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2016-12-15 21:41刘举生薛欣陈晓旭
武术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变迁

刘举生+薛欣+陈晓旭

摘 要:散打运动脱胎于中国古代徒手搏击术,是“西学东渐”与西方列强入侵大环境下的中外多种搏击思想、运动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同时也受各个时代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文章通过论述武术散打在原始生活方式、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工业生活方式中的发展历程,来梳理后现代社会中武术散打的发展脉络。认为: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孕育了散打的雏形;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培育了散打的众多形式;工业社会生活方式造就了散打的竞技形式;后现代生活方式决定了散打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活方式 变迁 散打运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9—0035—04

武术散打脱胎于中国古代徒手搏击术,重生于列强入侵大环境下的“西学东渐”中,是中外多种搏击思想与运动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中国曾经历过两次巨大的历史变革,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天下大乱,四夷乱华,诸侯兼并,“礼崩乐坏”,直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1]另一次发生在晚清时期,政府腐败无能,列强入侵,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直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其实这两次巨变就是中国生活方式变化的节点,第一次是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向传统农业生活方式的演变,第二次是中国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向近代工业生活方式的转变。纵观武术散打的发展,它始终在随着中国文明史的变化而演进。因此要想清晰地了解散打的前世今生,就必须了解武术散打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预测散打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论述武术散打在原始生活方式、传统农业生活方式、工业生活方式中的发展历程,来梳理后现代社会中武术散打的发展脉络。

1 “散打”名字的前生今世

散打运动的起源及本质是建立在技击的基础之上,技击对抗的内容和素材,取自于中国实攻实防的技击技巧—技击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而来的。[2]

对散打的定义最早见于1988年编订的《全国武术训练教材》,它把散打定义为: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等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格斗运动。这一定义充分突出了散打的技击性,且这一内涵也一直被后人沿用。1990年编写的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上册)中引入了一个概念“散手”。而梁敏滔在《东方格斗文化》一文中这样阐述散手:“散手就是中国实战格斗术的传统名称(古称手搏),主要有踢、打、摔、拿四击,它的技巧包括拳击术、腿击术、拿跌术、摔跌术等。”同年编订的《中国散手》一文中这样阐述散手:“散手,俗称散打,是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所以又称为“打擂台”。[3]这一定义扩展了散打的内涵,梳理了散打这一技击术在以往的不同称谓。而1999年编订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第三版)对于散打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在承认散打历史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散打的体育性质。而如今被广泛认可的是2004年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武术教程》(下册)对散打的定义,它通过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高度概括了散打的内涵:散打就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并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看,虽然徒手技击有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相散手、散手等不同的称谓,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徒手搏击的技击内涵并没有变化,且随时间的积累内涵不断完善。而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相散手、散手等是中国徒手技击术的当时状态,它们不是武术技击术的完成时,只是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一个表现形态,而本文研究的散打正是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相散手、散手的中国技击术不断演变后在当代的形态而已。

2 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孕育了散打的雏形

原始社会先民以群居为基础,“人民少而禽兽众”,为了适应当时的生存环境,人们在与禽兽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奔跑、跳跃、闪躲、拳打、脚踢等技能。[4]徒手搏击顺理成章地成为古代先民们获取生活资料,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云南的苍源崖画上就生动的描绘人与野兽相搏的情景,画面上俩人双臂展开与兽搏斗,另有一人俩手各持短棒,疑似驰援。[5]因此,在严酷的环境下,人与兽的争斗,即是武术散打的起源。

另外,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低,原始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很弱,人们使用现成的自然工具(棍棒、石器)和简陋的原始工具进行生产。[6]主要依靠体力采集、狩猎,维持生存、繁衍生息。因此,先民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如我国古代传说记载,原始先民有“有巢氏”“构木为巢,一避其害”,“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可以想象原始先民基本把全部精力均投到生存当中,在生存的本能支配下,积累生存的经验过程中,自发形成了简单的生存本领,日常生活就是远古先民得到的全部生活与活动的领域。

