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12-20 03:08陆蒙娜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企业简介例句老字号

陆蒙娜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问题分析及对策

陆蒙娜*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通过对比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中文和英译企业简介,结合国内学者提出的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归纳得出四大类典型英译问题,包括信息失真、非标准化翻译、逐字死译以及由文化缺省造成的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论文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针对这四类问题,分别提出四种对应解决策略,包括忠实于原文、参考权威译文和术语统一、改译以及文化补偿和删改,以期让企业英文网站更好地发挥外宣作用。

汉英翻译;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对策

2006年,商务部的“振兴老字号工程”方案中明确指出:“中华老字号指的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促进老字号发展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更是强调要让民族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市场中去。而中华老字号经过数百年的历练不仅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然,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外宣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对于中华文化的宣传也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企业简介是企业对外宣传材料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家企业的形象、业绩、文化内涵的缩影和对外沟通的窗口[1]。因而,企业简介的翻译自然成为企业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也值得深入探究。

1 问题提出

如何在保证信息准确翻译的情况下,让外国读者更好、更轻松地接受蕴含其中的中国文化?这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企业简介英译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2006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中国老字号100强企业官网进行搜索发现,目前仅有17家企业有英文网站,其中大部分直接翻译自中文网站。这些英文翻译中存在诸多问题,有部分甚至是错译,导致信息失真,一些死译部分则更是惨不忍睹。这些翻译问题不仅有碍企业的外宣,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损坏企业形象。为此,笔者对这17家英文网站上企业简介的中英文版本一一对照分析,搜集了典型的英译问题并进行归类整理,同时对应地提出了改进策略。

2 企业简介英译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

本节首先以黄友义提出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2],以及刘法公提出的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忠实、准确、统一”[3]为标准评价企业简介的英译质量。一共归类整理出四大类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问题,然后结合实例进行问题分析,并基于德国的功能目的论(skopostheorie),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

2.1 信息失真

信息失真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文文字或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导致译文偏离原文本意。如一些数字的错译,连词使用不当导致的译文因果关系混乱等。有部分源于译者的粗心,还有部分源自译者对原文的误解。这些译文并无明显的语法或单词拼写错误,因而译文本身比较通顺。读者如果只看译文很难察觉这些问题,只有当与原文对比之后才会发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导致信息失真后的译文会在悄无声息间给目标受众传递错误信息。信息失真类翻译违背了“忠实”的翻译原则。笔者找了2处信息失真翻译案例,进行分析。

例句一:

原文:“三珍斋”所加工生产的产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饮食特点,尤其是酱卤肉禽制品因其选料考究、配方独特、技艺精湛、传承有序和历史悠久而弛誉江南百多年。(摘自三珍斋官网)

原译文:The food produced by “Sanzhenzhai” has rich local characteristics, good material, unique formula, skilled manufacture, tradition and history, especially the sauce brine of meat products. (from the website of Sanzhenzhai)

例句二:

原文:英国歌特式建筑的锦北楼始建于1925年,高13层,融合了20年代的优秀建筑和80年代的装饰风格。(摘自上海锦江酒店官网)

原译文: ....Thirteen storeys high, it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architecture style of the 1880s and the signature decoration style of the 1920s. (from the website of Shanghai Jinjiang Hotel)

问题分析:例句一的问题在于原文与译文逻辑关系存在偏离。原文中,酱卤肉禽制品与“选料考究、配方独特、技艺精湛、传承有序和历史悠久”存在主从关系,而在译文中,这些则成了平行关系。因此,此句可以试译为“…especially with its sauce brine of meat products enjoying great fame in the south of Yangtze River for hundreds of years because of its good material, unique formula, skilled manufacture, tradition and history. 例句二中译文不仅将80年代错译为“1880s”(应该是1980s),还将“20年代的优秀建筑和80年代的装饰风格”错译为“20年代的装饰风格和80年代的优秀建筑”,混淆了原文的年代与其对应的特色,既包含数字错译又含逻辑偏离。因此划线部分因改成“outstanding architecture style of the 1920s and the signature decoration style of the 1980s.”这些问题或许是由于译员的粗心造成,亦或是译员自身专业素养不足造成。但是毫无疑问,这类错译严重扭曲了原文本意,对译文读者来说颇有“欺诈”之嫌。

