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记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新媒体

2016-12-19 06:13张伟华
新媒体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编辑记者利用新媒体

摘 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以腾讯和新浪为两大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等)影响着受众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和习惯。而新媒体凭借其自身的特征,在社会信息传播、分享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传媒团队中重要的创作单元之一,编辑记者需要正确看待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同时,编辑记者需要通过新媒体具备的功用,恰到好处地使用和利用新媒体,为我所用。文章从客观辩证的维度分析和探讨编辑记者与新媒体的命题。

关键词 编辑记者;看待;利用;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21-0049-02

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火热开发和普及,原本从电视、广播、报纸等信息源获取外界信息和资讯的受众逐渐转移,并更加喜欢在新媒体领域获取外界信息、分享和自我传播的过程以及体验。传统媒体工作者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从新媒体身上借鉴方法。编辑记者作为信息接收、处理、编辑、发布的活跃单元,也需要从新媒体方面学习到可提高自我的改变契机。

1 新媒体的到来与优势

“网络具有‘信息高速公路的美称,信息在网络这条‘高速公路上,瞬间就可以穿越千山万水,到达接受者手里”[1]。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信息发布者通过新媒体将信息、消息、资讯第一时间传递给手机终端、电脑终端、网络终端的受众和用户群体。从这一点上来说,新媒体在信息、资讯的传播速度方面大幅优越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

同时,新媒体的到来,带给了广大受众群体交流信息、分享信息、评论信息的权利和机会。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和资讯,受众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留言和评论。同时,受众可以对自己喜欢、赞成的信息和资讯通过“点赞”或“踩”的方式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当然,受众也可以通过自我的转发,把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信息内容分享给自己的朋友,进行二次或多次传播。

与此同时,新媒体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区别于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等对纸张木材、粉末、发射塔的需要,新媒体的成本实为低廉。通过互联网传播技术,信息得以传播、分享,极大地减少了能耗,并促进了环保。

2 编辑记者应如何看待新媒体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也不例外。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在看待新媒体时,具备辩证的观点。

编辑记者应当有开放的视野和心胸,善于接受新事物,积极的面对新媒体的到来。虽然新媒体的到来快速占据了传统媒体的原始受众群体,但新媒体所代表的新型传播模式以及其高效节能、低成本的特点,遵循了新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历程发展的上升趋势。编辑记者通过自媒体的借用,可以实现自身劳动力的进一步解放,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以互联网为平台,挖掘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信息。在新媒体平台运营方面,编辑记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传统界限,较传统传播媒介而言,用更少的时间做到更大的效率。这也是劳动力解放、提升自我的时代需求。

编辑记者同时应当树立危机意识来面对新媒体的到来。在新媒体的到来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考虑到新媒体的优势而在新媒体平台上做本台、本栏目甚至是本人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这带来新媒体领域越来越多的竞争力,以至于某栏目某段时间持续不好便有很大可能性会石沉大海,一蹶不振。这对于切切实实接触栏目信息整理、发布的编辑记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空前的压力。所以编辑记者要具备市场竞争下的忧患意识,不断优化传播方式、精制传播内容,提升本身栏目、频道的竞争力,以避免被淘汰。

同样,对于新媒体本身固有的缺陷,编辑记者也要树立批判的态度面对新媒体的良莠不齐。出于新媒体言论开放、言论自由的特性,信息的接受者也同样是信息的发布者。由于年龄、经历、学历、知识水平的不同,这使得并不是每个新媒体用户发布出的信息都是正确和合理的。一些假消息、假新闻伴随着真消息、真新闻迎面而来。与此同时,一些由意图不轨的传播媒介发布的不符合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容和新闻同样也参加在纷繁复杂的新媒体平台。这就需要编辑记者拥有辩证的态度和批判的能力,对信息的判定进行去伪存真,避免错误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偏颇的观点。

3 编辑记者应如何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的到来既是挑战,也是契机。对新媒体的把握不当,可能在转瞬之间便被淘汰至市场周边;而对新媒体的恰当使用,也会带给使用者新的发展契机和机遇。对于编辑记者,同样也是如此。

3.1 编辑记者应当借用新媒体平台发掘新闻,发布消息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呈散射状喷涌而来。每个手机终端、网络终端的新媒体参与者,都可以发布自己的日常生活、新鲜事件、美食、风景、文章故事等,并投放至新媒体平台。在这些琐碎的信息中,也包含着一定的可提炼的新闻事件。而作为以新闻素材为捕捉对象的编辑记者们而言,对新媒体平台的恰当使用,会对其新闻选择、新闻对象接触范围、新闻职业和事业都产生极大的作用。

