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岩画图像流变及特征

2016-12-15 19:41管瑞庭
文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写实程式化图案

内容摘要:河西走廊岩画经历了早期写实阶段,后期进入抽象化阶段,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图案化,强调曲线、几何化的造型,追求装饰感;一是一是倾向于符号化,以直线为主,构成基本形,强调图形的简洁,追求形式美感。

关键词:写实 图案 符号 程式化

岩画图像风格的变化反映了先民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审美取向的改变。作为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出现、稚拙、成熟、衰落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认为是人们在艺术实践中认识并应用美的规律,并按照这种规律创作的历程,原始岩画艺术也不例外。

一.岩画图像风格的流变

岩画图像风格流变中表现为两种趋向。一种为“减化”,即后继图像风格比前期图像的结构成分减少,变单纯;一种为“规整化”,即成分之间的结构形式变明确、规整等,这两种趋向并存于河西走廊岩画图像中。减化消除了前期图像中的一些不必要成分,规整化使图像产生规整、平衡、对称的布局。减化与规整化的结果,形成了河西走廊岩画由丰富、生动的图像向简化图形的流变序列。如男性人体的演变为:后期人物身体减化为一条直线,胳膊的倾斜消除而成为一条横线,手指被省略,生殖器更加明显,双腿变成弧线,有些图像甚至减化去头部。这些可以称为简化的图型,保留了原图像最具特征的部分,并被加强了对称和规则。其它图像,如女人体、雌雄动物等也都经历了像男人体一样的演变。如果强调这些图像的意指成分,也可称它为抽象图形。所以,图像的简化,最终要形成“写实——抽象”不可逆的序列。

邓福星先生把原始艺术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阶段:“成长期、第一繁荣期、过渡期、第二繁荣期、衰变期。岩画作为第一繁荣期的佼佼者,它绘制的内容是一个动物的王国,如牛、羊、虎、鹿等,风格是再现的、写实的。后来随着岩画艺术的发展、时间的推移,风格由再现、写实逐渐演变为装饰、复杂,最后演变为抽象化和程式化。”邓福星先生的论述实际上把岩画图像风格的流变,由写实转向写意做了归纳。这也是符合岩画发展历史和规律的。

一般而言,中国北方的岩画倾向于写实、再现,写实图案追求表现动物的外形,注重物象的逼真感,真实感成为主要目的。在写实的同时也不排斥夸张手法,这种手法多表现在动物的数量、体积、形体上。由于夸张特征的出现也就为写意岩画的萌芽带来了时机。与此同时,随着先民生产生活能力的提高,思维的发展,祈愿的不同,开始转化为表现原始思维、巫术中人和动物的存在感。作为写意的风格,岩画中动物的形体都出现了尽可能的夸张和省略,图像要表现得凝练、简洁,使得动物形象倾向于图案化、程式化、抽象化。从这些岩画中虽然可以感觉到动物的形体特征,但是对于动物形象的真实感和线条的准确性并不是重点追求的。还有一些抽象化的图像,呈现出来的只是基本的几何图形,完全与客观动物形象脱离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减化和概括,剔除动物特征非本质的方面,从而形成写实图案不能比拟的价值,这也是岩画的一种进步。因为那些追求逼真再现具象事物的岩画图像,都会自然而然的使画面的意义受限于一个写实的范围之内,并且不管如何形似、如何逼真,始终会与客观物象有一定的差别。

河西走廊的岩画以写实主义图像为代表,追求动物形体的真实逼真,具象性强。写意风格的图像数量虽然少,但很典型。像其他写意类图像一样,都可以从图像上发现动物形体的影子,图像呈简洁、抽象状。从时间阶段来讲,河西走廊早期动物类岩画是以再现为目的的,追求写实、形似。后期则以表现为出发点,渐渐的进入了抽象化风格,在此基础上逐渐走向图案化、符号化。纵观河西走廊动物岩画中写实与写意的图像,会发现动物图像由写实性转变为图案化、抽象化,由写实性的图案转化为写意性的图案,由再现到表现的这条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岩画的写意风格是在写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某些写意的岩画,我们无法确知它们要表达什么。岩画的图像流变由写实到写意与汉字的发展过程很类似,汉字的演变也是经历了由象形到指事再到会意过程。可以说,岩画的发展同汉字相同,是向着简约化发展的。

二.写意岩画的造型特征

我国写意艺术的源头就是原始岩画,它不是机械的,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而是生动传神的。

