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施救的意愿调查及分析

2016-12-17 08:14莫康林黄翠青张伊玲陈燕璇郑利威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陌生人意愿新生

莫康林 宁 宗 黄翠青 张伊玲 陈燕璇 郑利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

大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施救的意愿调查及分析

莫康林宁 宗▲黄翠青张伊玲陈燕璇郑利威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

目的 通过调查大学生新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施救的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施救的意愿因素,分析其原因。方法 自设问卷,通过随机抽样对南宁市3所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48.39%大学生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急救,主要影响因素是因为怕受到讹诈等;不同性别和民族对陌生老人的施救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大学生不能为意外者提供有效的基本救治;无论一年级或者其他年级的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低掌握率都低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95%的大学生希望得到急救知识培训。结论 影响大学生对陌生人救助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急救能力也是其中之一,大多数大学生有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的需求。

大学生;救助;意愿;急救知识

陌生人发生意外疾病和伤害后,第一目击者是否能及时救助,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恶化,保护器官功能,对病人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然而,在陌生人发生意外病害后,我国“见死不救”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击者不施救的理由多样[1],成为社会热点,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批评,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相称。对于大学生群体同样存在容易意外伤害等健康问题[2-3],他们对发生意外伤害陌生人施救的意愿如何,是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施救行为。现以大学生为样本,随机调查大学生对陌生人发生意外时进行救助的意愿状况,并试图分析其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实施时间2015年12月10~13日,对象为南宁市3所非医学类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其中包括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新入学学生(2015年9月入校),分组:新生组和非新生组(二、三年级学生)。调查员共6人经培训后,到现场随机发纸质调查问卷共280份并现场回收,其中非新生(76份)和新入学学生(204份),男女比例1∶1,共发放调查表280份,调查表全部回收且有效调查表共272份:非新生(71份),新入学学生(201份)。

1.2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急救知识调查问卷,问卷的信效度采用克伦巴赫a信度系数分析大于0.6,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以陌生人发生意外伤病的场景作为开始,共设计有12个问题,答案全部采用选择题方式,涉及内容:(1)对陌生人救助的意愿;(2)影响救助意愿可能因素;(3)掌握急救知识的程度;(4)获得急救知识的意愿;(5)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上述情况的差异。调查的目的试图解决3个问题:“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病救助的意愿如何?2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行为?3急救知识掌握程度的是否影响救助的意愿?”。

表1 大学生对发生意外陌生老人的救助情况和急救技能调查结果[n(%)]

1.3统计方法

对合格问卷,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9.0统计数据,运用χ2检验分析新生组和非新生组的回答问题的构成比,部分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当P>0.05时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大学生对陌生人施行急救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根据表1调查1,在对陌生人是否进行施救的调查结果中,尽管有超过一半以上大学生采取施救行为(仅仅呼救、呼救并实施救助),但仍然有超过30%的学生不能采取简单的急救措施,甚至有12.68%、13.43%的大学生选择立即离开。根据表1调查2、3的结果,在大学新生和非新生中不愿意对陌生人进行急救,主要影响因素是因为怕受到讹诈或者不想惹麻烦。49.49%、59.62%的新生和非新生,有救助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急救。影响对陌生人救助的因素中,在大学新生和非新生无差异性。

2.2大学生对基本急救技能的掌握程度

根据表1调查4、5的结果,面对发生意外的老人,如果选择留在意外者身边的大学生中39.2%的新生和50.82%非新生帮助的方式是向别人求助,而21.02%和26.03%的学生观望和等待别人救助;有42.05%的新生能够立即实施救治(检查生命情况、掐人中、心脏按压或者人工呼吸等),同非新生比,新生组更加愿意检查病人情况和实施救助(P<0.01)。在急救无心跳呼吸的意外者,有60%以上的大学生虽然知道应该给予心肺复苏,而不是马上送医院、等待医务人员等;但是关于心肺复苏的掌握情况,81.22%和91.80%的新生和非新生不掌握CPR的要领(表2)。

2.3大学生接受基本急救知识的培训状况

表2,仅21.18%、22.95%的大学生接受过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培训,大部分人未接受过系统性、组织性的急救知识培训;表3,未接受过心肺复苏的主要原因中,有27.87%、33.33%的大学生表示急救知识培训不重要性、无实用性等;67.95%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得培训课程;14.14%,19.67%的学生希望免费培训;表4,大学生希望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中,23.81%大学生希望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19.44%、17.06%的大学生希望通过电视或者网络获得培训培训。

表2 大学生掌握心肺复苏CPR、是否进行过急救培训课程的调查结果[n(%)]

表3 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意愿情况调查结果[n(%)]

表4 大学生希望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

3 讨论

意外伤害第一目击者往往是群众而不是医务人员,然而,在我国居民发生意外时,部分目击者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施救,其中原因复杂,认为是道德缺失、急救意识淡漠、急救知识和技能缺乏等。

