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科技推广,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6-12-15 08:36沈传文郭发吉段德芳洪凯张正武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技高产粮食

沈传文 郭发吉 段德芳 洪凯 张正武

咸丰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立体农业县,小气候特征明显,兼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无霜期26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1600mm。境内山峦起伏,百溪争流,气候、生态都十分有利于发展品种多样、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粮食作物。

一、“十二五”以来粮食工作成效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粮食生产持续稳步发展,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单产、总产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粮食播面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46.66千公顷上升至2015年的48.77千公顷,平均每年递增O.90%;单产由301.70公斤/亩提高到322.74公斤/亩,年均增幅1.39%;总产由211163吨增加到236100吨,平均每年增幅达2.36%。粮食生产地位也得到提升,2015年在恩施州粮食播面位列第5,单产居首,总产排名第4,在全省61个产量大县中排名第4J6位,人均占有粮食596公斤。

二、强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1.切实加大耕地质量保护力度。2015年4月21日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咸丰县生态循环农业创新推进方案》、《咸丰县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推进方案》及《咸丰县化肥农药管控行动方案》等三个生态农业建设专项方案(咸政办发[2015]16号),县人大对实施过程进行了监督。方案以“减量、清洁、循环、地净、高效”为抓手,深入开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化肥农药管控和生态循环农业创新,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工程措施和治理与监督相结合,逐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新机制。

2.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县粮食生产在部、省高产创建及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支持下,粮食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2015年实施部级粮食高产创建项目3个,资金48万元,省级现代农业项目2个,资金30万元,县级高产示范样板1个,资金10万元。项目涉及6个乡镇,111个村,47743户,面积65600亩。通过部、省、县、乡四级联创,推广“五统一”集成技术,全面实现了创建目标。玉米示范片平均亩产达652.1公斤,较大面积增产12.1%;水稻示范片平均亩产626.3公斤,比大面积增产16.4%。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5%以上。同时大力推广防灾减灾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时开展预测预报,发布病虫情报和灾害预警,强化措施落实到位,从自然灾害和病虫口中夺粮,2015年各种粮油作物病虫发生面积246.085万亩次,采取各种方法共防治210.465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46825吨,实际损失粮食7042吨,占粮食总产的2.98%。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县内有粮油生产加工州级龙头企业3家(新增1家),专业合作社5家(新增2家),新增种粮大户5户。坚持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全面推广适合山区特色的先进农机具,积极尝试全程机械化技术,新增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

三、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以来,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新常态下仍面临诸多困惑、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去化解。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较脆弱。一是农田基本建设滞后,基础设施极不完善,田间沟渠路不畅通,旱涝保收农田甚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二是粮食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广普及率、贡献率低,整体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三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局面不可逆转,靠扩面增产已无可能;四是山区土地零散、种植规模小、加工转化率低;五是农村劳力日益弱化,谁来种田的问题凸显;六是对稳定粮食生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和完善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粮食生产形势严峻、任重道远。

2.种植粮食比较效益持续低下。粮食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其生产、价格、流通不仅要受国家宏观调控,还要受国际市场牵制。在受到市场和价格的双重挤压下,农户种l亩水稻、玉米,净利润不足200元,如果请工,还要“倒巴一坨”。而种植红薯、马铃薯主要是自产自销,且损耗大,商品率低,变不成钱。农民自嘲:“在家辛苦种一年,不如外出干几天”,这确实是当今农村的真实写照。

3.投入品价格攀升粮食生产成本加大。一是农业生产投入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燃料等)价格随意上涨,且涨幅较大,而粮食价格已顶到了“天花板上”;二是人力成本大幅上扬,用工已到了“请不起”的地步。“精耕细作”不复存在,“粗放经营”到处抬头,农民不愿投入,也舍不得投入,宁愿做个“手不空”、“土不慌”、“望天收”,极不情愿加大投入而得不偿失、“倒找王婆二两姜”,势必严重影响种粮积极性。

4.农业劳动力数量紧缺素质弱化。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青壮年(60岁以下)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在家务农的绝大多数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且体质弱、智力差,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强。在播种、收获等劳动力需求较大的关键季节,根本不能满足生产所需。普遍存在信息不灵、创新不够、意识不强的现象,对三新技术应用领悟不了,“依葫芦画瓢”都难以办像。

