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养老服务政策创制将亮点纷呈

2016-12-15 00:38
福利中国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三五养老机构

“十三五”养老服务政策创制将亮点纷呈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迎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这其中,养老事业已成为关乎民生福祉的一大重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中国民政事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养老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规划是否成熟?为了实现目标,民政部将出台哪些养老保障政策?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民政部将致力保障居民老有所养、老无所忧。

老龄化形势加剧

李立国部长介绍,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失能失智老人增多,社会负担重;农村老龄问题突出;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等特点。伴随着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养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发展养老设施受土地供应和场所限制较大。部分地区养老机构建设用地紧张,特别是城镇老城区用地紧张,社区养老发展受限。

二是投融资支持政策尚不健全。多数民办养老机构属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现行法规没有贷款资格,而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又由于经营能力等原因,利用金融、保险等新型融资的渠道尚处于起步阶段,融资方式单一、融资对象狭窄、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升级改造、管理运转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

三是养老机构经营发展困难。大部分民办养老机构是租赁房屋经营,租赁费用和物价逐年递增,多数面临经营困难。同时,养老机构服务对象很多是失能失智或高龄老人,容易发生走失或意外受伤等情况,也加大了机构经营风险。

四是人才建设瓶颈仍未打破。由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报酬低、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职务晋升空间小,养老服务队伍不稳定。一些民办养老机构因收费较低,难以承受更高的用工成本,招人留人十分困难,同时因职称评审等条件限制,更无力招收医疗、康复、心理等高素质专技人才。

五是医疗与养老服务急需融合发展。一些养老机构存在入住老人看病难、取药难、护理难等问题。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尚未建立,护理补贴保障水平低受益面窄,基本医疗保险尚未覆盖一些长期护理项目。

六是行业监管难度大,安全形势严峻。民政部门虽然制定发布了一些行业、地方管理服务标准和产品用品标准,但是未得到普遍实施,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建设小型化、家庭化养老机构,与严格执行国家消防、环保、建设等规定或标准,实现规范发展之间,面临两难窘境,消防安全问题突出,安全管理形势十分严峻。

七是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及不同养老方式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养老服务业落后于城镇,中西部养老服务业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滞后于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中综合服务功能较弱,社会急需的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养结合型、临终关怀型床位比例偏低。

“十三五”养老服务规划将解难题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民政部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十三五”养老服务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同时,积极指导各地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制定专项规划。

李立国部长介绍,为了确保实现“十三五”养老服务规划目标,民政部将继续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务院35号文件”)等法律政策,加强调研和政策创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

第一、加大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补贴和运营税费减免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等方式,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扶持社区和居家养老以及“互联网+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第二、完善补助支持政策,坚持补需方与补供方相结合,一方面加快建立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标准和机制,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养护型、护理型养老机构护理床位建设和运营补助力度,支持养老机构收养失能失智老年人。

第三、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为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承担赡养义务提供支持与便利。

第四、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支持政策。在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依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发展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积极为其他低收入、高龄、独居和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通过结对巡访、互助服务等方式做好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继续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和基层老年人协会兴办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返乡农民工参与发展养老服务。

第五、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障制度。鼓励建立包括长期照护补贴、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内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

第六、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在人才使用和激励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相关专业毕业生入职补贴、岗位津贴等鼓励政策,提高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

第七、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制定“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标准规划,加快制定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基本要求、设施设备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本规范和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等支架性标准。

将系统保障居民老有所养、老无所忧

李立国部长表示,面对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急需要做出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认真解决好这一重大问题。

加大供给。一是加大制度供给,加快完善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组织编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二是加大资源供给,进一步完善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三是加大服务供给,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质量过硬的各类养老服务。

引导消费。一是发展老年产品和用品,支持企业开发安全有效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二是研究支持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三是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实施养老服务信息惠民和养老机构远程医疗等试点项目,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提高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的能力;四是发展老年人文体娱乐服务,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培育市场。一是开展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城乡特困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服务。鼓励公建民营,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二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拓展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养老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评审机制,加强购买养老服务项目绩效评价;三是发展养老类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通过公益创投、项目引导、免费提供场地、资金支持等措施,引导公益慈善组织重点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养老产品开发、养老服务提供;四是推行“互联网+养老”。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思维与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相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有效链接老年人与养老服务,与产品提供者高效配置养老资源,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与产品供给质量,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加强监管。一是健全工作机制。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行业规范、业务指导职责。与其他有关部门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养老机构准入条件和程序,建立符合市场价格的养老服务定价机制。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业统计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三是完善标准规范。努力建成涵盖基础通用标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和支撑保障标准,以及老年人产品用品标准,互相衔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本文根据香港《紫荆》杂志2016年2月号中文章整理,作者:魏东升 冯琳)

猜你喜欢
十三五养老机构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