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呼和浩特地区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条件及防治

2016-12-17 16:27李俊伟逯晓萍薛春雷丛梦露李美娜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蜘蛛呼和浩特市虫害

李俊伟,逯晓萍,薛春雷,董 婧,丛梦露,杨 凯,李美娜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2.呼和浩特市合创农业技术中心,内蒙古呼和浩特 011517;3.呼和浩特市种子管理站,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1 玉米红蜘蛛虫害概况

玉米红蜘蛛在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中属于次要害虫,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为害范围不断扩大,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地玉米产区均有过玉米红蜘蛛灾害报道,且局部地区发生严重[1-2]。有报道认为红蜘蛛造成玉米的损失在15%以上[3],并且随着近些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虫害造成的损失也随之增加。2015年内蒙古中西部发生红蜘蛛虫害,呼和浩特市约有6670 hm2玉米受害,清水河县、和林县、土默特左旗和托克托县等区域受害严重,受害玉米螨株率达5%~30%,每100株螨量1000~5000头,属轻度发生水平,个别区域10000~50000头,达到中度发生水平,给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红蜘蛛的特点

2.1 生物学特点

红蜘蛛又名叶螨,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4]。属于不完全变态,有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为害玉米的优势种主要有截形叶螨,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3种[5]。该害虫每年可发生10~20代不等,一般是两性生殖,后代多为雌性,也可以进行孤雌生殖。红蜘蛛雌虫一次可产卵几十粒至上百粒,环境条件适宜时繁殖速度极快,幼虫经过7 d左右即可长到成虫,并很快进入下一代繁殖,虫害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爆发时每百株上有数万头红蜘蛛,在食物来源不充足时,能通过吐丝借风力向四周转移。

呼和浩特市以截形叶螨为主,1年繁殖10~14代[5],在受害植物上多世代重叠,其体型较小,体表有蜡质层保护,难防治。在玉米和豆科作物及温室蔬菜上为害明显。

2.2 生活规律

在呼和浩特市,从四月中下旬开始,等到平均温度达到7℃以上红蜘蛛开始活动,达到10℃时虫卵孵化。田间的红蜘蛛7月初开始明显发生,至7月中旬属于种群初建阶段,7月下旬进入快速繁殖阶段,8月中下旬虫量达到最大,为害也达到高峰期;9月以后田间的红蜘蛛虫量不再增长。7—9月间虫量随时间呈“S”形变化,7、8月期间增长速度最快,且多爆发于8月中旬;9月份红蜘蛛虫害受到气温下降和寄主叶片老化等环境条件的限制而消退。10月份以后红蜘蛛转移到田边地埂的杂草上以及树皮、玉米秸秆、地表裂缝等背风向阳处结网潜伏越冬[6]。

2.3 虫害特点

红蜘蛛虫害发生初期由田边杂草向四周蔓延,呈点片发生,随后大面积向四周扩散。红蜘蛛在玉米植株上喜欢群集于叶背主脉附近,通过刺针吸食叶片细胞的汁液进行为害,受害的叶片呈现失绿斑点或条斑状,叶片细胞因失水干枯,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又因为红蜘蛛虫害发生于玉米快速生长时期,往往能导致受害后的玉米籽粒秕瘦,玉米品质和产量受影响较为明显。在呼和浩特市种植的各种作物中,玉米、高粱、谷子、豆类、瓜类、向日葵、黄瓜、菜豆、茄子、苦菜、狗尾草等作物和杂草都可以被红蜘蛛寄生,虫害能够在作物间相互扩散传播[7-8]。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虫害早期表现不明显,繁殖速度快,暴发性强,加之农民对之认识不足、防治意识差、防治不力、农事作业不合理等,虫害发生时往往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导致玉米生产受到损失[5]。