改进策略:应对信息失真类翻译问题,译者应该谨记忠实于译文。“对于翻译而言,忠实标准是第一位”[4]。但由于两种语言往往蕴含着两种不同文化,在实际翻译中译者很难实现完全的忠实,正如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一百分地忠实,只是一种梦想,翻译者能达七八分之忠实,已为人事上可能之极端”[5]。本文强调的是对原文关键信息的忠实,如对上文提到的时间、数字、逻辑关系等信息不得误译。正如国际译联于1994年7月修订的《翻译工作者章程》指出:“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的直译。译文的忠实性并不排除为使原作的形式、气氛和深层意义得以用另一种语言再现而进行适当调整。”[6]因而,尽管忠实原文不等于直译,也不需要百分之百,但译者在用另一种语言对原文进行转译的过程中,对原文起码的忠实仍是必须的。

2.2 非标准化翻译

笔者在阅读这些老字号企业的英文版本企业简介时发现,一些专有的中文表达,如企业名称、奖项、头衔等,与常用或官方英文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存在于各类企业简介之间,有些甚至在同一篇企业简介中也不一致。如“中华老字号”这个专有名词,就有多种英译版本,包括“Old Chinese Enterprises”,“famous time-honored brand”,“China’s Time-honored Brand”。但是根据奖牌上的英文翻译,标准翻译应为“China Time-honored Brand”。“五星级酒店”在利群官网上被翻译成为“5 star-rant hotels”,但是笔者在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中并未搜索到这种表达,表明这种表达在英语本族语中并不常见。而“香港中文大学”在片仔癀官网中被译为“HongKong Chinese University”,这与该大学的官方译文相左。这种问题笔者将它归类为“非标准化翻译”,这种翻译违背了“准确”和“统一”的商贸翻译原则。不仅给目标受众的正常阅读造成了困难,甚至会误导他们。

对于这类问题,解决方法就是参考权威翻译,统一术语。译者可以搜寻相关官网、字典、参考书等找到官方译文版本。如果没有官方译文,则可以参照英语本族语语料库,找到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代替,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如果一个词有多种权威认可的翻译版本,则需注意在同一篇幅中只用其中一种翻译版本,保证译文的“统一性”。如“改革开放”有两种常见的表达方式,“reform and opening up”和“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那么为保证一致性,不引起误解,在同一篇文章中,我们只需取其中一种表达方式即可,以此保证功能目的论所提倡的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下表即为笔者找到的非标准化翻译版本和笔者借助相关官网、中国日报、英语国家语料库等查询到的权威翻译版本。

表1 专有名词非标准化翻译和修改后翻译

2.3 逐字死译

顾名思义,逐字死译指译者逐字逐句地翻译原文,忽略了原语言和目的语言在语法、语类和修辞等上面的差异。这种翻译实现了单个词层面的对等,但是牺牲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给目标受众的阅读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这虽然也是一种对等,但却是一种初级对等,并不可取。这种翻译背离了传统的翻译原则,基本上就是用目标语言照搬翻译原文,未将读者思维感受考虑其中。这类逐字死译违背了黄友义提出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尤其是其中的“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原则。在本文研究的17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的中英文官网中,有4家企业简介为逐字死译。如例句四。

例句四:

原文:在清道光年间公元1820年,永春县城五里街有一个小乡村叫郭厝,村里有位郭先生,开了一个中药铺名叫回春堂,给百姓移轮接骨推风治伤卖青草药,此人就是永春白鹤拳创始人名叫郭信春。(摘自春生堂官网)

