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庐试笔》中的“冰心体”续写

2016-12-17 22:33祝敏青
关键词:冰心北平景物

祝敏青



□语文现代化

《默庐试笔》中的“冰心体”续写

祝敏青

作为文言与白话交接时期的产物,“冰心体”无疑在白话文学话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冰心体”标志着冰心的白话文学语言尝试已形成独有的语言风格。《默庐试笔》虽然“试”于冰心三年的写作断层之后,但仍承接了《寄小读者》等作品的“冰心体”语言风格。以形象生动的细腻描摹、一唱三叹的情思流淌、富于吟咏的音乐美感等审美特征,与作者其他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所延续的“冰心体”风格的呈现,带给人们以富于语言文化底蕴的审美体验。

《默庐试笔》;《寄小读者》;冰心体;语言风格

冰心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其清新俊丽的风格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冰心体”,这种语言风格在她的散文和诗歌中表现尤为突出。风格的呈现以语言符号的特有排列组合为载体,以内容与形式的水乳交融作用于读者的视觉感官。作为文言与白话交接时期的产物,“冰心体”无疑在白话文学话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冰心体”标志着冰心的白话文学语言尝试已形成独有的语言风格,这意味着冰心语言风格的形成和成熟,也意味着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独树一帜。

《默庐试笔》是冰心于1939年底至1940年在云南昆明居所默庐所写的散文文集。正如作者所言,之所以题为“试笔”,是因为“在静夜里试着运用我的笔”。而之所以“试笔”,是因为战时的“心乱”导致“梦乱”,又导致了从1936年以来因流离失所的几乎停笔。虽然如作者所说,默庐的四个月,自己“只觉得心乱,腕也酸,眼也倦,笔也涩,写了几次,总写不出条理来”,然而,一旦“试笔”,便“凭着笔儿的奔放”,“试出了一种情绪”。就语言风格而言,承载这种情绪的语言,也便与其已然形成的“冰心体”链接。我们以突出体现“冰心体”的《寄小读者》为参照,考察《默庐试笔》中所延续的“冰心体”语言艺术的呈现。[1]

一、形象生动的细腻描摹

“冰心体”语言特征之一是形象生动的细腻描摹。冰心以女性目光的敏锐捕捉事物之间的联系,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将其关联,从而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以其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成为冰心语言艺术的载体。

比喻作为“超级大格”成为文学作品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辞格之一,也成为冰心常用的修辞格。冰心笔下的喻体是多姿多彩的,可以是形象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文字。如:

(1)黄昏时候,红日半落,新月初上,满城暖暖的炊烟,湖水如同一片冻凝的葡萄浆酪。三三两两的白鹭,在湖光中横过稻田南飞。古城村降龙寺大道两旁的柏树,顷刻栖满,如同忽然开了满树的灿白的花。 (《默庐试笔》)*本文所引冰心文章语料均出自卓如《冰心全集》(第二册),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这些字都未曾描写到早晚风光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我只能说呈贡三台山上的一切,是朴素,静穆,庄严,好似华茨华斯的诗。(《默庐试笔》)

例(1)以“一片冻凝的葡萄浆酪”状黄昏日暮下的湖水,以“忽然开了满树的灿白的花”形容栖满白鹭的柏树,均是取具体事物作喻,形象富有诗意地描绘出郊野暮景。例(2)则是取“华茨华斯的诗”作喻,似乎与比喻用具体来比喻抽象的原则不相吻合,但同样具有形象性,让人在联想想象中感受呈贡三台山上诗意的美好与含蓄。承接此比喻,散文第二部分开头则直接以“华茨华斯的诗境”为借喻,将景与诗密切关联,表达了对呈贡的喜爱:

(3)刚到呈贡时候,从万丈尘嚣的城市里,投身到华茨华斯的诗境中来,一天到晚,好像是在做梦。(《默庐试笔》)

没有战火的呈贡是冰心的暂时栖身之地,呈贡以其“朴素,静穆,庄严”,使饱受颠沛的心灵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华茨华斯的诗境”将环境赋予心境的恬静描绘出来。

《默庐试笔》中的比喻特色延续了《寄小读者》的比喻手法,《寄小读者》中的比喻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取喻方式。如:

(4)我突起的乡思,如同一个波澜怒翻的海!(《寄小读者》通讯二十九)

(5)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刹那间溅越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八)

