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16-12-19 07:13尚强民
中国粮食经济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玉米价格生产者库存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尚强民

让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文/本刊特约撰稿人 尚强民

在国内粮食市场进入新的商品供求周期4年之后,玉米政策开始进行重大调整。为什么要进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因为国内玉米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最为严重,通过设定国内玉米价格下限收购临时存储玉米的负面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玉米产量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出现新变化,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又大幅走低,谷物进口量大增,国内曾经一度偏紧的玉米供给转向宽松,国家玉米库存连年增加并创下天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储备水平,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中央1号文件已经明确指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在使玉米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改革玉米收储制度,就是将原来附加于价格之上的补贴功能分离出去,在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的基础上,取消临时存储收购,让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变化的价格形成新机制。

在供大于求的背景下,在实行多年的托市收购之后,将补贴功能从政策干预形成的价格中分离出去,任务十分艰巨,工作难度很大。这一次的政策调整是在国内外两个市场融合程度明显提高的背景下进行的。由于国际市场谷物价格大幅度低于国内市场,在全球谷物供给充足的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不仅反映国内的生产与消费,也要反映国际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就使得国内玉米价格承受着更大的下行压力。国内玉米生产成本虽然会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支撑,但是进口压力的存在会压制国内玉米价格降至更低的水平。如果国内玉米价格不能降至可以挡住高粱和大麦大量进口的水平,要扭转国内玉米供求失衡的局面,可能会遇到非常大的困难。

当前,新产玉米已经上市,市场价格正在形成之中。出于玉米价格会过度下跌的担忧,一些地区采取了稳定和托升玉米价格的措施。这些措施有的是必要的,但有的也需要慎重考虑。一是在市场还处于价格形成的初始阶段,就出手调控措施,有可能操之过急。二是如果采取行政命令的做法去干扰市场形成价格,可能再度扭曲价格,从而延误国内玉米市场再平衡过程。三是可能化生产者发出错误的市场信号,影响玉米的正常流通。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就要向生产者传递正确的市场信号。

实行玉米市场定价,就是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发挥调节供给与需求的作用。实践已经证明,以往采取的设定市场价格下限以保护生产者的做法,在当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之后,只会导致更为严重的供给过剩。我国农业受自然禀赋影响,商品竞争力不足,当国内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之后,继续把对农业的支持附加在价格之上,已经无法实现对农业的有效保护。

面对上年度国内临储玉米库存大幅度增加的状况,人们更多地担心本年度玉米集中上市后会出现严重的“卖粮难”现象,于是在取消临储收购之后,希望还有另外形式的收购,以抬升玉米市场价格。要防止“卖粮难”出现,相较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抬升价格上,更重要的应该是注重国内玉米市场的预期管理,让市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各方面入市参与流通的积极性。

上一年度临时收储玉米入库数量超过统计产量的一半以上,主要的原因是供大于求,但也是市场预期低迷的结果。国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临时存储玉米,玉米自然会大量涌向各个承担存储收购任务的库点。在明确知道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政策将在新季玉米上市后执行、判断在国内严重供大于求的状况下玉米价格会下跌的情况下,许多市场参与者都将库存压缩到了最低的水平。政策性库存中的一部分玉米,本来是以企业库存的形式,作为期初库存参与新年度供求平衡,现在成为了需要经过拍卖方式才能重新回到市场的政策性库存,有效供给变成了需要通过竞卖的方式才能实现的潜在供给。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边是国家政策性库存严重超出合理数量,形成了巨大的负担;一边是各类企业谨慎经营,以超低的库存迎接新产玉米上市。在天气因素的作用下,低库存状态引发了近期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逆势上涨”。对这种库存转移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一方面会夸大上年度国内玉米市场失衡程度,另一方面也影响对本年度玉米市场供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多数机构的国内玉米供求平衡分析均显示,本年度产大于需的玉米数量降到了2000多万吨。国内玉米消费量每个月大致为2000万吨,在市场流通恢复正常之后,各环节应该会出现增库存过程。这个数量级的剩余,在各类库存都降到了低水平的情况下,被玉米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消化,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前提是要各类企业重新建立市场信心。让各类企业重建信心,就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就要减少对市场不必要的干扰。企业不知道未来市场会出现哪些不确定的情况,自然无法重建市场信心,这会使国内玉米供大于求的矛盾继续突出。

近些年来,在稳定市场方面,我国更重于政策调控,对于形成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发挥各类主体参与市场运行方面,缺乏认识上的重视和行动上的自觉。国内玉米市场自2012年秋粮上市之前便出现变化,供求关系由偏紧转向宽松,由于相关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国家政策性库存爆满。很多人习惯了这种市场运行模式,不少人到现在还以为,只有国家收购才能保护粮食生产者的利益,才能防止“卖粮难”问题出现。东北三省一区的玉米实际产量在亿吨以上,需要正常的贸易活动实现流通,这就必须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经营积极性,以化解供大于求的矛盾,促进本年度玉米流通。

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要通过取消临储收购对国内价格的支持,减轻进口给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目前国内玉米价格虽然较上年明显下降,但尚不能挡住进口高粱和大麦的大量涌入。另外,推进明年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也需要在本年度的收购季节发出明确的市场信号,以使生产者对国内玉米供求有全面的认识。粮食消费是相对刚性的,随着粮食产量不断提升,粮价的历史趋势本质上是下降的,目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也跌回至10年前的水平。要参与国际化进程,就要秉持开放心态,高自给率、高开放度和高价格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要积极寻求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更有效途径。面对复杂的市场情况,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定力,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努力让无形之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玉米价格生产者库存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家禽福利的未来:生产者能期待什么?
一二线城市库存减少5.2%
一场大风带给生产者的思考
玉米价格将进入下行通道
营销4C与房产去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