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平安实践

2016-12-19 10:58田江慧子
生产力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相关者保险公司利益

田江慧子,邓 婷

(1.武汉大学 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平安实践

田江慧子1,邓 婷2

(1.武汉大学 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文章结合企业社会责任中利益相关者、企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理论,对中国平安的清晰公司治理、出色文化管理、新时代技术创新和持续的公益事业进行分析,中国平安在三大基础理论下的成功实践,为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保险企业应该构建“诚信”文化,时刻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紧握可持续发展理念。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平安;利益相关者;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与文献

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存在目的与责任的深思,在企业发展与社会职责的博弈中,社会责任的研究也逐渐在50年代后走向成熟,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刘俊海,1999)。随着国际社会责任标准SA8000传入我国,社会责任概念逐渐得到我国企业的重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较为薄弱,破坏环境、侵犯员工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仍大量发生[2](彭志源,2003)。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保险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性。2007年,中国人寿首次公开提倡承担社会责任,中国平安紧随其后,而其余大部分保险类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处于不积极状态[3](Haiping Wang,2009)。可见,保险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上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且不完善。保险业作为社会管理职能突出的金融行业,其发展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可以大大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因此对保险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4](Yiming Wu,2013)。

国内学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最早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是袁家方(1990)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从消费者、纳税、自然资源、能源、环保等层面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保险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中,卓志、王寒(2009)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分析工具,联系国内外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状况,提出我国保险企业社会责任培育与环境建设的建议[5]。从企业文化构建角度,周海(2008)认为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重点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应导入ES战略,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6]。李琼(2015)发现互联网对传统保险营销渠道的影响以替代效应为主,对保险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和促进投保人从该渠道获取全面信息方面,对传统营销渠道有所改善[7]。曹程(2015)认为应借助“互联网+”思维,以客户为主导,调整和优化产品设计和客户经营[8]。综上,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企业社会责任原理及其标准化理论进行局部性研究,案例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很少。

二、中国平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措施

(一)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

1.清晰的公司治理。权力分散利于部门明确责任。平安在董事会下设立四个委员会,承担战略决策、审计与风险管理、薪酬指定、提名表决的责任,并设CEO集团执行部门,全面领导风险管理工作,形成从高层到基层参与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有利于保护股东资本。专门决策和管理委员有效控制公司战略和投资决策,公司重大投资、资本运作必须向董事会提出建议,财务报告得到及时审阅及监督。

2.高效的监督管理。“五位一体”的互联网风险管理体系,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报告全流程的动态监测机制,制定风险管理标准、策略和预警。积极开展风险管理培训宣导,提高员工风险管理素养。高管风险管理是创新,指对特殊情况设置高管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平安矩阵式架构管理让业务团队、反洗钱监控中心团队、稽核团队三道防线层层紧扣,形成事前教育、事中制度建设、事后稽核监察体系。

3.出色的员工管理。员工是公司的血液,平安提供“快乐平安”APP和“知鸟”平台,EAP计划和主题活动。薪酬制度均按民主程序审核,且薪酬管理秉持公开、透明,男女同工同酬的原则。提供员工及家属综合福利保障计划增加员工归属感。

(二)独特的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平安定位于“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追求卓越为过程,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做一个高尚和有价值的人”。文化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平安的诚信文化把“专业创造价值”的理念与公司“强化危机意识”相结合,提高内控管理质量。对内建立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成立用户体验部。

(三)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创新

1.创新利益相关方的沟通管理。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管理是平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方式,平安以诚信态度和创新思维,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价值和责任回报。

表1 平安公司的利益相关方管理表

2.人性化产品和便捷服务。在移动客户端兴起的时代,“一账通”APP提供一站式综合性财富管理服务。客户在微信平台自主开户,完成业务查询、办理等服务。KYC项目整合数据库信息挖掘客户需求,开发个性化保险产品。平安与电商合作,比如使用1号店联名信用卡畅享1号店购物。

3.消费者主导的渠道。渠道创新离不开将新科技,平安有PC、APP、远程视频等十多个渠道的服务平台,并首创行业门店预约服务,从消费者生活场景及其需求出发,平安互联网金融围绕客户“医、食、住、行、玩”划分了资产、积分、汽车以及房产等四个交易市场,客户使用“一账通”APP即可完成需求。渠道创新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坚实保障。