(6)看,小舟在怒涛中颠簸,失措的舟子,抱着樯竿。哀唤着“天妃”的慈号。我的心舟在起落万丈的思潮中震荡时,母亲!纵使你在万里外,写到“母亲”两个字在纸上时,我无主的心,已有了着落。(《寄小读者》通讯十三)

例(4)以“波澜怒翻的海”喻“突起的乡思”,将抽象的心理感觉描绘得具体形象。例(5)对“母亲”和“我”的取喻是关联的,“浪花”与“大海”的关系,将“我”对母亲的依托依恋形象展现出来,比喻后的描写,使这种关系进一步得到深刻说明。例(6)由“小舟”引出“心舟”的借喻,描绘了身在异乡养病时的心态,也描绘出对母亲的依恋。

比拟赋予非生物以生命,以形体动作,也就使本不具有神态动作行为的事物因之具有了形象感和生动性。如:

(7)这一切都充满着惺忪,柔媚,清澈,使人喜欢,使人长吁,使人兴奋。(《默庐试笔》)

(8)西山在几条黑影中睡去了,他不管人间凄清的事。满城满村的人,也都睡去了罢?只有一点两点淡黄的灯影,在半山中,田野上飘着,是在读书?是在织布?……低声说,低声笑罢,宇宙在做着光明的梦呢,小心惊醒了她!(《默庐试笔》)

呈贡西山是默庐居所周边的空间环境,战争时期的安宁之隅给予冰心以暂时的心灵恬静,心境使她笔下的西山充满了生命力。例(7)写早起西窗之景,赋予景色以“惺忪”“柔媚”等人才具有的状态,使景色充溢着人的情感。例(8)则是西山月夜下的夜景,以“他”称“西山”,以“她”称“宇宙”,应该都是作者心目中景物人物化的自然表现。“读书”“织布”看似写人,却在语言表述上与“灯影”构成陈述被陈述关系,不妨将其看作“灯影”的拟人化。这些描写赋予景物以动感,以生命,传递了对景物的热爱之情。北平在冰心心目中具有特别的分量,北平的沦陷使她倍感痛心,这种情感使北平在她笔下也赋予了生命力和形象性,她痛心疾首地感慨北平的失守[2]:

北平死去了!我至爱苦恋的北平,在不挣扎不抵抗之后,断续呻吟了几声,便恹然死去了。

……北平也跟着大连沈阳死去了,一个女神王后般美丽尊严的城市,在蹂躏侮辱之下,恹然地死去了。(《默庐试笔》)

地域在作者心中呈现出生命特征,具有了鲜明的形象色彩,蕴寓着作者对特定地域的情感。

比拟以赋予事物生命体征的形式展示出形象性,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色彩。《默庐试笔》中比拟的运用与《寄小读者》也是一脉相承的。比拟在《寄小读者》中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法。如:

(9)许多话不知从哪里说起,而一声声打击湖岸的微波,一层层的没上杂立的潮石,直到我蔽膝的毡边来,似乎要求我将她介绍给我的小朋友。小朋友,我真不知如何的形容介绍她!她现在横在我的眼前。湖上的月明和落日,湖上的浓阴和微雨,我都见过了,真是仪态万千。小朋友,我的亲爱的人都不在这里,便只有她——海的女儿,能慰安我了。Lake Waban,谐音会意,我便唤她做“慰冰”。(《寄小读者》通讯七)

(10)春天已在云中微笑,将临到了。(《寄小读者》通讯十四)

例(9)湖水的动态诉求,以“她”的称谓相称,赋予异国湖水以生命。“慰冰湖”承载了身在异乡的“我”的思乡之情,也就具有了与“我”沟通的功能,在形象生动的描绘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例(10)赋予无形的“春天”以人的神态体貌,使季节名称具有了形象感。

色彩词以对色彩的传递体现形象,也就成了冰心笔下常见的景物描绘手法。她的色彩描绘可能呈现的是静态景物,也可能是景物的动态化。如:

(11)下楼出门转向东北,松林下参差的长着荇菜,菜穗正红,而红穗颜色又分深浅,在灰墙,黄土,绿树之间,带映得十分悦目。(《默庐试笔》)

(12)坐在书案前外望,眼前便是一幅绝妙的画图,近处是一方菜畦,畦外一道的仙人掌短墙,墙外是一片青绒绒的草地。斜坡下去,是一簇松峦,掩映着几层零零落落的灰色黄色的屋瓦。再下去,城墙以外,是万顷的整齐的稻田,直伸到湖边。湖边还有一层丛树。湖水是有时明蓝,有时深紫,匹练似的,拖过全窗。(《默庐试笔》)