5.农民对种粮依赖程度显著降低。通过近30年来的努力,农村温饱基本得到解决,当今劳动力大量外出,人口密集流动,形成了不少的“空壳村”,粮食消耗量大幅下降,加之饲养业发展此起彼伏,粮食收多收少对整个家庭经济及生活影响不大。一个山区小县粮食的丰收也左右不了国家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大局。因此,粮食生产缺乏内生动力,导致土地撂荒现象日趋严重。

四、发展粮食生产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当前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随着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依靠市场平衡粮食供给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点必须放在产中进行调节。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老龄化现象开始显现,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的难度增大;粮食种植成本随农资价格和用工价格的上升、政策激励效应有所减弱等因素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干旱、低温等灾害频繁,病虫害防控压力加大;加之我县人均耕地少、种植规模小、生产条件差、生态条件和耕作制度复杂的特殊县情,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面临新困难、把握新机遇。正视困难和压力,认真分析研究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的艰巨性、重要性和长期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粮食生产都不能掉以轻心、麻痹懈怠。为响应习主席“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把粮食安全的饭碗端在自己手上”的指示再作贡献。

2.强基固本,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稳定种植面积。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正确处理粮食生产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不得随意侵占基本农田作他用,以减缓有效耕地面积下滑速度、保持粮食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对种粮农民的系列补贴政策。三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引进推广品质优、单产高、适应性强的优新品种,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同时,要筛选确定一批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主推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指导,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操作技能。四是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网络,重点抓好乡镇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搞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尽快形成政府公益性服务、企业有偿服务相结合,其它组织服务为补充的格局。

3.因地制宜,推广增产增效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广防灾减灾增效实用技术。(1)加大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按照测土配方施肥要求,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切实提高施肥技术的到位率、覆盖率、贡献率和利用率,减少面源污染,实现增产增收目标,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大力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点面结合、大力推进”的原则,结合本地的生产实际,找准主推模式,集成配套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扩大示范推广,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成本。(3)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生态区域主要农作物的主导推广品种,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新品种推广中的“多乱杂”,强化配套技术的集成推广。通过改革种植制度,推广宽窄行栽培、多熟制间套作高产高效模式以及增密技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4)积极示范推广先进农机具。“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生产要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实现机械化。重点抓好宣传发动、示范引导、技术培训工作,积极引进开发适合山区特点的耕、种、管、收机具及全程机械化技术。(5)要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意识,及早制定预案,建立快速反应预警机制,重视分析灾害形势,搞好监测、预测和预报,人、财、物、技准备充分,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4.整合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造农业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好口粮田建设、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有机质提升等项目。全面改造中低产田土,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防止土地污染和退化等措施。要加强以田块整理、田间灌溉为主的标准化粮田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抗旱防涝高产稳产的标准粮田。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5.强化服务,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全县农技人员是指导粮食生产、推广农业技术的生力军,是制定、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重要参与者,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促进者。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并落实好政策和待遇;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管理和领导,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组织动员农技人员积极投身农技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全程参与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加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技能,及时准确了解有关信息,广泛收集市场供求和技术信息,及时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

6.加强领导,确保粮食生产保障有力。粮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城镇化建设、结构调整、土地撂荒等因素,我县粮食播种面积难以保证。因此,各级政府、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我县粮食生产的稳定。(1)强化工作督导。各地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责任,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位,重大技术落实到位,抗灾措施落实到位,产后开发落实到位,基础建设落实到位,扶持政策落实到位。(2)开展科技入户。要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实行分片包户责任制,在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入户指导和巡回指导,落实科技措施,提高科技的推动效应。为切实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要重点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和对农技人员的考核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确保在关键季节,农技人员要指导生产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3)开展粮食优质高产竞赛。要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继续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特别要加强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等作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带动全县粮食作物平衡增产。要大力推广高产高效集成技术。重视培育和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和粮油龙头企业,要从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粮食高产增收中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猜你喜欢
农技高产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我的粮食梦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