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幽默:粗鲁和自嘲的一线之差

2016-12-15 18:02张月寒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50期
关键词:小酒馆英式乐坛

张月寒

为什么说英式幽默是一种区别于全球幽默体系的一种全然不同的现象,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直以“对日常生活的反讽”为特色的英式幽默,在世界幽默体系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有时是冷面的,有时又表现为一种别国人似乎忍受不了的粗鲁。可是,仔细分析,发现英式幽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说话者不仅放肆嘲笑别人,也异常勇于自嘲。用一个英国人博客里的话说,“敢于点亮自身的缺点”。比如英国一个长期受欢迎的喜剧节目“乐坛嗡嗡鸡”,几个主持人和嘉宾不仅大胆评论著名的歌手——麦当娜肌肉太多、艾薇儿太喜欢发牢骚——也毫不避讳地调侃自身。其中有一集,著名喜剧演员诺尔·费丁(Noel Fielding)就调侃说“自己从未如此像一个恋童癖”。因为他当时坐在一对可爱的少年双胞胎歌手旁边。

关于“是否会冒犯某个群体或个人”,这也是英国笑匠一直在强调的一点。著名黄暴粗口节目“嗑药之夜”甚至不惜专门制作了一个短片来讽刺:不冒犯任何群体的喜剧电视作品是不可能的。人们喜欢英式喜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节目的主角“敢于直言、讽刺、说出平常人于日常生活中怕得罪别人而不敢说的话”。与之相反,一旦笑匠们开始有所顾虑,担心得罪某个群体或个人,他们就再也不敢直抒胸臆从而引起观众共鸣了。

纵观英国喜剧综艺节目,发现它们与美式综艺相比更加散漫、更加大胆、更加口语和日常化。与美国笑点设置严谨、台词经过精心演练并严格设计环节的喜剧综艺不同,英式综艺几乎就像几个老友,于晚间的英国小酒馆、喝一两品脱啤酒后谈论时事、说别人坏话的氛围。譬如英国饱受欢迎的“乐坛嗡嗡鸡”“我撒谎了吗”(Would I Lie To You)其实都有这样的特色。

“乐坛嗡嗡鸡”是一个综合了喜剧演员和当红歌手的游戏竞猜节目。其中一个常驻嘉宾就是英剧《IT狂人》里那个笑死人又缥缈的哥特。他的扮演者是诺尔·费丁——开创了英式喜剧里一个崭新的流派——搞笑哥特。在“乐坛嗡嗡鸡”中,诺尔·费丁延续其于《IT狂人》里那种绵密的嗓音和幽深的笑点,往往一开口就能让人笑到痉挛。

英式喜剧综艺的“随性”,在“乐坛嗡嗡鸡”和“我撒谎了吗”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常规的节目环节常被嘉宾们即兴的搞笑而打断。这种“打断”,有时是自嘲,有时是互讽,有时只是正常陈述中的一个缝隙。而这两个节目也正是因为这种无法预知又非常自然的“即兴”,带来超高的收视率和受欢迎度。

“我撒谎了吗”的节目形式和“乐坛嗡嗡鸡”类似,也是两队嘉宾,一个主持人。节目中每个嘉宾念出题板上的一句话,通常是一件荒诞的事情。另一队的嘉宾可以自由向陈述者提问,并判断他(她)究竟有没有撒谎。设置虽然简单,但是这个节目因为各喜剧嘉宾自然流露出的喜剧天赋,而充满笑点、大受欢迎。也让观众了解了很多演员生活当中的另一面,是一档非常考验对方喜剧功力、语言技巧的一档节目。

英剧《IT狂人》剧照

苏格兰口音单口相声演员的个人节目“嗑药之夜”,是一个单口相声夹杂小短剧的节目。和所有单口相声演员一样,博伊尔(Boyle)也有调侃观众的传统,开场坐在第一排的观众会被他无情调笑一番。然而,被开玩笑的观众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一起开怀大笑。“嗑药之夜”非常大胆,调侃教皇、宗教本身。其中一个小环节“伊朗女人放轻松”,居然涉及敏感的中东问题。