例(11)红穗、灰墙、黄土、绿树交相辉映,是景物的客观色彩,也是作者笔下的色彩组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官。例(12)先是不同景物“青绒绒”“灰色黄色”的静态色彩描绘,接着是同一景物湖水“明蓝”“深紫”变幻色彩的动态描绘,动静相生,色彩交错,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图”。色彩词可谓是这一画图带给人们突出形象感的“诗眼”。

对色彩词的喜好,表现在《默庐试笔》中,也表现在《寄小读者》中,体现了《默庐试笔》对“冰心体”表现手法的传承。如:

(13)过了高丽界,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阑旁人立处。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寄小读者》通讯七)

以“蓝极绿极”“浅红”“深翠”等色彩词的点缀,构成了一幅神奇的“深海夕照图”。再如写冰珠串结在野樱桃枝上的美景,写在新汉寿白岭之巅看落日,写回国后见到的故乡景物,也都以绚丽色彩的相互组合,相互映衬,在人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幅隽丽清新、自然生动的水墨画。给人们以突出形象感官的色彩词,将人们带到了仪态万千的异国湖山,波光云霞的海上行程。

浓郁的形象描摹使冰心笔下常常出现多种修辞手法交织并存的现象。如:

(14)黄昏时候,红日半落,新月初上,满城暖暖的炊烟,湖水如同一片冻凝的葡萄浆酪,三三两两的白鹭,在湖光中横过稻田南飞。古城村降龙寺大道两旁的柏树,顷刻栖满,如同忽然开了满树的灿白的花。这时若有晚霞,这光艳落在天南的梁峰上,染成了浓紫,落在北峰外的文笔山塔上,染成了灿黄,落在人的衣上颊上,染成淡红,落在文庙的丛柏上,染成了深黑,这一切,极复杂又极调和的合奏着夕阳的交响乐,四山回应着这交响的乐音!(《默庐试笔》)

“暖暖的炊烟”是通感,“横过”是词性活用,加之色彩词搭配组合,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的交织使用,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日暮乡村风景图。这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寄小读者》中也可以窥见踪迹。如:

(15)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水柔如不胜桨。岸上四围的树叶,绿的,红的,黄的,白的,一丛一丛的倒影到水中来,覆盖了半湖秋水。夕阳下极其艳冶,极其柔媚。将落的金光,到了树梢,散在湖面。我在湖上光雾中,低低的嘱咐它,带我的爱和慰安,一同和它到远东去。(《寄小读者》通讯七)

比喻、夸张、比拟、色彩词搭配组合等修辞手法的交织使用,将慰冰湖的黄昏景致描绘得如诗如画,景物因融入人的情感而充满了活力。

二、一唱三叹的情思流淌

“冰心体”的又一语言特征是似水柔情的浓郁情思。冰心的文字中流淌着浓浓的情思,她的笔浸染着情感之墨水,抒发着对描写对象的爱恨情仇。语言符号的编排组合是其浓郁情感的载体,排比、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语言形成了缠绵悱恻的抒情格调。

排比以相同或相似的语言结构构成复沓的吟咏模式,表现对同一对象的浓墨抒写与歌咏,因此成为冰心喜用的修辞手法。它承载着作者情感的诗化袒露。如:

(16)……此时情绪,不是凄婉,不是喜悦,不是企望,不是等待,不是忏悔,不是恋爱,唇边没有笑,眼角没有泪,抚着雪白的枕头,久久不能捉摸自己的感觉……是的,这两年来,笑既不真,哭亦无泪,心灵上划上了缕缕腥红重叠的伤痕,这创痕,一条是羞辱,一条是悲愤,一条是抑郁,一条是惊讶,一条是灰心,一条是失望,一条是兴奋,一条是狂欢……创痕划多了,任何感觉都变成肤浅,模糊,凝涩。这美妙的诗境,太静了,太妙了,竟不能鼓舞起这麻木的心灵。

抚着雪白的枕头,静静的想到天明,忽然觉悟到这时情绪,也是凄婉,也是喜悦,也是企望,也是等待,也是忏悔,也是恋爱。不是少年人的飞跃,而是中年人的深沉,我不但是在恋爱,而且是在失恋,我是潜意识的在恋着那恝然舍去,凄然生恨,别后不曾一梦见的北平!(《默庐试笔》)

