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发展转型

2016-12-17 13:56麦雪萍
经营者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经济形势应用方法制约因素

摘 要 十八大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临着新的转型与发展。本文主要就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转型的制约因素、发展转型的方法、发展转型的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科学论述与研究。

关键词 新经济形势 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 发展转型 制约因素 应用方法 意义

一、引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产生了比较严重的企业发展危机,社会就业形势紧张。在这种局面下,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需要进行现实性的发展转型,全面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深刻思考与研究。其中必须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研究。第一个问题是对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转型发展制约因素的研究;第二个问题是对其发展转型方法的研究;第三个问题是对其发展转型意义的研究。

二、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转型制约的因素

从近些年来的发展转型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还没有完成发展转型,或者是因为近些年来的形势所迫刚开始进行产业的发展转型。从转型的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受到经济危机打击严重的东南沿海地区。而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因种种原因,从整体而言,这种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还没有进行产业的升级发展转型。[1]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转型受到制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个因素是制度成本与产业要素;第二个因素是产业环境;第三个因素是产业组织;第四个因素是产业未来前景。所谓的制度成本与产业要素的制约,指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许多的缺陷与不足,还有许多国家对于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限制性条款的存在。所谓的产业环境,指的是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比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因为遭受到经济危机的重创,不得不进行发展的转型与重新定位。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完成了向国内市场的发展升级转型。而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因为受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积极影响,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暂时还没有进行产业的全面转型。但是从长远来看,科技的进步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动化、规范化、科技化是未来许多产业的必然发展之路。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来讲,向国内市场、现代化、科技化转型也是一条必然的发展道路。[2]

三、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发展转型的方法

(一)进行市场发展方向的转型

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进行全面转型的一个方法是转变市场发展方向,即由原来注重国际市场向注重国内市场转变,把发展的重心进行本土化的转型。首先,全球性经济危机发生后,全球经济与贸易受到严重的打击。在这种形势下,西方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经济危机与推卸责任,纷纷提高了其进口的关税,同时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出口产品设置了重重贸易壁垒。因此,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来讲,与其费力地开拓国际市场,不如转移发展重心,积极进行产业产品的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把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国内,完成自己的优化升级,等国际上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限制比较宽松时,再利用自己的低产品价格与发展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形成国际国内并重的发展格局。其次,完成这种市场方向的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许多的准备工作。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政府就制定出相应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转型的配套政策,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产转型与技术转型。比如,调整工资、建立完善的产业转型体系、对公共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倾斜等。这些方式的运用产生了两种效果。第一种效果为当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利用该地区的政策优势与低成本实现新的发展。第二种效果为一些不愿意离开当地的企业进行了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思路的调整,或者是向科技化、产业化、精细化转变,或者是已经进行转轨,不再注重这类产业的发展。[3]

(二)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新形势下进行发展转型的另一个方法。与进行市场发展方向的转型一样,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情况更为复杂,牵扯的范围更广,因此难度更大。所以,我们需要遵循市场的发展特点与规律作出相应的决策,推动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全面发展转型。第一,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来讲,不要一味地追求发展的速度,而是要进行稳步式的发展转型,使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渐进式转型,否则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自我、迷失方向,最终难逃失败与破产的命运。第二,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应制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发展政策、配套的基础设施等,以有利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来举例分析,许多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除了有国际市场疲软带来的压力影响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外,针对“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制定出的众多好的政策与条件在其中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4]

(三)构建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

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进行发展转型的又一个方法是构建的良好国内市场环境。除了进行市场发展方向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来讲,构建的良好国内市场环境也是一个必要的发展转型因素。原因在于,构建良好的国内市场环境,可以给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与发展氛围,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的空间与影响力,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与形象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支持。从具体方法来讲,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构建国内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一,政府与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破坏市场环境的个人与企业进行严厉的惩处。第二,有影响力的企业应该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对于企业的行为可以进行规范,保障国内良好市场环境的构建与完善。第三,社会中的媒体应该积极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一些企业破坏国内良好市场环境的行为进行公开报道。正像朱镕基总理曾经对《焦点访谈》评价的那样——“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之,我们应该采用恰当的手段进行国内市场环境的优质构建,为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全面的发展转型做好必要的准备。[5]

(四)提高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我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进行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提高产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积极进行产业发展转型的企业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产业发展专家对企业的员工定期进行专业技术与经济形势、发展环境方面的课程讲座活动,全面地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与视角眼光。其次,企业员工应该抓住机会,积极与专业人士进行积极的交流与讨论,提升自身认识问题的能力。[6]

(五)进行产业集群的转移

我国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进行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进行产业集群的转移。从现代经济运行方式上来讲,社会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已经形成集群化。完成一个产业的转型,其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市场因素、发展环境、配套的产业也要进行相应的整体性联动转型,即完成产业集群的转移与转型。原因在于,产业集群内的各个企业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是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比如,我们要把一些劳动力密集型的手机生产企业向中西部的一些地区进行发展转移,那么相应的电子企业、电脑显示器企业、生产小马达的企业也要进行这种转移。[7]

四、我国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进行发展转型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进行发展转型,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竞争加剧的今天,我国要想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要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与合作之中,对经济的发展结构进行优化。其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转型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二)有利于开拓国内市场

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进行发展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向国内市场发展方向转变。这种转变有利于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拓,对于内容市场环境的优化与消费方式的转变也会有积极的意义。[8]

五、结语

在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发展转型,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全面优化,有利于我国国内市场的开拓,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为广西五矿桂翔矿产贸易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麦雪萍,女,研究生,中级经济师。]

参考文献

[1] 庄志彬.基于创新驱动的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 陈晋玲.中国外贸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统计测度[D].山西财经大学,2015.

[3] 曹桂珍.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 [D].华南理工大学,2011.

[4] 张锦飞.蓝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4.

[5] 唐东波.中国的贸易开放、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2.

[6] 马小芳.江苏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动态评价和发展对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4.

[7] 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8] 陈耕,张德敬,胡德.说不尽的产业转移——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发展 [J].中国外汇,2009(08):15-18.

猜你喜欢
新经济形势应用方法制约因素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血站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探讨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探索新经济形势下创新煤矿职工培训工作的途径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