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广州花都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研究

2016-12-19 19:20周玉洁翁殊斐郑明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城市绿化岭南群落

汤 辉,周玉洁,翁殊斐,郑明轩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广州花都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研究

汤 辉,周玉洁,翁殊斐,郑明轩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以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绿化为研究对象, 运用样方调查法结合地植物学、景观生态学、植物造景等理论与方法,在研究广州市岭南特色植物景观及其植物资源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花城特色的乡土树种,结果表明:(1)调查共计维管束植物470种,隶属于106科264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4属28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双子叶植物81科215属390种,单子叶植物9科32属48种,其中乡土植物优势种具有地带性、典型性、代表性、适生性;(2)筛选的典型乡土植物群落是岭南地区稳定的顶级群落;(3)城市绿化中应“师法自然”,模拟自然顶级群落,设计人工自然群落,为指导城市绿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地植物学;岭南地域特色;岭南特色植物景观调查;树种研究;广州花都

城市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在西方理念的影响下,本土文化被渐渐淡化。近几年,文化保护意识逐渐加强,但是集中于部分的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特色风貌塑造、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1],并没有形成地域文化特色恢复和重构的系统。城市绿化系统在地域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选择是建立绿化系统关键的一环。针对地域特色的植物选择,相关研究提出了以生态学原理、生态位等理论为出发点,结合植物的景观价值和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2,3],但有关城市树种的具体选择方案的研究鲜见报道。地植物学理论在植物配置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地位,地带性植被群落不但具有较佳的适应性,还蕴含着一定的地域文化内涵,是植物配置中 “师法自然” 的理想参照物。将稳定的地域特色植物群落的配置模式推广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对恢复区域地带性植被、建设高效城市绿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广州市岭南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调查研究基础上,分析岭南特色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优势树种构成,以广州市具有重要生态位——“花之都”之称的花都区为例,模拟岭南特色植物群落中的顶级群落,设计人工自然群落,试图为提升城市绿化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构建多样性丰富、功能稳定的近自然人工群落结构探索科学途径。

1 岭南地域特色与花都城市特质

1.1 岭南地域特色内涵

岭南地处热带、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狭义上,岭南地区指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地带的广东省和港澳地区的区域[4],广义上,岭南地区指五岭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福建、台湾等部分地区[5]。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受本土及外来文化共同影响,形成开放、多元、兼容、务实和不断进取的文化特性,且在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历代宫苑及私家园林更显出“以岭南花木取胜”的特点,并延续到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中,形成了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南国热带风格特色。

1.2 广州花都区城市特质

广州市花都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缘,地理坐标东 经 112°57′07″~ 113°28′10″, 北 纬 23°14′57″~23°37′18″,北回归线横贯境内,全区总面积960 km2。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气温21.7 ℃,年均降水量1 737.2 mm,是广州重要的生态保育区和广州北部地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地,是广州“千年花城”的“花之都”。花都将“市区与近郊区”、“生态公益林”都纳入了整体的城市规划区的控制范围。为实现城乡一体式发展,打造广州“花之都”的名片,应该构建支撑乡村与城市中心的绿地体系框架、弥补城市中心绿地系统在生态与游憩功能上的不足,引导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绿地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应该更加注重乡村的生态公益林和城市的生态景观林的框架构建。

1.3 广州岭南植物景观特色与花都城市绿化建设

岭南地区高温多雨的气候造成植物生长速度快,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常绿,花果繁多,具有明显的热带特性。相对于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岭南园林设计中多以模拟亚热带、热带季风阔叶林植物景观风貌,由多层乔木、灌木、附生植物、层间植物和耐阴植物等组成复层植物景观,并呈现出“长花不谢、四季绿苍葱”的繁杂纷呈、绮丽多姿的风格特征[6]。其中广州作为岭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自明清以来,广州及周边地区花木业尤为繁盛,木本花卉品种多样,城中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受其影响,往往四季花开不辍,秋冬花卉繁盛,素有“千年花城”的美誉。迄今为止,广州城郊和乡村仍保存着一批具有地带性特点的岭南乡土植物群落,其中传统村落周边的风水林群落经过多年自然演替,形成了兼具独特景观格局、文化底蕴和美学意义为一体的植物群落景观[7]。这些植物群落也是广州岭南特色景观植物的重要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体现地域特色的自然及文化景观[8-9]。花都区地处广州北部,是广州北部重要生态屏障,在整个广州景观格局中占据着重要的生态位。花都区城市绿化建设不但要凸显花都城市的文化底蕴,更要彰显广州市“千年花城”的特色,营造独具岭南地域特色的“花之都”。