3 红蜘蛛发生的条件

2015年呼和浩特市夏季气温适宜,降雨偏少,温湿度适宜是红蜘蛛大发生的主导因素。

红蜘蛛发生和当地温度有关,22~30℃是红蜘蛛大量生长繁殖的最适宜温度,若气温达到30℃以上,则虫害受到明显抑制[8]。呼和浩特市6、7、8月份平均气温分别为24.7℃、28.7℃、27.9℃,处于叶螨最适发育温度范围内。此外,呼和浩特市2015年冬春季节气温偏高,春季温度回升较快,有利于红蜘蛛越冬,容易导致下一年的虫量基数大且发生早,进而加重虫害发生。有报道认为冬春季节气候温暖是各地连年受红蜘蛛虫害的重要原因[9]。

红蜘蛛发生与湿度有关[10]:当相对湿度小于60%时越稳定,红蜘蛛虫害越严重,高湿条件下红蜘蛛相对为害较轻[11]。2015年呼和浩特市夏季降雨总量介于98.7~190.9 mm,较历年同期偏少12%~56%,相对湿度较低,温湿度均利于叶螨生长发育。气候干燥炎热时,红蜘蛛吸食玉米细胞汁液以保持体内水分和养分收支平衡,对玉米的为害程度较高;而环境湿度高时,红蜘蛛对水分的需求量减少,对玉米叶片的侵害也会放缓。快速繁殖期间遇到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大雨时,将对红蜘蛛繁殖和为害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防治措施

玉米红蜘蛛综合治理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并对传统防治措施作适当调整和转型,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建立对生态环境无害的综合防治体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虫害损失。在防治方面,通过对红蜘蛛生物学特点、虫源基数、发生规律、气候条件等的研究和总结,王琦[12]、王亚妮[13]、张东霞[10]、李海平[14]等人对虫害的预测预报、农业耕作、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治理措施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综合防治红蜘蛛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

4.1 农业耕作技术治理

农业操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在红蜘蛛发生地区,种植玉米时尽量避开杂草多或者靠近渠埂、温室、蔬菜、豆类、谷子、高粱、向日葵、瓜类等红蜘蛛传染源的田块;(2)早治理:及时观察田间虫害情况,发现红蜘蛛后及早从源头治理,这将有效降低红蜘蛛的基数,而且防治成本低,作用明显,对生产影响小,可避免玉米生长的中后期操作困难和防治效果不好等问题[15]。(3)注意及时浇水和施肥:在高温干旱时期,应及时浇水,加大田间湿度从而减缓红蜘蛛为害速度;施加有机肥、磷钾肥能促进玉米植株健壮程度,植株将对虫害有一定程度的耐性和抗性;(4)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好或耐虫性较好的玉米品种,加强对甜玉米、糯玉米和制种玉米等易遭危害玉米的防治。(5)秋后封地灭虫:红蜘蛛发生过的农田,头年秋天收割后清理田边杂草,清理田边杂物,撒药封地,深翻土层,灌封冻水等均可有效减轻第二年的虫害发生程度。

4.2 生物防治

选育抗虫品种,增加玉米本身抗性,是应对红蜘蛛虫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白永新、李美霞、杨群芳[16-18]等分别从筛选玉米抗虫自交系及玉米植株的抗虫形态和抗虫生理特征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为选育玉米的抗红蜘蛛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利用天敌抑制害虫是生物防治的主流思路,呼和浩特市地区主要以七星瓢虫和十三星瓢虫等天敌为主,张东霞等[10]提出采用助迁或者人工饲养繁殖瓢虫等方式培养益虫,根据田间虫情释放适当量的瓢虫,将红蜘蛛控制在经济被害允许水平之下。但目前存在红蜘蛛发生时天敌种群数量小,以及防治效果不明显和防治成本较高的问题,因此生物防治有待继续加深研究。同时应注意在农业操作中保护天敌,在田间喷雾防治时,应首先考虑使用茵篙素、苦参碱、葵芦碱、苦械素、苦皮藤素等不会伤害天敌的环保型生物试剂[19]。