新闻式的喜剧综艺

作为一个新闻大国,英国喜剧综艺的另一特点就是新闻性。这个拥有悠久新闻传统的国家——18世纪就开始出现报刊、20世纪的BBC创造了新闻业神话、《太阳报》开启了世界报业所想不到的低俗但却又极其热卖拯救纸媒的先河——英式喜剧综艺一个必不可少的点就是和新闻紧密结合。用英国人自己的话说:“娱乐节目比新闻深一点,比哲学浅一点。”这一理念下最经典的一个代表节目就是1998年开始直到现在仍持续的“我带来的新闻”(Have I Got News For You)。在这个节目中,嘉宾和主持人一起调侃工党囧事、智利矿工的情人以及分析朝鲜的几代领导人……用综艺外套包裹严肃新闻,使得节目在抨击时政的同时又不乏自己观点、独具特色。

“我带来的新闻”曾一度是英国一个现象级的电视节目,阖家观看的国宝。近年来虽已经没有了这样的影响力,但仍然具有稳定的受众群。该节目的最早元老之一默顿(Merton)本身就是一个单口相声演员,因此极具搞笑魅力。另一名元老,当时才30岁的希斯洛普(Hislop)已担任英国著名时事杂志《Private Eye》的编辑多年,因此又为这个节目提供了必要的纵深。当时,这一群野心勃勃的年轻人,迫切想让大众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于是他们绞尽脑汁和才华,创造出如此独创性搞笑的“我带来的新闻”。因此,那时的节目,非常“锋利”“充满边缘性”,也被编剧威尔·塞尔夫(Will Self)认为是英式讽刺之“舵手”“对政客虚假面具的无情揭露”。这个节目,不仅评论时事,更奠定了英国今日自由评论政治的氛围。在前互联网时代,“我带来的新闻”曾是公众唯一可以听见笑话以及以幽默方式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什么的媒介。因此,无怪乎,它于今天仍是一种经典。

小酒馆式的电视综艺

英美喜剧综艺里一个重要组成,就是脱口秀艺人的单人或集体秀。脱口秀艺人、单口相声演员,在西方是一种拥有悠久民间传统的业余活动项目。英国的冬天既冷且长,又经常下雨。因此,在下午4点以后就天黑的冬季,温暖的室内活动成为很多英国人的夜间娱乐首选。因为需要暖身,于是需要酒精;因为不想自己一个人在家待着,于是大部分人去“小酒馆”(pub)。英国小酒馆和国内所谓的酒吧的概念极不一致。英式小酒馆是一个适合亲子活动的、一家三口都可以去的场所。而在小酒馆里光喝酒显然是没劲的。于是,各种表演开始兴起。其中一个重要的表演,就是单口喜剧相声。

单口喜剧相声基本上就是一个人站在台上,任何背景、多余装饰声效都没有,光靠一段段调侃的语言,将底下观众逗笑。这是一种纯粹的语言魅力。题材也没有任何限制,可以说任何自己想说的主题——只要把台下观众逗笑就行。我曾经在脱口秀俱乐部里听见有人说自己的酗酒、兄弟的死亡乃至差劲的约会经历。

小酒馆文化和脱口秀传统的源远流长,使得英国喜剧综艺里一个常见的形式就是各种单人或集体的脱口秀。比较具有特色的除“嗑药之夜”(Frankie Boyles Tramadol Nights),还有Harry Hills TV Burp”;各界明星来一起插科打诨的“诺顿秀”(Graham Norton Show),2007年开始于BBC播出;2009年开始播出、获得最佳综艺节目奖的“阿兰大嘴秀”(Chatty Man);以及针砭时弊和娱乐结合在一起的Panel Show……

猜你喜欢
小酒馆英式乐坛
Bogen小酒馆
乐坛人物
《于谦小酒馆》 “相声皇后”为美食捧哏
10元小酒馆
乐坛人物
乐坛人物
乐坛群星闪耀时
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拼写为什么不同?
英式苦啤酒
村口小酒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