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落
——森林休闲的三个层次

2016-12-16 22:11苏祖荣
福建林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桂花森林生活

文/苏祖荣

人闲桂花落
——森林休闲的三个层次

文/苏祖荣

森林休闲指人们在森林生境中,利用休闲时间进行的以恢复体力和获得身心愉悦为宗旨的一种活动。说来也奇怪,在《说文解字》中,“休”字的含义竞是“人倚木而休。”一个人倚某在一树木下休息,即为休。套用一句成语:“大树底下好乘凉。”倚木而休,提示休闲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森林相依相亲的关系。

提及休闲,多数人认为这是有钱人的事,是有产阶级的产物,与终日为生计奔波的普通百姓无关。当然休闲需要有自由时间和一定的经济条件。但从广义上理解,休闲就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在劳作之后的歇脚、聊天、喝茶、饮酒,就是一种休闲;又例如养花、养鸟、养鱼、养宠物,或提着鸟笼去散心,也是一种休闲;又例如收集古玩、邮票、文物、学习绘画、书法,有意无意的各种“玩”,也是休闲;当下,在公园,街头进行散步、舞蹈、歌唱、弹奏,不也是一种休闲吗?空闲时间,让自己身体得以一种调整,一种调息,一种放松,就是休闲。这是森林休闲的第一层次:闲体。去森林公园中住一段时间,消除劳顿,安歇自身,调息身体,属这一层次。

森林休闲的第二层次:闲心。如果说在森林休闲的第一层次,是消除劳顿,调息身体的话,那么,在森林休闲的第二层次则是进入林中,消除诸如烦恼、焦虑、不安、困惑、怨恨和失望等情诸,消除一切可能引发身心不适的因素。而这关键,是要看透人间世象,放得下各种地位名利,放得下尘世俗务和物质诱惑,以一颗平常心,一颗闲心,顺应机缘舍弃,坦然得失,自在自由,使心灵得以安顿。只要有一颗闲心,衣食住行,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处处皆有休闲。男耕女织,渔歌唱晚,这是农家的休闲;“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牧童的休闲;“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是渔夫的休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诗人的休闲。诚如文化学者林语堂所言:“消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利,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理是由一种达观意识产生,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只有那些轻视钱财才真正懂得此中乐趣。他必须是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生财之道不放在心头。”林语堂的话,道出休闲的真谛。

森林休闲的最高层次:闲境。森林休闲从某种意义是在林中进行各种“玩”,体验各种野趣。但玩要玩得有品位,有档次,有兴味,有境界。森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生命的气场。森林同时又是一个游憩场所,一贴保健良药,一个科普走廊,一座绿色教堂。人们通过在林中观赏、游憩、保健、健身、探险、科普等活动,既获得疲劳的消除,精神的调整,丰富人们的生活,又能为自身的爱好、兴趣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自由驰骋的天地。一些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的许多灵感不是在研究中出现,而常常在休闲中路转峰回,茅塞顿开,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火花。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在休闲中获得灵感,有所创造,但排除其功利性,超越自身与对象的功利关系,把森林和自然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并融入其中,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陶渊明在家务农,依然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孔子的学生,“一箪食,一瓢饮”,依然“不改其乐”。王维在《鸟呜涧》诗中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桂花极为细碎,落红细微,很难听见。但一旦心闲,便能听到桂花落下的细细悉悉的声音。现代人只要有一颗闲心,一个宽容和达观的心态,定能与自然对话,倾听自然最深处的声音,进入意境。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闲暇”,罗素说:学会聪明休闲,是“对文明的最终考验。”让我们接受考验,绿色和阴凉的森林定会给你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并从中感受森林休闲带来的乐趣。

(作者单位:福清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罗美娟

猜你喜欢
桂花森林生活
做桂花糕
今年的桂花
桂花蒸
打桂花
哈Q森林
生活感悟
哈Q森林
哈Q森林
无厘头生活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