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6-12-16 08:54薛天柱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红寺堡应对策略存在问题

薛天柱

【摘 要】红寺堡区当地水资源量极为有限,可利用水源主要为扬黄水,取用水受取水指标和扬黄工程供水能力影响。文章分析了红寺堡区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探索区域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针对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作者的一点浅陋意见。

【关键词】红寺堡;水资源现状;利用;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1. 红寺堡概况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地理坐标W105°43'45"-106°42'50",N37°28'08" ~37°37'23",行政区域面积2767km2[1],是承接宁夏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北临利通区、青铜峡市和灵武市,南至同心县,东至盐池县,西北与中宁县接壤,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240m~1450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多年平均降水量251mm,年平均蒸发量2387mm,年平均气温8.7℃。红寺堡区1998年开始移民开发建设,多年来经党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当地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显著成效,昔日的荒塬景象已被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代替,累计开发整理耕地60万亩,人口18.9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38万人,回族人口比重62.3%。

2. 红寺堡水资源条件

(1)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由于红寺堡区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其辖区内自然河流属季节性河流,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降雨汇流。罗山地区降雨分布主要集中在汛期,河道来水主要为暴雨产生的洪水,平均矿化度3~5g/L,无利用价值。因此,红寺堡区没有可利用的当地地表水。

(2)当地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红寺堡区地下水资源量1277.5万m3,开采系数取0.6,可供水量为730万m3,另外,红寺堡区从中宁县恩和地下水源引水工程供水能力为1000m3/d,年供水量为36万m,红寺堡区地下水可供水量766万m3。

(3)扬黄水资源可利用量

红寺堡区供水主要依靠扬黄水,根据2009年《宁夏黄河水资源县级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宁夏分配给红寺堡区的可利用扬黄水量为1.88亿m3,扣除干渠输水损失,直开口可取水量为17100万m3。2011年,由于红寺堡区行政区域划分调整,将原灵武、盐池、同心等县行政范围内的1.46万亩灌溉土地划分入太阳山镇,由盐环定扬水工程供水,供水量为507万m3。因此,现状红寺堡区扬黄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7607万m3。

(4)红寺堡区可利用水资源量

红寺堡区处于中部干旱带,取用水量与耗水量基本一致,本文水资源可利用量分析按干渠直开口取用水量计算。红寺堡区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66万m3,扬黄水资源干渠直开口可利用量为17607万m3,目前红寺堡区中水回用水量较小,不计入水资源可利用量,因此,现阶段红寺堡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8373万m3。

3. 红寺堡水资源利用现状

红寺堡区现状水资源主要用于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等四方面[2]。

(1)生活用水

现状红寺堡区人口18.96万人,用水量为310万m3,其中扬黄水90万m3,地下水220万m3。

(2)工业用水

现状红寺堡区年工业产值达1.35亿元,用水量为80万m3,其中地下水50万m3,扬黄水30万m3。

(3)农业灌溉用水

红寺堡区实际灌溉面积54.78万亩,其中属红寺堡扬水工程灌区灌溉面积51.36万亩,石炭沟片区1.96万亩,盐环定片区1.46万亩。干渠直开口农业灌溉用水量18336万m3,其中红寺堡扬水工程灌区用水量16770万m3,石炭沟区用水量1022万m3,盐环定用水量544万m3。

(4)生态用水

红寺堡区生态用水包括城镇生态环境用水、乡镇绿化生态环境用水、中盐高速、盐兴公路两边200m宽的生态林用水。本地区为干旱多风沙地区,现状生态环境用水87万m?。

(5)区域现状年用水结构

红寺堡区现状用水量18813万m3,其中黄河水用水量18543万m3,地下水用水量270万m3,农业灌溉用水18336万m3,全部为扬黄水;工业用水量80万m3,其中杨黄水30万m3,地下水50万m3;生活用水量310万m3,其中杨黄水90万m3,地下水220万m3;生态用水量87万m3,全部为扬黄水。状年行业用水情况见表1。

表1 红寺堡区现状年供用水结构表( 单位:万m3)

