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2016-12-16 10:29陈惠杰福建省屏南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352300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5期
关键词:土鸡雏鸡蛋鸡

陈惠杰 福建省屏南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 352300

地方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陈惠杰福建省屏南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352300

以屏南县长桥镇高溪村养鸡场近几年土鸡养殖经验为例,从土鸡生态养殖及其特性、选址建设、饲养管理、疾病控制对地方土鸡养殖技术进行探讨,以期对屏南县养殖土鸡能够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地方土鸡生态养殖饲养管理疾病控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美味、健康土鸡及土鸡蛋的需求越来越高,地方土鸡放养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养鸡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追崇。蛋鸡放养可减少饲料和人工成本,降低疫病风险和药品投入,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品质。但多由于饲养者素质偏低、饲养管理粗放、防疫条件简陋、没有统一标准,养殖效益不稳定,一直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发展。

1 土鸡生态养殖及其特性

1.1生态养殖概念生态养殖是一种以优质、安全、美味、无公害为主要目标,产量、安全和生态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将传统养殖和规模养殖技术相结合。根据长桥镇的实际情况,在房前屋后、果园、林区、农闲地等成规模养鸡,让鸡自主采食昆虫、野草,结合人为补饲,生产出优质安全美味的鸡肉。

1.2生产特性土鸡毛色大多呈黄、麻羽,健康鸡羽毛光亮;体形一般矮而圆,胸腹均发达;脚细而长;成熟后鸡冠大而红。生产性能不要求太高,一般100日龄公鸡体重1.5~2 kg,母鸡体重在1.3~1.5 kg较好。产蛋率达到50%就非常理想了,一年产蛋120~180枚。

1.3适宜品种长桥镇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那些高产的蛋鸡和快大型肉鸡品种,大多体型笨重、神经敏感、抗病性差,野外放养很难成功。最好选择当地优良地方品种鸡,如浙江仙居鸡、三黄鸡及各种叫不上名称的土杂鸡,体型小巧,反应灵敏,活泼好动,觅食力强,适应当地的气候与环境条件,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宜放养。

2 选址建设

2.1建好鸡舍生态养鸡也需要鸡舍,这是鸡夜间宿营、产蛋、补料、饮水、遮风挡雨的重要场所,要选择远离生活区、工厂和主干道,不能选在集中饮水源的上游,位置要高,背风向阳,视野开阔,不积水,不形成“窝风”,门前有足够的空闲地,不宜选择在阳光不足、阴暗潮湿的地方。鸡舍可采用永久性的砖瓦结构,也可采用简易的草木结构,蛋鸡还得做好产蛋箱,让母鸡能安心产出卫生健康的优质蛋,又便于管理人员捡蛋。舍内地面应铺设5~10 cm厚的锯末或垫草,便于清理卫生。

2.2改造环境野外放养生态鸡选用树林、竹林、果园、茶园等地,最好分群、分区饲养,每个单元用1.5~2.0 m高的铁丝网或尼龙网围住,可以定期轮牧。

3 饲养管理

3.1育雏管理

3.1.1湿度控制育雏室要求能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第1~2周为32~34℃,第3~4周27~30℃,以后每周下降3℃,直至与室温相同时即可。具体还要根据鸡群状况进行看鸡施温。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分散,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过低时,雏鸡扎堆,发出“吱吱”的叫声;过热时,张口喘息,应进行及时调温。育雏初期,特别是3日龄前,环境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若空气过于干燥,10日龄以后维持55%~65%即可。

3.1.2开饮开食先饮水后开食是育雏的基本原则,一定要在雏鸡充分饮水2 h以后再开食,雏鸡调入,稍作休息即可开饮,注意观察,确保每羽鸡都能喝到水。育雏第1周饮温开水,水温20℃左右,长途运输或存放时间过长的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8%葡萄糖与0.1%多维抗应激,或添加抗生素预防白痢等疾病的发生。饮水2 h后即可开食,饲喂全价鸡花料,要定时,喂料时间间隔均匀,少喂勤添。

3.2育成管理一般夏季30日龄、春秋季45日龄、寒冬55~70日龄开始放养。为了让雏鸡适应放养时的外界环境温度,避免调节能力差、抗逆能力低的雏鸡在环境突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生病死亡而造成损失,所以在放养之前需要进行脱温,选择晴朗天气、室内外温差不大的天气,将雏鸡放养到室外空闲地,准备足够食物和饮水,让雏鸡自由采食和活动。每天在外时间不宜太长,以2~3 h为适,每天逐渐适当增加时间,并且适当扩大雏鸡活动的范围,渐渐提高雏鸡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开始放养时应有人看守,以防野生动物对小鸡的伤害;放养期间分别于上午、傍晚补喂雏鸡料,补料同时敲击料盆或吹口哨召集鸡回来,以后补饲时均固定使用这种声音,使鸡熟悉并形成条件反射,每次声音响起,鸡回到补饲点,便于管理。