以微博为例,“微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它可以将大量的信息以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大众眼里,可以高效的扩大信息报道的范围,因此它也成为了众多编辑记者获取和挖掘信息的重要渠道”[2]。有些编辑记者通过微博寻找到的珍贵新闻素材,经过新媒体信息整理和发布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和转载,不仅成就编辑记者的微博平台,而且还带给编辑记者自己充分的证明机会。以《新文化报》记者杨威为例,该记者通过微博的寻找,找到了一名毕业一年用奖学金周游中国132个城市的河南大学生,通过采访、编辑、整理后,发布新闻。该篇新闻在短时间内被腾讯、新浪、搜狐、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所转载和报道。这不仅带给了其报社以极大的肯定,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极好的证明。。

3.2 编辑记者应当利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消息,进行辟谣

由于新媒体监管不严、平台宽广、包容开放,与真实信息相对应的假新闻、假消息也同时存在。空穴来风的假新闻不仅给新闻主题者带来了负担和麻烦,还给当地经济、当地社会印象、当地人形象带来了深远持久的负面影响。对于新媒体上浮现出的假新闻、假消息,编辑记者作为正义的捍卫者和良心的存在者,如果发现假新闻、假消息,必须给予第一时间的辟谣和更正,以避免更大的错误舆论的再次传播。

以2015年4月出现的“少林寺僧人劝捐100元”假新闻为例,该新闻报道说清明时节信众祈福消灾,某原本想捐20元善款,被僧人看到后告诫捐100元。这条消息在新媒体平台一度被广大网友转载、点赞和评论,带给了更多受众错误的信息和对少林寺偏颇的言论。该假新闻不仅带给了少林寺极大的负面影响,把少林寺推到风口浪尖,而且还扩大影响到网民对河南人、河南旅游业的偏颇认知和错误评价。我省映象网、大河报等主流新媒体编辑记者担当媒体责任,在第一时间编辑稿件进行辟谣,减小了错误信息带给网民对少林寺、河南旅游、河南的负面影响。

3.3 编辑记者应巧妙使用新媒体制造舆论,发布活动

新媒体所具备的互动性带给编辑记者新的方式来进行传播。区分于传统媒介互动性弱的特点,新媒体在活动策划、话题炒作、制造舆论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编辑记者要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更好的宣传栏目、宣传自我。

以中秋节活动为例,编辑记者可以提前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有关中秋节的话题,引导受众关注中秋节。同时,在新媒体平台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利用现在越发普遍的点赞、评论等方式,对人气较高的受众进行一定的奖励或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这种新型的传播方法,不仅可以刷新活跃度,通过粉丝、受众的二次或多次转发吸引新的受众群体的关注,而且还通过互动的游戏、活动带动编辑记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媒体发布平台和受众之间的距离。

3.4 编辑记者应巧妙使用新媒体与受众互动,培养忠实粉丝

传统媒介的编辑记者过于保守,由于没有或甚少与受众交流,最终在新媒体信息开放选择的境遇下,粉丝和关注群体被互动性强的新媒体吸引走。正是介于受众存在对新媒体影响甚大的现实,编辑记者应当多与受众互动,培养忠实粉丝。

以微博为例,受众、粉丝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评论或私信给编辑记者自己的意见、求助、诉求等。倘若一个自媒体平台运营者置受众粉丝的评论、私信不管,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大、隔阂也越大。受众、粉丝原本是因为依赖或者是有求助、有诉求于新媒体编辑记者,而编辑记者的冷漠、不回复、不回答也会使得受众丧失对其的信任、信赖和依赖。而这很有可能会带给新媒体编辑记者退订、取消关注等一系列负面效果。

4 结束语

在新媒体盛行的今天,“记者可以借助的工具越来越多,传统理念必将和新的理念产生冲突,作为编辑记者,要借助新媒体,实现创新”[3]。编辑记者要存在市场竞争的忧患思维,正视新媒体带来的巨大便利,为我所用,通过新媒体广大的信息平台发掘珍贵的新闻、消息,在发现谣言的第一时间进行合理辟谣,巧妙使用新媒体进行活动发布、舆论制造,并且与受众交流,培养忠实受众粉丝。

参考文献

[1]蔺利萍.新媒体发展对记者职业素养的新要求[J].新媒体研究,2015(4):111-112.

[2]王宝昌.浅谈编辑记者如何正确使用微博[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9):279.

[3]李丽.编辑记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新媒体[J].西部广播电视,2015(15):165.

作者简介:张伟华,编辑,研究方向为节目采编和新媒体研究。

猜你喜欢
编辑记者利用新媒体
画与理
报纸编辑记者在多媒体时代行业的素质要求
如何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养
浅谈如何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