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校庆文创产品设计
某发射装药结构改进设计的新思路
装填炮弹
“炮弹”表妹
积木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