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接受良好的教育、易于接受新事物,也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在面临陌生人遭受意外伤害时,相对社会的其他人群应该可以给予恰当和有效的救助。但是本调查提示,仍然部分大学生在目击意外伤害的时,尽管有50%的大学生可以提供有效施救(如查看病情、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但是仍然有44.28%新生和49.30%非新生不能采取有效急救措施;不能采取有效急救措施的原因中,其中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提供救助并选择离开现场,其中部分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是学生担心“碰瓷”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调查中影响大学生救助的动机主要因素中,怕受到“讹诈”和“不想惹麻烦”占48.39%,也说明即使部分学生具有救助的能力和愿望,但由于担心救助不够专业、损害自身利益而放弃救助。这种现象的背后,跟近几年频发的讹诈事件,或者由于救助不到位引起纠纷,或者导致意外伤害的责任不清“赖上”救助者等,导致社会信任感降低和公众道德的下滑,提示我国应加快建设精神文明社会外,出台“好人保护法”[4-5]。不仅仅如此,我国的职业医师法规定,不在执业地点执业属于违法,导致最具有能力救助的医生群体也惧怕惹事。因此,倡导国民助人、救人的参与度,除了道德层面教育外,应该有相应的法律对“好人善举”提供保障。

本调查中,虽然大学生对意外伤害者具有较高的帮助意愿,但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除了向其他人呼救和等待别人救治外,不会有效检查呼吸、脉搏、意识,不能正确摆好体位、作心肺复苏等基本救治,因此,知识和能力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他们的救治意愿和行为[6-8],是导致部分人在面临意外伤害时选择离开的其中原因。对常见意外事件进行急救知识进一步调查,例如呼吸心跳停止溺水者的救治、意外创伤者的搬运和心肺复苏的掌握要领等,发现大学生的急救知识严重匮乏,结果同其他研究者报道[9]。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与入学4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无差异。提示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并没有获得规范急救知识和技能教育,进一步反映了我国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不注重急救素质教育问题[10-12]。因此,有关部门应意识在非医学类高等学校,大学生除了接受专业教育外,应该适当增加相应的选修课等,促使学生接受规范的常规急救知识培训。

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的急救知识需求情况,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和非新生认为急救知识培训不重要性、无实用性;有五成以上的学生希望获得培训,但是缺乏接受培训的课程。提示应针对大学生应树立生命敬畏观,灌输“关爱生命、我为人呢、人人为我”等理念;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普及性,而不是过于医学专业性,培训方式注重高效性[13-14]。有关在培训形式上,不仅仅由专业医务人员面对面进行传授,也可以用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培训,我国现在智能手机十分普及,应制作各种优秀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节目,如图文、视频等,利用微信平台、网站进行传播,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只有通过探索生动有趣、乐于参与和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救助能力。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陌生人的急救意愿和存在原因,迫切呼唤法律保护和鼓励“好人好事”,才能促进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教育不仅仅进行专业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15-16],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拥有慈善精神,掌握急救知识技能、各种实用的基本生活技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

[1]陈荣健,赵爱兰,柯娜,等. 公民心肺复苏知识掌握现状与技能培训的方法及意义[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5(1):75-76.

[2]黄泽江,蔡存军.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9):115,130.

[3] 朱琳. 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的危害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24-125.

[4]任雪,韩丹东, 蒋新军.讹诈成善举“绊脚石”亟需法律清碍[N].法制日报,2010-11-23(04).

[5]余飞. 法律如何助好人走出“流血又流泪”困境[N]. 法制日报,2016-07-30(05).

[6]王晓艳.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减灾教育后效果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1-72.

[7]牛新. 大学生院前急救基本知识教育初探[J]. 现代预防医学,2007,25(10):1947-1948.

[8]胡吉富,李利华,路会侠.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教育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2014,20(2):254-255.

[9]刘璇,向希,向贤海. 同伴教育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30(6):92-94.

[10]彭晓青. 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探讨[J]. 科技信息,2009,34(8):410.

[11]钱娜. 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教育原则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5(2):81-83.

[12]钱娜,尹秀梅. 非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教育策略初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137-138.

[13]吴菁.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调查与生命教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5):87-88.

[14]姜振. 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急救技能教学的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1,30(11):1-3.

[15]文红梅. 大学生道德诚信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10,20(4):87-88.

[16]张娟.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6,20(2):389.

Investigation and an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about rescuing strangers suffered accidental injury

MO KanglinNING ZongHUANG CuiqingZHANG YilingCHEN Yanxuan ZHENG Liwei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 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scue, 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by investiging college freshmen's willingness to rescue passengers suffered accidental injury.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Nanning by random sampling. Results About students rescuing willingness to passengers, 48.39% college students did not want first aid to passersby, the main factors were fearing blackmail.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gender and ethnicity of students. 62.50% college students could not provide effective first-ai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mastery rate were low in them. 67.95% of the students had willingness to get knowledge of first aid training. Conclusion The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scue passengers is not only a social problem. Lack first aid ability is the main reason. Most college students have training needs about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College students; Rescue; Willingness; First aid knowledge

R193.3

B

2095-0616(2016)18-125-04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能1598024-1-5)。

(2016-07-08)

猜你喜欢
陌生人意愿新生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重获新生 庇佑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新生改版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