(四)持续的公益事业

平安公益事业包括教育、环境、社会与环境公益及灾难救助,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布点援建100多所希望小学,连续12年开展励志计划公益项目,为5 000多名大学生颁发1 800万奖学金。连续开展“低碳100行动”,运用互联网减少能耗,并践行着“万亩平安林”项目。平安金融中心的建筑设计采用绿色金融理念,开发环境污染风险评估系统。平安为社会弱势群体设计人性化服务渠道。公司建设融入公益元素,积极行动在台风“威马逊”、云南鲁甸县地震等灾难救援中。

三、中国平安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效果评价

(一)实践效果

中国平安是保险行业中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率,荣获众多荣誉:《中国新闻周刊》最具责任感企业;世界环保大会国际碳金奖——中国绿色企业最佳典范;新华网、中国社科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奖等。2011—2015年间,平安在国内保险业综合排名第二,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率者。中国人寿和中国太平洋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有不错的表现,这三家企业名列保险公司的综合排名前三,可见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基于理论评价效果

中国平安的成功离不开企业社会责任基础理论的支持,以上涉及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础理论,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平安企业社会责任与三个基础理论实践关系图

根据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可靠的基础。企业文化建设是平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心和基本保障,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渗入到企业的发展、管理、员工工作中。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保险是兼有社会和盈利性质的企业,社会关系复杂,其利益会受到相关者的影响,因此在运营中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中国平安明确利益相关者: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环境,随着业务发展扩宽利益相关者宽度,在不同阶段调整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9](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2012)。根据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容指向一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晋升力量。

(三)优秀的实践措施

在公司治理中,中国平安建立与现有管理体系全面融合的社会责任工作体系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及时回应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应用员工效率管理思想,实现由下至上汇报企业式的对内管理。对外积极承担责任,把公益事业当作企业责任的基本,主动给予社会帮助。在互联网时代,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消息通知、绩效考核等电子化。明确分工、透明监督,及时风管推进公司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树立“诚信”文化,给员工提供公司文化下的福利,让文化浸入员工的生活工作,凝聚公司力量。及时披露信息,用社会公开机制唤醒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在可持续发展下,保险行业谋求客户数量能持续增长、创新业务和占有市场,其目标由起始阶段的求生存转向当前和以后的求发展。中国平安运用高新技术拓宽互联网渠道,创新互联网保险产品,实现“一站式”便利服务。保险公司应简化业务流程,实现全面电子化,倡导绿色建设和低碳办公。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积极引进并留住互联网金融人才,增加研发投入,激发员工创造潜能,不断提升无形资源的优势。

四、结论与启示

中国平安公司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它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联系紧密,其成功的经验给保险业其他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企业文化理论与保险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保险公司应该构建以“诚信”为基础的精神文化;出台相关方法条例,建立制度文化;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普及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凝聚员工;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增强公众参与度。

考虑利益相关者理论,针对股东,保险公司不仅追求利润增长,更要明确管理与透明化监督,为股东当前和长远的利益而发展;针对员工,保险公司引导员工奋进,创造良好氛围,关注员工身心健康,给便利和生活保障;针对客户,保险公司要掌握客户当前、未来的需求,为其提供最安全、贴心和便捷的服务。运用简化业务流程,给顾客提供便利和提升客户满意度;针对社会环境热点问题,保险公司及时响应国家政策,倡导爱护环境,严控生产经营中环境污染。在能力范围内,应积极为灾区、贫困地区、弱势群体捐赠,努力争做行业中的表率。考虑可持续发展理论,保险公司要适应互联网发展,处理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积极承担相关社会责任。积极实践低碳办公和绿色运营,投入研发提高技术来降低人力和财力。平衡利益相关者也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之一,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利益相关者,考虑当前、未来和集体利益。新时代下,实现管理和监督电子化、系统化和透明化。重视和扩大无形资源优势,像技术、人力资本、品牌价值、社会美誉度等无形价值资源需要更多的投入和保障。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4.

[2]彭志源.SA8000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实施认证指南[M].宁夏:宁夏大地出版社,2003:13.

[3]Haiping Wang.The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Insurance Industr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09:55-56.

[4]Yiming Wu.A Survey-Based Discussion on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towards CSR in China[J].Creative Education,2013:267-272.

[5]卓志,王寒,2009.保险企业社会责任探析[J].保险研究(2):3-8.

[6]周海,2008.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保险企业[J].保险研究(8):82-84.

[7]李琼,刘庆,吴兴刚,2015.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J].保险研究(3):24-35.

[8]曹程,2015.“互联网+”对保险公司经营行为影响分析[J].管理观察(17):132-136.

[9]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201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139-146.

(责任编辑:C 校对:L)

F842.3

A

1004-2768(2016)09-0048-03

2016-07-13

田江慧子(1993-),女(苗族),湖南人,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邓婷,女,重庆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相关者保险公司利益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