2 广州岭南特色植物景观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及数据分析

调查采用相邻格子法[10],在每个调查点的岭南特色的植物景观群落中划分出具有代表性的面积为25 m×25 m 标准样地,记录每样地内胸径大于 2 cm 乔木的种类和数量,在每个样地的四角及对角交叉线上分别设置5 m×5 m 的灌木植物样方,同时在每个灌木样方中设置 1 个 1 m×1 m 的草本植物样方,记录所有样方中的所有植物种类,然后对调查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和数据分析。

物种重要值(Species Importance,SI):SI=RA+RD。

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RA):RA=Ni/N×100,相对盖度(Relative Dominance,RD):RD=Bi/T×100。

2.2 广州市岭南特色植物景观科属特征

通过对广州市岭南植物景观的调查分析,调查共计维管束植物470种,隶属于106科264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4属28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双子叶植物81科215属390种,单子叶植物9科32属48种,主要的优势科有樟科Lauraceae35种、茜草科Rubiaceae 26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 23种、桑科Moraceae 17种、紫金牛科Myrsinaceae 17种、禾本科Gramineae 16种、蝶形花科Fabaceae 13种、桃金娘科Myrtaceae 13种、冬青科Aquifoliaceae 11种、含羞草科Mimosaceae 11种等。岭南特色植物景观群落主要以泛热带属为主,杜英属Elaeocarpus、苹婆属Sterculia、冬青属Ilex、榕属Ficus、红豆属Ormosia、紫金牛属Ardisia等。乔木有168种,小乔木66种、灌木95种、草本72种、藤本69种。

2.3 广州岭南特色植物景观的主要类型

广州市岭南特色植物景观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主要的植物景观群落有20种类型,其中包含了乡土植物群落和风水林群落,黄桐林Endospermum chinenseFormatin,格木林Erythrophleum fordiiFormatin,锥栗林Castanopsis chinensisFormation,木荷林Schima superbaFormation,乐昌含笑林Michelia chapensisFormation,翻白叶树林,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Formation,红锥林Castanopsis hystrixFormation,罗浮栲林Castanopsis fabriFormation,鹿角栲林Castanopsis lamontiiFormation,米锥林Castanopsis carlesiiFormation,樟树林Cinnamomum comphoraFormation,黄樟林Cinnamomum parthenoxylonFormation,黄果厚壳桂林Cryptocarya concinnaHance,黄杞林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Formation,黧蒴林Castanopsis fi ssaFormation雷公青冈林Cyclobatanopsis huiFormation,越南山龙眼林Helicia cochinchinensisFormation,南岭黄檀林Dalbergia balansaeFormation,海红豆林Adenanthera microspermaFormation,红鳞蒲桃林Syzygium hanceiFormation,格木林,锥栗林,木荷林,红锥林,罗浮栲林,黄樟林,黄果厚壳桂林,黄杞林,黧蒴林,越南山龙眼林在广州的分布都较多,其中符合花城特色的岭南特色植物群落主要类型见表1。

表1 广州岭南特色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Table 1 The main type of the Lingnan characteristic plant communities

2.4 广州岭南特色观赏植物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广州观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山茶科Theaceae、桃金娘科、大戟科、蔷薇科Ros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蝶形花科等;如观姿的格木,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南岭黄檀Dalbergia balansae等;观叶的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多花山竹子Garcinia multi fl ora等;观花观果的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蒲桃等。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共291种,如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枫香等。另外,纤维植物、油脂植物、鞣料植物、材用植物、芳香植物、食用植物、饲用植物、蜜源植物等都有一定的分布。许多优秀的乡土植物如乐昌含笑、楝叶吴茱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华润楠等值得应用研究。

3 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广州花都城市绿化树种应用研究

3.1 理论依据及原则

3.1.1 地带性原则

遵循地植物学理论,以南亚热带地带性树种为主、生态、景观树种和经济树种、快生和慢生树种结合使用[11]。

3.1.2 生态性原则

遵循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努力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12]。

3.1.3 景观性原则

遵循植物群落学、植物造景理论,加强森林观花植物的配置,突显花城特色,季节变化,重视觉效果的表露[13-14],挖掘岭南文化潜力,使城市绿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3.2 广州花都城市绿化树种研究推荐

3.2.1 生态公益林类树种研究推荐

由于花都城市规划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多数乡村生态公益林地也归入了城市绿地建设的范围,而现有林地大多存在林分结构单一的特点,因此在此类林地的规划时,以丰富种群植物多样性为目标。生态公益林主要包括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有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桃金娘科、桑科Moraceae等热带和亚热带的种类。水土保持林常选择深根性、根系发达、适应性较强的树种,以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的种类为主。农田防护林主要用于沟、渠、路、堤的林网带建设,多选用浅根系、耐水湿、冠幅较小的乔木树种。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主要是在山脊上营造,常选择抗火力强、耐贫瘠土壤的树种(见表2)。