上述文字以到呈贡产生的思绪,体现对“别后不曾一梦见”的北平的思恋。情感的抒发由对比与排比构成两个层面,一是以“不是”与“是”对“此时情绪”的否定肯定并举,在否定多种情绪之后引出所要抒写的情绪。“不是”与“是”看似矛盾,实为铺垫。先否定后肯定突出了情感的复杂,情感的强烈。另一层面则是“不是”与“是”关联,所陈列的种种情绪。排比形式将情绪的复杂化多样化抒写得淋漓尽致。在《寄小读者》中我们也可追溯到这些手法的运用。如:

(17)如今呢?过的是花的生活,生长于光天化日之下,微风细雨之中;过的是鸟的生活,游息于山巅水涯,寄身于上下左右空气环围的巢床里;过的是水的生活,自在的潺潺流走;过的是云的生活,随意的袅袅卷舒。几十页几百页绝妙的诗和诗话,拿起来流水般当功课读的时候,是没有的了。如今不再干那愚拙煞风景的事,如今便四行六行的小诗,也慢慢的拿起,反复吟诵,默然深思。(《寄小读者》通讯十四)

(18)小朋友!海上半月,湖上也过半月了,若问我爱哪一个更甚,这却难说。——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海是深阔无际,不着一字,她的爱是神秘而伟大的,我对她的爱是归心低首的。湖是红叶绿枝,有许多衬托,她的爱是温和妩媚的,我对她的爱是清淡相照的。(《寄小读者》通讯七)

例(17)以“过的是”关联起对沙穰疗养院养病生活的描述,四个对生活悠闲自在状态的比喻句构成了排比,抒发了对造物者赐予的这场病使自己能够“抛撇一切,游泛于自然海中”的偷闲自乐。例(18)将“海”与“湖”形成对比,对比双方以比喻构成了不同的形象,抒发了对海与湖的情感。“爱”是相同的,“爱”的感受却又是不同的。对比中的比喻使情感的共性与差异体现得形象具体。

衬托也是冰心情思流淌的表现形式,表达对景物的情感,常常通过他物他景的描述作为铺垫,以使情感更为浓烈真挚。如:

(19)回溯生平郊外的住宅,无论是长居短居,恐怕是默庐最惬心意。国外的如伍岛(Five Islands)白岭(White Mountains)山水不能两全,而且都是异国风光,没有亲切的意味。国内如山东之芝罘,如北平之海甸,芝罘山太高,海太深,自己那时也太小,时常迷茫消失于旷大寥阔之中,觉得一身是客,是奴,凄然怔忡,不能自主。海甸楼窗,只能看见西山,玉泉山塔,和西苑兵营整齐的灰瓦,以及颐和园内之排云殿和佛香阁。湖水是被围墙全遮,不能望见。论山之青翠,湖之涟漪,风物之醇永亲切,没有一处赶得上默庐。我已经说过,这里整个是一首华茨华斯的诗。(《默庐试笔》)

抒写默庐的“最惬心意”,以对国内国外郊外的描述为铺垫。这些客观景物不可谓不美,但在作者的情感支使中却突出了其不足,以此反衬对默庐这首“华茨华斯的诗”的极度赞美。而衬托与被衬托的景物客观上是形成极大反差的,这一反差既表现在地域景致的名气,也表现在人们的常规审美观念。客观上说,默庐只是呈贡斗南华氏家族于民国初年修建用于守坟和追祭先辈时的歇息地,而伍岛(Five Islands)、白岭(White Mountains)、山东之芝罘、北平之海甸,地域名气和风景应都胜于默庐。但在冰心笔下,地域形象倒置,景物中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倾向,对客观美景的贬谪是为了衬托对心中美景默庐的赞誉。客观景致与作者心灵空间景致产生的反差,凸显了对默庐的情感。文中还以北平作为反衬,以讴歌默庐的“最惬心意”:

(20)我为什么潜意识地苦恋着北平?我现在真不必苦恋着北平,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北平西郊的住处,还静,还美。我的寓楼,前廊朝东,正对着城墙,雉堞蜿蜒,松影深青,霁天空阔。最好是在廊上看风雨,从天边几阵白烟,白雾,雨脚如绳,斜飞着直洒到楼前,越过远山,越过近塔,在瓦檐上散落出错落清脆的繁音。还有清晨黄昏看月出。日上、晚霞、朝霭,变幻万端,莫可名状,使人每一早晚,都有新的企望,新的喜悦。(《默庐试笔》)