3.3产蛋鸡管理

3.3.1蛋箱准备为了生产优质卫生的安全生态鸡蛋,做好产蛋箱是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否则就可能出现蛋鸡随地下蛋,造成蛋品损耗或蛋壳被粪便污染,影响蛋的品质。产蛋箱最好建在鸡舍阴暗处,三面封闭,底层能够漏粪,每个长30 cm、宽25 cm、深30 cm,以每3羽鸡搭建一个产蛋箱为宜。

3.3.2营养调配产蛋前期是小母鸡一生中机体负担最重的时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应做好饲料的合理搭配。进入产蛋期一定要用蛋白质、能量、含钙足够的蛋鸡料饲喂,若鸡群产蛋峰期在夏季,有条件的可在饲料中添加油脂,当气温高至35℃时,添加2%油脂,气温在20~35℃时,添加量为1%。这样可减少饲料中的粉尘,并提高饲粮适口性,有利于增强鸡的体质,提高产蛋率和蛋重。

3.3.3补充光照产蛋期的光照应根据育成阶段光照情况来决定。如育成鸡处于日照渐长的季节,鸡群在育成期完全采用自然光照,且光照时数达10 h或以上;进入产蛋期时,不必补充人工照明,待到日照渐短时再增加人工照明作补充;人工光照进度每周增加30 min,最多1 h;当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助光照共计时数达16 h固定;进入产蛋期处于日照渐短的季节,光照时数虽有10 h或以上,也应立即加补人工光照;补光进度每周增加30 min,最多1 h,光照总时数达16 h,维持恒定即可。

4 疾病控制

一般情况下,放养鸡抗病力较强,发病较少,但因放牧野外,接触病原、昆虫、寄生虫机会较多,加上放养场所多防疫条件简陋、饲养管理相对粗放,业主、饲养人员多素质偏低,发生传染病的风险极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鸡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除高致病性禽流感外,鸡新城疫、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等一直是侵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这些疾病无法用药物来治愈,一旦发病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应根据当地疫情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

4.2疾病预防根据实践经验发现,放养蛋鸡要特别注意球虫病和鸡白痢的防治。10日龄前应用氟哌酸预防白痢的发生,15日龄后应该预防球虫病,可按常规用量在饲料中添加氯苯胍、球虫王等药物,但不可经常使用同一种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

4.3彻底消毒一般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批鸡出笼后都要用高压水枪对鸡舍进行彻底冲洗,喷雾和熏蒸消毒;对所有用具彻底清洗、暴晒、消毒;最好选择太阳大的中午对放养场所进行消毒,要做到彻底到位、不留死角,间隔1周后再彻底消毒1次。引进鸡苗后,对鸡舍周围每周至少消毒1~2次,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可多消毒几次,这样才能为鸡场的疾病控制提供保障。

5 体会

1)放养土鸡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品种,抓好关键技术,特别是蛋鸡除了采食天然饵料外一定要补充蛋白质、能量、钙充足的饲料,还要适当补充光照。切不可只饲喂单一的玉米、稻谷,甚至不补料,那样是没有产蛋率的,更由于蛋白、能量不平衡,导致脂肪沉积,不仅没有优质蛋,也没有优质鸡,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了。

2)放养蛋鸡,调教好蛋鸡到产蛋箱产蛋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鸡就随地下蛋,不仅破损厉害,而且被鸡粪粘上的鸡蛋,一旦擦洗就破坏了蛋的保护膜,严重影响鸡蛋的保质期。所以,在蛋鸡刚开产时,一定要花费大量精力把鸡抓到产蛋箱下蛋,养成习惯。

3)由于鸡群放养给免疫工作带来难度,所以,在育雏、育成阶段尽量做好该做的免疫病种的免疫工作。

6 小结

放养蛋鸡生活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采食天然饵料,充足的运动使鸡体体质健壮,抗病力强,风味氨基酸含量高。蛋鸡放养减少了饲料和人工成本,降低了疫病风险和药品投入,提高了鸡肉和蛋的品质,是“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种养一体、农(果、林、茶)牧结合的现代生态发展模式,是现代人对休闲农业、绿色食品追求的新趋势,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B

1003-4331(2016)05-0037-02

猜你喜欢
土鸡雏鸡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土鸡文化节”贺新春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