3.2.2 景观林类树种研究

根据城市绿化的景观性特质,结合岭南特色植物群落中具有特殊景观价值的植物种类,主要推荐特色乡土植物、观花灌木、观叶植物、观果、藤本植物、观花草本和地被植物7种类型的具体植物种类(见表3)。

4 结论与讨论

(1)通过调查及数据的分析整理,筛选出典型的乡土植物群落以及风水林群落都是岭南地区较为稳定的自然顶级群落配置模式,而其中的优势树种也具有地带性、典型性、代表性和适生性的特征,适宜于岭南地区的城市绿地建设。

(2)在地植物学理论指导下,选择文化内涵与群落稳定性共存的岭南特色植物顶级群落为参考,模拟乡土植物群落的自然顶级群落配置模式,设计近自然的人工植物群落,并以打造岭南地域特色景观的“花之都”为目标,重点选择木本花卉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种类。 解决了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欠缺与地域特色不突出的问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条件,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可参考的一种模式。

表2 生态公益林类推荐树种选择Table 2 Ecological public welfare forest recommended tree species selection

表3 城市景观类推荐树种选择Table 3 City landscape recommended tree species selection

(3)城市绿化建设中除了树种的选择,植物配置模式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广州市花都范围内的乡村或近远郊绿化多为纯林,稳定性较差。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应“师法自然”,模拟广州物种丰富的乡土植物顶级群落,使人工自然群落朝着地带性顶级群落演替,并形成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和优良景观效果的混交林稳定生态系统。可以参照如下的几种模式:“藜蒴+荷木+杨梅”、 “黄桐+华润楠+黄杞”群落;另外还有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植物为主的多树种混交模式。

[1]王云才,石忆邵,陈 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0(1): 18-24.

[2]刘德良.梅州市城区行道树的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 2009,45(5): 87-93.

[3]廖建军,李 晟,杨喜生.城市园林树种规划探讨——以衡阳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 29(3):162-166.

[4]司徒尚纪.广东政区体系——历史·现实·改革[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222-228.

[5]陈代光.岭南历史地理特征略述[J].岭南文史,1994(1):8-15.

[6]曾昭奋.莫伯治文集[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123.

[7]林国俊,马 磊,吴林芳.广州市风水林群落空间异质性及其对区域物种多样性的贡献[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3,21(2): 168-174.

[8]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63-65.

[9]何丽波,陈琼琳,沈守云.关于长沙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6):104-106.

[10]金文斌,邱 实,汤宛地.小秦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分类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3):14-17.

[11]郑彦妮.论城市风景林的营造[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6): 56-59.

[12]袁兴中,刘 红.城市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生态学杂志,1994(4):71-74.

[13]吴 毅.太行山南麓森林群落景观特征与优良观赏植物遴选[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

[14]侯碧清.城市景观中的植物造景[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21-36.

Study on urban tree plann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ngnan district in Huadu, Guangzhou

TANG Hui, ZHOU Yu-jie, WENG Shu-fei, ZHENG Ming-xuan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Guangdong, China)

The article studies urban green spaces in Huadu, Guangzhou, utilizing combined approaches of Quadrat sampling survey method and a variety of theorie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such as Geobotany, Forest ecology and Planting design.Based on the study of Guangzhou indigenous fl ora communities and plant resources, the article identi fi es the fl ora types and unique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that re fl e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Lingnan district.The conclusions providing directions for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drawn from the study are: (1) Among 93 families, 238 genera and 442 species of Guangzhou native seeding plants, there are 203 genera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 that take up 85.29% of the total plant genera (excluding world distribution), which reveals the native fl ora community in Lingnan district has a strong tropical identity; (2) The identi fi ed representative endemic fl ora communities are the most stable climax community in Huadu, Guangzhou; (3) The identi fi ed dominant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are zonal, typical, representative and adaptable.(4)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nature such as to design arti fi cial plant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natural climax communities.

Geobotany; Lingnan district characteristic; survey of indigenous fl ora communities; tree species study; Huadu Guangzhou

10.14067/j.cnki.1673-923x.2016.07.022

http: //qks.csuft.edu.cn

S725.1

A

1673-923X(2016)07-0129-05

2015-03-2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20302004);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科研启动基金(2016LA019)

汤 辉,讲师,博士研究生;E-mail:baketys@163.com

汤 辉,周玉洁,翁殊斐,等.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广州花都城市绿化树种规划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7): 129-133.

[本文编校:吴 毅]

猜你喜欢
城市绿化岭南群落
忆岭南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面向城市绿化的高精度节水自动灌溉智能控制系统设计
雨岭南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不辞长作岭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