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厚重与轻灵中开拓的漫漫修远路

2016-12-19 19:15熊至尧
艺术评鉴 2016年17期
关键词:时空期刊领域

熊至尧

8月14日上午,“《音乐时空》双年期刊奖”暨“《艺术评鉴》创新研讨会”在贵州福泉顺利召开,笔者作为“双年期刊奖”第一名的获得者,十分荣幸地参与了此次会议。在举办会议的短短几天内,《艺术评鉴》几乎跨越半个世纪的顽强生命力令我深深地折服;期刊在一路荆棘中所彰显出的昂然斗志令我由衷地感佩;编审团体在活动过程中体现的高超素养亦令人印象深刻。另外,福泉这块宝地的秀丽风光也让人如痴如醉。《艺术评鉴》特有的厚重历史与福泉独具的轻灵秀色相结合,使得这次会议不仅仅完成了在旧刊名下进行总结性颁奖的使命,更是预示着一段漫漫修远路的开启。

回顾《艺术评鉴》悠久的历史,我们能在1957年的节点上发现它的影子。彼时的它,以《苗岭歌声》的名字出现在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视野之中。风格多样的歌曲与短小精悍的文字不仅让它在贵州省内赢得了热烈的称赞,也让其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然而在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近十年之后,一场“文革”的旋风吹散了苗岭嘹亮悦耳的歌声。虽然在“文革”期间遭遇了短暂的劫难,但是《苗岭歌声》却并没有因为十年的间断而放弃这个能在全国唱响贵州声音的优秀平台。在辗转策划了两年之后,《苗岭歌声》终于顺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于1978年顺利复刊。这一次再度“发声”,让“苗岭歌声”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就连身为湖北人的家父也对其在少年时期阅读过的这一刊物赞不绝口。可见,磨难之后的《苗岭歌声》不仅没有丢失早期对刊物内容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在期刊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相适性上更是花费了一番功夫。在经过了20年的风靡过后,《苗岭歌声》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音乐时空》。这次全新的蜕变,是期刊内容转型的开始,此后的《音乐时空》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音乐理论学术型刊物的漫漫长路。事实证明,抛却依靠近四十年历练积累下来的荣誉去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是正确的选择。因为,一个刊物的兴衰除了取决于受众群体的多寡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它与时代脉搏的契合程度,只有时刻谨记应当立足于此的文化产物,才有可能在人们频繁改变的审美旨趣中寻觅到适合长期生存的晴空。让人欣喜的是,《音乐时空》的编审团队深谙此道。在它活跃至今的近二十年来,已然逐步形成了由音乐表演艺术、音乐教育教学、外国音乐研究、音乐评论等多个音乐理论分支建构起来的专业化学术圣地。今年,在刚刚过去的8月,《音乐时空》正式更名为《艺术评鉴》,这也意味着期刊将从过去在音乐领域内的“孤军奋战”,转变为现在于文学、美术、书法等诸多艺术领域内的“遍地开花”。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变化不仅仅需要编审团队的勇气与决心,更需要期刊背后的人力与财力支持,而《艺术评鉴》这一“新生力量”的顺利发行,正是上述两项必要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兼具的直接写照。由此,笔者在深切地体会到编审团队对整个艺术领域的大力关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贵州省相关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高度重视。

有着如此傲人经历的《艺术评鉴》,自然要寻找一座人文风貌与历史传承相得益彰的城市,来担当这一新航路开启的源地,而古城福泉似乎成为了能够担此重任的首选。这个古称为且兰国的地方,不仅是研究夜郎文化的重要遗址,更是包含了25个少数民族的魅力都市。所以,从时间长度上去衡量,福泉饱经了千年的风霜,几乎跨越了中国古代的全部历史支流,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就可以将其视为一部“中国历史”;从空间容量上来看,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使得福泉拥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故而,将这次创新研讨会的开设地点选在福泉,笔者认为十分符合《艺术评鉴》既追求历史积淀,又强调人文关怀的本真品格。

可能是受《艺术评鉴》编审团队的敬业精神影响,抑或是为福泉天然的秀丽景色所打动,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们就《艺术评鉴》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极为热烈的讨论。在各自专业领域中均有相当建树的艺术家们积极谏言,从求真务实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颇具指导性意义的建议。会议在贵州省文联党组织成员、秘书长徐凡军同志的致辞声中正式开始。在主编宋世琼女士介绍了《艺术评鉴》的相关情况之后,《人民音乐》原总编戴于吾老先生的讲话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戴于吾先生主要针对当下歌曲的创作风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在保持歌曲悦耳动听与朗朗上口的前提之下,还应该注重歌曲创作的“民族性”。接着他进一步指出,在期刊进行审稿的一系列环节中,也要注意让文章在具有可读性的同时不丧失学术性。接着,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龚妮丽教授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吴海先生都指出,在每半月出版一次的频率之下,保证期刊文章的质量是最为重要的,这不仅是对作为编审团队的艺术良知负责,也是对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尊重。除了上述这些音乐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们的提议之外,贵阳市群众艺术馆研究员阮居平、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裴临风等专家也代表其他艺术领域的工作者们进行了发言。除了对各自领域在《艺术评鉴》中的发展方式进行了简要归纳之外,多数专家还专门提到了期刊应加大对年轻学者们的支持与鼓励,避免艺术批评领域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等等。对于以上诸多学者的讲话,主编宋世琼女士表示一定会参考各位专家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并尽快在兼顾读者反馈的同时对期刊做出相应的变动。会议的最后,省文联领导对《艺术评鉴》的办刊方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艺术界的各位专家在今后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艺术评鉴》。

如今,距离会议结束已过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然而我仍时时回想着《艺术评鉴》那饱经沧桑的厚重历史,常常回忆起古城福泉那俊丽秀美的轻灵景色。《艺术评鉴》的重新更名,意味着一段漫漫修远路的重新开启,希望这一条在厚重与轻灵之中开拓出的全新旅途,能够在中国的文化旷野之中永远地走下。

再次衷心祝愿《艺术评鉴》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时空期刊领域
跨越时空的相遇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期刊审稿进度表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期刊审稿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