以北平西郊住处引出对默庐居所的描绘,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深切感受景物与人物心态的关联。北平是冰心居住了二十年时光的“印象最深,情感最浓,关系最切”的地方,而默庐是冰心与吴文藻躲避战乱的暂时栖息之地。从生活时间来看,北平显然与冰心关系更为密切。但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两地对冰心而言,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敌机轰炸中,“至爱苦恋的”“北平死去了”,而默庐的和平景致使作者遭受战乱磨难的心灵得以暂时栖息。对战争的怨恨,对和平的渴望就蕴含在对景物的描述中。衬托将作者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冰心喜用的手法,在《寄小读者》中,也常出现此类景物中的情感抒发,如以“玫瑰的浓郁”,“桂花的清远”,“高贵清华的菊花”反衬“被人轻忽”的蒲公英在“我”心中的地位(《寄小读者》通讯十七),以“上海登舟”,“神户横滨停泊”,“西雅图终止”的“不见沙岸”,反衬“大西洋岸旁之一瞬”(《寄小读者》通讯十八),更有衬托、排比等手法的综合运用。如:

(21)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汪洋的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是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我的故乡,我的北京,是一无所有!

小朋友,我不是一个乐而忘返的人,此间纵是地上的乐园,我却仍是“在客”。我寄母亲信中曾说:

……北京似乎是一无所有!——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灰色的城围里,住着我最宝爱的一切的人。飞扬的尘土呵,何时容我再嗅着我故乡的香气……(《寄小读者》通讯二十)

先以四个“没有”与“只是”关联的四种景物形成对照,两个对比中各以四个排比构成,表达对故乡北京“一无所有”的遗憾。然而,这不是重点,而只是铺垫。先抑是为了后扬,是作为“北京纵是一无所有,然已有了我的爱。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的情感抒发的铺垫。

排比、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作为冰心情感倾诉的载体,使作者笔下的景物带有了情感的灵性,《默庐试笔》延续了《寄小读者》中的“冰心体”表现手法,使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

语言文字搭配组合呈现的浓郁音乐色彩是“冰心体”的又一特征。音乐性使冰心语言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感,而且具有了浓烈的听觉感。如诗如画的描述以娓娓动听的乐曲般的语言倾诉,使“冰心体”具有了富有美感的音乐性。

音节的复沓常常是伴随着排比句式出现的,作为排比中的提携语,它往往增强了排比的气势。某一音节的反复吟唱,在语流听感上又造成了一种缠绵悱恻、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感,使语句间回环萦绕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如:

(22)于是我不顾自己的渺小,我试,试着拿起笔,试着写,凭着笔儿的奔放,我试出了一种情绪,万千人格、万千情绪之一种,是我自己在潜意识中苦恋着北平。(《默庐试笔》)

“试”的反复吟唱,既突出了《默庐试笔》的题旨,又于回环往复中让人品味一种柔情似水中的写作情绪。这种音节复沓常常是冰心寄情与抒情的最佳载体之一,因此,它也是《寄小读者》中反复这一抒情模式的延续:

(23)今日黄昏时,窗外的慰冰湖,银海一般的闪烁,意态何等清寒。秋风中的枯枝丛立在湖岸上,何等疏远,秋云又是如何的幻丽,这广场上忽阴忽晴,我病中的心情,又是何等的飘忽无着!(《寄小读者》通讯九)

“何等”的反复吟咏,使语句间回环萦绕着浓郁的抒情色彩、动听的音乐美感,把慰冰湖的景致与“我”病中心情的“飘忽无着”链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景与情相融合的意境。

在自由灵活、参差变化的句式中穿插整齐匀称的音节结构,参差与整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错综的美感,也是“冰心体”语言音乐性的突出表现。冰心具有深厚的古文底蕴,使她能够娴熟地将文言整齐的骈式穿插入白话的散式中。如:

(24)四山濛然而又廓然,此时忽有一两声鹰鸣,猛抬头的人,便陡然的感到看到了光雾中分明而又隐约的一切,松峦,山岭,田陇,城墙,高高下下的,还有在草地上几条修长的人影。(《默庐试笔》)