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由于生产工具得到一定改进,人类社会形态发生变化,人们开始聚集生活,由此形成了氏族部落。聚集的生活造成了相对人口增加,“人民众而物质少”的现象。各个氏族群落为了生存繁衍,开始相互斗争夺取生存空间和生产资料,从而使作为生产活动内容的人与兽搏斗技能逐渐用于原始战争中。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其中所叙述的“习用干戈”,其实就是指黄帝训练他的部落培养军事才能的过程。虞舜时期三苗反叛,舜帝三次击败其仍不服,后来禹带领军队操练“干戚舞”,由于武舞表现的威武雄壮的气魄与高超的武艺,终使三苗族降服。干戚舞”就是为了适应部族战争的需要,以熟悉战斗的击刺动作和应有的群体组合。由此来看,部落战争使作为生存本能的搏杀术向搏击杀人的野蛮技巧的演进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出现了产品私有制,产生了一种剥削他人劳动生活的制度——奴隶制。在奴隶主的压迫下,奴隶逐渐产生反叛意识,各种反抗形式随之产生,如暴动、起义等。因此,这段时期也是作为生存本能向搏击杀人的野蛮技巧演进的时期。

3 传统的农业生活方式培育了散打的众多形式

3.1 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特点

中华文明最早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铁与血的残酷洗礼,在公元前221年达到第一次统一。在此之后的近两千年中,中国又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多次整合,经历了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仇杀与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农业文明区域。从社会形态观察,中国封建社会是由高度集中统一的官僚政治、意识形态和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地主经济构成的超稳定系统。这使得封建王朝有可能实现对全社会的强控制,遏制那些有可能瓦解、损害封建机体的潜在组织和无力组织力量的成长。当社会矛盾急剧激化、权利和经济秩序的重组不可避免时,它便通过周期性震荡(例如农民起义、社会大动乱等),使社会回归到原始的稳定、停滞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便导致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7]

但是,这种小农经济具有孤立分散、极易破坏的缺点,它的生存与发展有赖于强大的封建中央集权。致使中国经济、文化等的空前繁荣都是在社会稳定、外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武术散打也遵循这一规律,盛世人们偏向娱乐它的成分居多;乱世则重视技击强调保家卫国。这数千年来,散打基本就是以农业文明为绝对主导发展演进。两千年来朝代不断交替,技击术的内容和形也式随之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徒手搏击的技击内涵并没有变化,且随着时间的积累技术更加完善。

因此,先秦至明清是中国徒手搏斗发生、发展的历史时期,散打发展具有“自我发展完善”的特点。此阶段徒手搏击有不同的称谓,主要有相搏、手搏、白打、拍张、手战等,但实战技击自始至终都是徒手搏击发展的主旋律,且在军旅武术中把它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使散打形成了格斗、比赛、表演等众多形式,这为现代散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2 传统农业社会散打的多种形态

春秋战国,由于步兵崛起,社会动荡不安,徒手搏斗技巧开始发展。到汉代手搏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且出现相关的文献记载,如《汉书·艺文志》有《手搏》六篇。先秦时期,是古代列国混战、诸侯争霸、战争十分频繁的时代。由于生存和发展需要,武术散打在军中和民间得到了重视和推广。如秦国的军功授爵制度,极大促进了秦军的尚武精神。在《史记·苏秦张仪列传》中,纵横家张仪对秦人的尚武精神备加赞赏:“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譶,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山东之士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旦授爵就有了房屋、田产,立功越多就意味着财富荣誉越多。这样,秦国人的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秦人的日常生活里,除了耕作便是打仗。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汉朝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此时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武术逐步由单纯军事技能向娱乐表演方面发展,表演的属性逐渐显现。如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发现秦墓并文物,记载了有关“手搏”表演场面。由此看出手搏项目在秦已形成。

进入唐朝,中国封建社会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繁荣时期,依次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盛景,此外中外频繁交流使得唐文化具有恢弘大气的点。社会形态的繁荣必然使唐朝技击格斗更加精彩。此时手搏越来越受到重视,形成了一整套比赛规则,并且比赛形成的一些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比赛大体如下:首先不按体重分量,主要用踢、打、摔的技法;其次活动场地多在方形的台子上进行;三是没有护具,比赛时多穿短裤等,犯规处罚不明显;获胜者给予重赏。[8]