1.以东西方岩画进行对比,差异明显

如西班牙、法国洞穴岩画与河西走廊岩画比对就会发现,西方岩画中透露的精神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所有的动物都追求形体真实,合乎比例。河西走廊岩画则透露出一种神秘、传神的意味。齐白石先生有一句话说,传神的意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像则太俗,不像则伪。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的精神,也为岩画的写意性做了最好的诠释。抽象化的岩画是由点、线组合的,在抽象化的基础上把握图像的写意性就要看这些基本的点、线有没有灵性的构成。如果这些点和线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都是涌动生命活力的,那么它就是由灵性的。先民在原始思维中认为万物有灵,把岩画当作生命本身来对待,绘制时倾注了自己的生命活力,将图像转化为生命化的符号,这时点和线就摆脱了仅仅描绘事物的作用,同时,写意艺术也就开始萌芽了。

2.几何化、抽象化的岩画都有规则

西方体现科学运算精神,数理精神,遵循的规律如黄金分割率、透视法。中国图像的规则,可追溯到远古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八卦图。这不是一些精确的数理构成,而是在整体中求和谐统一。在岩画的构成上,似与不似、动与静、形与势的要求中都蕴含着两极相逢、多元齐一、阴阳互见、奇正相生等东方哲理。

3.固定的题材定式和指代意义

岩画的一些题材内容,在不断的复写过程中逐渐固定,就会形成题材定式,这在中国东南岩画和北方岩画中非常清晰。如北方岩画中常表现的动物题材,牛、羊、狗、鹿、虎等,东南岩画中人物、生活题材,人、船、屋、鼓等。随着题材的逐渐固定,一些图案的指代意义也随之固定,成了约定俗成的符号意义。如,女性生殖器以圆圈和三角形表示,云神以重复的椭圆纹和“回”字纹表示,蛙状的人体代表祈愿等。岩画图像的题材和意义定式的形成奠定了图案的基础和一致的文化精神,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图像风格演变,也为图像的文化建构传承了血脉。比如,瓦当中鹿的造型就是从鹿石岩画中的继承,青铜器上的曹臀图案是对人面像的延伸。另外,题材定式在不断抽象化的过程中,也为象形文字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可以说是象形文字的源头。

4.程式化的风格

嘉峪关黑山岩画中的舞仪图具有很强的程式化风格。画面中人物众多,大小相仿,分三排而绘。舞蹈动作整齐协调,全部双手叉腰,两腿屈膝下蹲。人物头部概括为圆形,躯干和四肢概括为粗的曲线、直线,程式化到了一种示意性的符号。这些人物往往由基本形构成,在画面中重复出现,并且动作、形态规范整齐。如果说基本形是单体的模式化,那么以重复表达形象为手法的程式化构成就是群体的模式化。基本形正是在这些群体的模式化里获得了独特的生存空间。这些是由程式化构成的审美特质来决定的。程式化构成的审美特质是:形态划一的个体造型在重复中获得一种节奏和韵律,它与舞蹈、音乐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些画面吸引人们的不是个体的基本形形态,而是由程式化构成所营造的整体气氛和统一节奏。基本形的个体在这里是没有意义的,但却在程式化构成的整体气氛和统一节奏中获得新生。与那些写实性的岩画不同,以基本形、程式化构成为特征的图画,更多地体现出先民造型的自觉意识,也更多地反映出先民的审美习惯和要求。岩画在程式化上的演进,也是先民在绘制岩画时随着经验的积累渐渐的注意到了美的因素,如对称、均衡,并把这些因素主动的加入到创作之中,从而使得岩画的构成表现越来越简洁,程式化程度越来越高。

河西走廊岩画早期属于写实阶段,注重物象特征的表现,强调形体的运动感。线条随物而生,由最初的单纯走向丰富、成熟,突出弧线的运用,以曲线、波纹线为主。岩画后期进入抽象化阶段,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图案化,强调曲线、几何化的造型,追求装饰感,呈现一种求圆的风格;一是一是倾向于符号化,以直线为主,构成基本形,强调图形的高度简洁,追求形式美感,最终走向象形文字符号。

参考文献

1.牛克诚:《原始艺术中的象征》[J].美术研究,1992年第3期。

2.斑斓:《中国岩画造型的流变》[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2期。

3.斑斓:《中国图案岩画造型分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4.冯军胜:《中国岩画造型的线条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第11期。

5.由真珍:《中国岩画与中国文字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

6.杜成峰著《肃南岩画》[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4年8月。

7.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嘉峪关黑山古代岩画》[J].考古,1990年第4期。

8.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马鬃山区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5期。

(作者介绍:管瑞庭,河西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技法与理论)

猜你喜欢
写实程式化图案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浅析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当代意味
《刺客聂隐娘》中独特的动作美学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程式化语言在中国英语学习者汉译英中的使用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