分区 农业 工业 生活 生态 小计

红寺堡开发区 扬黄水 16770 30 90 87 16977

地下水 50 220 270

石炭沟区 扬黄水 1022 1022

盐环定灌域 扬黄水 544 544

总用水量 杨黄水 18336 30 90 87 18543

地下水 50 220 0 270

合计 18336 80 310 87 18813

(6)规划新增项目及用水量

红寺堡区已规划实施的新增项目有西部人饮工程等,具体如表2所示。规划总用水量2742万m3,现状年实际用水量143万m3,需新增用水量2599万m3。

表2 红寺堡区已批复或规划新增供水项目( 单位:万m3)

序号 需水项目 总用水量 现状用水量 新增用水量

1 西部人饮工程补水 94 94

2 鲁家窑生态移民人饮 22 13 9

3 马渠生态移民项目 546 40 506

4 2015年规模化高效节灌项目(3.55万亩) 1062 1062

5 弘德工业园区 568 10 558

6 红寺堡肖家窑项目区(2.0万亩) 450 80 370

合计 2742 143 2599

4. 存在的问题

根据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现状总用水量18813万m3,其中农业用水量18336万m3,占总用水量的97.5%;现状取用黄河水量18543万m3,红寺堡区黄河水用水指标为17607万m3,现状超936万m3;规划新增用水量2599万m3,则红寺堡区指标性缺水预计达3535万m3。而且,红寺堡区主要供水工程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设计流量25m3/s,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但现状年已灌溉80.22万亩,扬水工程夏灌时段已按设计流量运行,供用水关系紧张,区域指标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具体表现为:

(1)水资源总量有限,当地无可利用地表水,少量地下水,受水权限制的扬黄水,土地开发面积大,用水紧张,现状已超过取用水和耗水指标。

(2)农业用水量18336万m3,占总用水量的97.5%,农业用水占比大;亩均用水量335m3,低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其他扬黄灌区;灌区玉米种植面积35.83万亩,占总面积的65.4%,种植结构单一,玉米生长期较短,灌水高峰集中,加剧了区域用水紧张程度。

(3)红寺堡扬水工程建设年代较早,现状新庄集支干渠、五干渠等灌溉面积大于设计面积,供水关系紧张。

(4)近年新开发片区较多,各自在干渠、支干渠取水,缺乏统一规划,已建高效节水农业8.3万亩,但实际运行节灌面积小;各类蓄水池总库容为1362万m3,蓄水池总供水量仅为299万m3,利用效率低下,究其原因是后期运行资金短缺。

(5)节水灌溉工程维修技术服务和后期投入跟不上,而且地面滴灌带要更换,增大了运行费用;村农民用水协会对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管理经验不足,当地水利部门专业技术干部紧缺。

5. 应对策略探讨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移民数量的增加、工业规模的扩大、生态环境的建设,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灌区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在取用水指标的限制下,新增用水量将只能通过灌区内部挖潜来解决[3]。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发展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规划供水、调蓄工程,是破解红寺堡区水资源“瓶颈”的必然途径。

(1)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落实以水定发展,严守取水指标限定,做好水的计量管理,坚决制止盲目发展高耗水项目。

(2)对区内农业发展做中长期规划,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步减少畦灌玉米种植比例,增大滴灌葡萄、枸杞、药材面积,各种植作物应呈“大杂居小聚居”结构特点[4]。

(3)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考虑供水工程建设,逐步实现输水管道化、田间微灌化、种植结构合理化,避免造成供水工程频繁扩建、改建、废弃,适时推进扬水工程大泵改造和续建配套工作,合理规划建设调蓄设施,减少蒸发渗漏等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4)稳步推进高效节水项目的实施,加强项目的落实,提高农民思想觉悟,保障项目持续稳定运行;抽调和培养高效节水人才,形成专业化管理机构、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技术指导、工程维护、探索创新等常态模式。

参考文献

[1]姜羽. 宁夏红寺堡区农村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

[2]李淑霞, 陈玉春, 白丽,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D].

[3]蒋永前, 王世荣, 桂林国, 等. 宁夏扬黄灌区水资源特征及节水型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J], 甘肃农业科技, 2012.

[4]贾银录, 曹安. 同心扬黄灌区种植业结构的调研与思考 [J], 宁夏农林科技, 2002.

猜你喜欢
红寺堡应对策略存在问题
共享合作,共赢未来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