宋朝虽然民族矛盾严重、战争频繁,但是由于宋王朝的尚文政策,致使社会尚武精神的的逐渐衰减。贺昌群有言:“自近古以来,中国人之文弱性,与中国民族之生活方式、社会思想,无论优劣得失,大抵皆渊源于宋。由此宋代手搏娱乐性功能更加突出,此时也出现女子手搏。南宋时期,角抵活跃出现了“角抵社”,其中成员大都是职业性“角抵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六·诸色伎艺人中记载手搏女选手,如赛关东、黑四姐等。

宋朝的尚文以及元金时期的禁武使得民间的尚武精神更加内敛,具有格斗对抗形式的武术受到打击,所以散打运动在元朝一度没落。但是一次次的农民起义使散打作为格斗技能又发展起来。到了明清散打,运动又出现了“白打”“打擂台”等称谓。

4 工业社会生活方式造就了散打的竞技形式

4.1 中外思想碰撞使散打以竞技形式出现

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既带来了工业文明,也带来了精神文明。这对当时的旧中国可谓震动极大。于是,一批爱国志士以“救国强种”为目的开始了社会变革的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武术也通过自身的调整与外界融合,进行了艰辛的革新之旅。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政治精英受到极大的鼓舞,此时他们大力倡导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迸发出大量的火花。散打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逐渐以竞技体育的形式出现。如1923年,在上海举行“中华全国武术运动会”,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一次盛会,其中有团体、单练、对手三种形式,而对手实际就是中国散打的形态。到1928年,在南京举行的国术国考散打就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到1933年,第二次国术国考散打更有现代散打的印记,如有统一护具、以体重分组等。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散打事业举步维艰。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确定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方针。此后武术迎来了发展高潮,首先是《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发布,标志着武术散打正式进入了现代竞技体育的行列。1993年10月,在马来西亚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将散打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标志着散打已经正式进入世界竞技体育比赛的行列。

4.2 动荡不安的生存环境预示着中西格斗技能融合的开始

中英鸦片战争后,国内流寇此起彼伏、民不聊生,国外列强争霸、蚕食神舟。这导致底层老百姓为了保家卫国,开始习武且接触外国格斗技术。如华北地区的义和团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此外,武林人士抱着武术是国粹的理念顽强的进行着自我更新,并开始接受国外格斗技能的检验。此时,民间武术家逐渐抛弃门户之见,各派武术相互吸收长处,如孙禄堂,名福全(1861年-1932年)自幼好武,从李魁元、程庭华学形意拳、八卦掌,后从武式太极名家郝为真学太极拳,最后将形意、太极、八卦融汇贯通,自成一家。1920年,孙先生接受日本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前的挑战,并在家中接待坂垣,依坂垣之法与坂垣试技,先生轻取之。[9]

民国武术家革新的创新精神,开拓了人们的认识,中西较量的结果预示着中西格斗技能第一次融合的开始,也标志着散打的逐渐定型。但是,马哲思想告诉我们,矛盾时时存在,1994年12月,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确定了武术的发展原则与方向,虽然武术散打发展原则方向的确定,更明确了其今后发展的走向,使散打的发展,更加专业化、高水平化,但同样局限了散打的发展,狭隘了群众基础,使之无法实现全民皆武术的宏愿。不过,细观时代的发展,武术散打走职业化道路已成必然,他已经走出了大众的生活范围,失去了生活的基础,我们已经无法使用一个旧时代的标准,去复兴一门古老的艺术,只有适时的结合新时代的发展,才是唯一出路。

5 后现代生活方式决定了散打产业化的发展之路

5.1 应着重突出“散打文化”