4.3 人工物理防治

玉米红蜘蛛对蓝板有趋性,利用该特点可以在春季红蜘蛛从四周向玉米田转移时,用蓝板在迁移途中进行诱杀,减小虫源基数。

4.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应对红蜘蛛的重要方式。首先应选择一些专用的杀螨剂,喷施杀虫剂时,建议在红蜘蛛发生初期,喷施5%抄螨、8%螨亦斯和0.2%阿维菌素、双甲脒乳油、4.8%哒螨灵等杀虫剂1000~1500倍液,每7~10 d喷施1次,连续喷药2~3次,可有效地控制红蜘蛛虫害[19];或结合防治粘虫用1.5 kg/667m25%甲辛颗粒剂或3%甲拌磷颗粒剂隔行均匀撒于玉米行间;当虫量达到每百株1万头以上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哒瞒灵乳油、5%尼索朗乳油或使用德国拜耳公司研发的螨危FS等防治[18-20]。

5 红蜘蛛虫害防治建议

重视对本地气温和降水等气象因子变化的观测和总结,做好红蜘蛛虫害的预防工作。呼和浩特市夏季温度高、降水少与冬春季变暖等气候因素均增大了红蜘蛛发生可能,建立虫害气象预警对防治红蜘蛛和减轻农业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推广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

采用新型技术和方法应对红蜘蛛虫害。一方面研究的新型环保型农药防治红蜘蛛虫害;另一方面采用新技术,例如采用“喷灌+药防”的方式防治红蜘蛛,喷灌能保证玉米田间湿度,灌溉时可加入相应药剂及肥料,能够综合且快捷有效地防治害虫。

参考文献:

[1]李兴农.200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展望[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3):40-41.

[2]熊 敏.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性鉴定[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3]吴委林,金大勇,艾哈迈德,等.人工诱发条件下玉米自交系对红蜘蛛的抗性鉴定及抗感性分类[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1):19-25.

[4]丰 培,久 国.玉米叶螨的综合防治[J].北京农业,2009(1):16-41.

[5]董学礼.玉米叶螨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5(9):11-13.

[6]张巧莲,高立东,陈 静,等.呼和浩特市地区玉米红蜘蛛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09(1):22-23.

[7]刘孝纯,吴孔明.不同寄主对朱砂叶螨种群增殖作用研究[J].华北农学报,1988,3(4):86-91.

[8]贾 军.玉米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危害和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05(5):289-290.

[9]郭天云.张掖市玉米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9.

[10]张东霞.山西省玉米叶螨优势种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1]李迎春.棉花害虫气象预报原理与方法[J].新疆气象,1999(1):43-43.

[12]王 琦,李 欣,刘江山,等.玉米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6):45-48.

[13]王亚妮,申晓晨.玉米红蜘蛛发生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5(2):121-122.

[14]李海平,仪美芹,于永成,等.几种药剂对玉米红蜘蛛的室内和大田药效[J].农药,2010(2):78-79.

[15]马晓牧,张青文,杨章华,等.防治棉花叶螨的几点体会[J].植物保护,2005(2):66-67.

[16]白永新,陈保国,张润生,等.玉米五大种质对红蜘蛛抗性的鉴定与分析[J].玉米科学,2008(6):121-122.

[17]李美霞.玉米红蜘蛛的发生规律和防治[J].植物医生,2013(5):7-8.

[18]杨群芳,黄玉碧,熊 敏,等.玉米自交系对朱砂叶螨的抗性评价[J].玉米科学,2015,23(1):149-152.

[19]刘红飞.玉米红蜘蛛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40-41.

[20]石作雄.制种玉米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2):49-51.

猜你喜欢
红蜘蛛呼和浩特市虫害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气候变化下的林业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捕食螨防治玉米红蜘蛛技术要点
临汾:加强小麦红蜘蛛监测工作
朔城区:植保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大国工匠
诗书画印
美国油梨虫害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