(25)我最爱早起在林中携书独坐,淡云来往,秋阳暖背,爽风拂面,这里清极静极,绝无人迹,只有两个小女儿,穿着橘黄水红的绒衣,在广场上游戏奔走,使眼前宇宙,显得十分流动,鲜明。(《默庐试笔》)

例(24)“松峦,山岭,田陇,城墙”音节两两相对,镶嵌在白话散句中,使散句自由不羁中带有了整句的工整性。整散结合,构成视觉听觉上的错综美感。例(25)“淡云来往”等四字格音节镶嵌在散句中,于变化中有工整,显得错落有致。前例中的“雉堞蜿蜒,松影深青,霁天空阔”,“ 日上、晚霞、朝霭,变幻万端,莫可名状”等,均是将整齐的骈式插入散句中。有时,音节虽然并非两两相对,但相同相似的结构组合也能造成工整的格式,这种格式穿插在散句中,也形成了整散交错的错综美。如:

(26)这里完全是江南风味,柔媚的湖水,无际的稻田,青翠的山,斗笠,水牛,以及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现着江南的风光。(《默庐试笔》)

(27)南京,西湖,我都去过,每处都只玩过七八天,如同看见一本好书,一幅好画,一尊好雕刻,一个投机的新朋友,观者赞叹,不能忘情,但印象虽深,日子则浅,究竟不是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的伴侣,“物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里有什么地方可以仿佛一二我深深恋着的北平呢?(《默庐试笔》)

例(26)“柔媚的湖水,无际的稻田,青翠的山”虽然音节数不尽相同,但结构是一致的,都是偏正结构,穿插于灵活多变的散句中。例(27)“看见”后的宾语由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这些短语虽然音节数量不等,但从结构来看,都是偏正结构。这些语言结构的搭配组合给人以整齐的音感效果,交织在散句中,也便形成了错综的音乐美感。

骈散相间所造成的音乐美感也是延续了《寄小读者》中的“冰心体”风格,这一语言调配模式在《寄小读者》中也每每可见。如:

(28)……这总是第一次抛弃一切,完全来与“自然”相对。以读书,凝想,赏明月,看朝霞为日课。有时夜半醒来,万籁俱寂,皓月中天,悠然四顾,觉得心中一片空灵。(《寄小读者》通讯十一)

“以……为日课”中插入的音节或两两相对,或三三相对,“万籁俱寂,皓月中天,悠然四顾”则是四四相对。这些整齐的骈式穿插在散句之中,自然的旋律中夹杂着匀称的美感,显得变幻多姿。冰心将古诗词和散文笔法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作品语言既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又具有白话文的流畅自然,形成了匀称而又变化、和谐而又自然的音乐美。

四、结语

如果说《寄小读者》是一首充满了对母爱、童心、大自然赞颂之情的咏叹调,那么,《默庐试笔》就是一首以呈贡为核心所展示的对自然地域赞颂的咏叹调。对一切充满了情感,是冰心作品表达内容的特征,也是语言表述的特征。《默庐试笔》虽然“试”于冰心三年的写作断层之后,但仍承接了《寄小读者》等作品的“冰心体”语言风格。以形象生动的细腻描摹、一唱三叹的情思流淌、回还往复的音乐美感等审美特征,与作者其他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所延续的“冰心体”风格的呈现,带给人们以富于语言文化底蕴的审美体验。

[1] 祝敏青.文学言语的修辞审美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36-344.

[2] 王炳根.爱是一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34-35.

【责任编辑 李开拓】

Continuation of “Bingxin Style” of Notes in Molu

Zhu Minqing

(ArtsCollegeof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As a creation of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Chinese to vernacular,“Bingxin Style” undoubted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ernacular literary discourse.“Bingxin Style” marks the language of Bingxin’s vernacular literature attempts to form a unique writing style.Although Notes in Molu was written after three years of Bingxin’s break in writing,Notes in Molu continues the style in To the Young Readers,that is,vivid and delicate description,lingering emotions flowing,musical aesthetics for chant,which go together with the author’s linguistic style of other literary works.The continuation of “Bingxin Style” guarantees people a rich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Notes in Molu;To the Young Readers;“Bingxin Style”continuation;Linguistic style

H15

A

1009-5101(2016)06-0005-06

2010-09-08

祝敏青,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冰心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修辞学教学与研究。(福州 350108)

猜你喜欢
冰心北平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遥想右北平(散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吹泡泡
迎“春”冰心
母亲
《寄小读者》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