文化的含义很空泛,没有人能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们这里给出的散打文化,姑且称他为——一种历史沉淀下来所自然形成,被人们所广泛认识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长久存在且不可剔除。细观武术散打发展史,散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过多地将形式的发展作为重点,却忽略了文化的成长,呈现一种病态的成长,使社会普遍对散打文化的认知率较低。之所以武术散打在农耕社会生活环境下没有问题,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其问题却日益凸显,主要原因便是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武术散打的文化生存环境渐变,使其文化内涵的发展与形式的发展不能够同时与时俱进,形势急于向前文化内涵却拖了后腿。当今时代下的武术生存土壤早已有别于过去,不能仅仅依靠形式的发展了,但是人们对散打的文化认同度普遍不够,因此散打运动在现代不管是其意识还是其文化内涵的受众人群都变得越来越少,于是武术文化便于无形中制约了武术的发展。

在武术散打的推行过程当中,我们应当转变思路,学习别人的优点,将武术形式的推广放在次要地位,将武术散打千年沉淀下来的武德文化作为主体,前期可能会收效甚微,但我觉得,只有从根本观念上改变人们对武术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将武术散打文化植入每个人心中,那么我们现代武术散打发展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5.2 与市场紧密结合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对于武术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散打文化内涵进行推广,还得不遗余力的进行市场化的运行,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最显著的成效。既然市场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导向,那我们武术散打想要发展,也必须要投其所好,接受市场需求的调配。不得不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生产总值也飞速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与能力也随之改变,早已摆脱早期温饱的理念,去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以及健康、娱乐等生活方式。这无疑与给武术散打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武术散打虽然一时难以媲美当今热门的竞技体育门类,但也因其独有的刺激、观赏、娱乐等功能受众多民众喜爱,这是拥有巨大的市场的,随之带来的众多相关产业,如:影视业、收视转播、器械制造业、广告业、彩票投注、游戏制造业、商业赞助等,这些都是双赢的,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满足人们的日常观赏娱乐需求,更能促进武术散打的发展。众所周知,现如今武术散打走的是职业化道路,经济收入、就业安置及成就感成为运动员从事本行业的最终动力,成就感发自个人我们无从干涉,但是经济收入与就业安置是我们可以进行操纵的。一个产业的经济收入反映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市场的导向决定了产业的发展,武术散打在我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就看如何开发,开发得好,这便是源源不断的黄金,既复兴了产业,又富足了从事散打的运动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当有一天观看散打表演、从事散打运动、进行散打运动员包装,进行散打商业比赛等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成为生活方式的一个部分,那我们还用为散打运动的发展发展担忧吗?所以挖掘市场潜力,让武术散打迈向市场化,让武术人对其的发展奋斗,转向众人对自己经济收入的努力,才是市场化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龙 进.读懂中国[M].西安:西安出版社,1998:2.

[2] 江百龙.徒手技击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

[3]中国武术散手编写组.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1:1.

[4]邓在虹.探秘武术源流[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6.

[5]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6]高 光.人·社会·未来[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

[7]编写组.中国历史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

[8]周 密(1232~1298)撰。密字公谨,号草窗先生,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祖籍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 ,曾祖随宋室南渡,始居湖州(今浙江吴兴)。周密历任临安府、两浙转运司幕职,义乌县知县。宋亡不仕,寓杭州。抱遗民之痛,致力故国文献,遂辑录家乘旧闻,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等书.

[9]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The Influences of Social Lifestyle Cha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anda Sports

Liu Jusheng1 Xue Xin3 Chen Xiaoxu2(1.HaiHe High School of Tianjin, Tianjin 300381,China;2.Wushu Institude, TianJin Sports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1,China;3. Graduate Department, Tianjin Sports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1,China)

Abstract:Sanda is affected by the environments and ways of life of all ages. Through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Wushu sanda in the original lifestyle, in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ifestyle and in industrial lifestyle, the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anda in the post-modern society. Then the paper thinks: primitive barbaric lifestyle gave birth to the prototype of sand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lifestyle nurtured many forms of sanda; industrial society lifestyle made competition forms of sanda; post-modern lifestyle determ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anda.

Keywords:lifestyle Changes Sanda sport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