原译文:In the year 1820, the Qing Tao-kuang, Yongchun County Wuli Street there is a small village called Guo house in the village there are places Guo, opened a Chinese pharmacy called rejuvenation together, to the people to push the wind shifted round of the bone Zhishang selling herbs, this person is named Guo, founder of the Wing Chun White Crane Fist Nobuharu. (from the website of Chunshengtang)

问题分析:在“句”层面上的翻译,例句四中的英译版本完全不讲究句法,跟原文一样一“逗”到底。虽然中文中常见一“逗”到底的句子,但是英语句法却要求一个句子中只能出现一个谓语动词。因而译文这种与中文原文一样的一“逗”到底的句型并不可取。同样,在“字”层面上的翻译上也有问题,译文将“回春堂”根据其字面意思翻为“rejuvenation together”,而“治伤”则直接用拼音来表达。意译和拼音这两种方法本身在翻译中较常见,但是要合理使用,在英语中有对应表达时可用意译,但诸如极具中国特色的表达,在英语语言中不存在的,我们或可使用拼音。如在此例句中,“回春堂”作为中华老字号品牌,是中国独有的,则不应意译,可使用拼音。而“治伤”在英语中有对应的表达,则不应用拼音表达。在翻译中,我们应该实现一种动态对等,即强调用目标语言重新传递信息而非仅仅实现话语形式上的一致[7]。

改进策略:针对逐字死译现象,我们需要进行改译,即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对词、句结构进行必要的改编,使得译文更为流畅,贴近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根据目标文化标准对原文本进行改译,可以说是所有职业译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8]。由于英语与中文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语系,在语法规则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译者需要注意到中文注重意合,词与句直接的连贯通过逻辑关系得以实现;而英文强调形合,通过连接词实现词句之间的连贯[9]。此外,英文中强调的主谓一致、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等语法规则在中文中并不强调,甚至有部分没有对应的概念。因而,译者在英译过程中有必要对原文句法结构进行改变。正如陈小慰所言:“改译在非文学类语篇的翻译中,是常常必须借助的手段,否则可能会对实现译文预期目的不利。”总的来说,依照功能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原则(loyalty rule),改译后的文章不仅要实现语内连贯,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还要具有语际连贯性(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原文和译文之间也需要保证连贯性,译文需要忠实于原文。

2.4 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

本文所指的欠额和超额翻译特指由文化缺省造成的翻译问题。“文化缺省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交际现象,是原作者和原读者之间建立在无形语境基础上的默契。”[10]但“在翻译实践中,由于译者自身文化知识的缺乏和对译文读者文化知识的预测不足,加上文化预设对译者所造成的干扰,由文化缺省引起的翻译问题屡见不鲜”[11]。而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在介绍自身品牌发展历史、产品特征时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诸多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往往蕴含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为中国独有。这使得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有别于其他类型企业简介。文化缺省引起的翻译问题违背了黄友义提出的“外宣翻译三贴近”原则,使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欠额翻译在这指缺失对原语文化信息的解释,超额翻译则是指涵盖不符合目标语受众文化的信息。具体而言,欠额翻译指译文中缺少对“文化空缺词”(cultural vacant words)的解释。“文化空缺词”指的是“只为某一民族语言所特有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既可以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词,也可以是该民族独创的词”[12]。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中,这类词包括朝代、中国特色奖项、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等。超额翻译指译文包含有关政治、宗教类的敏感信息,以及一些微小、可有可无的信息如一些“中国特色”奖项。中国企业喜欢强调与政府、政府领导人之间的紧密友好关系,但是如果将这些信息放入译文中,则会给外国读者造成一种嫌恶之感。此外,中国和外国受众的话语方式和接受习惯也不同。中文擅用如夸张、排比、隐喻等修辞手段使篇章更有吸引力。而国外受众的话语方式和接受习惯是“重平白,抑夸张”[13]。但是在实际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忽略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导致超额翻译。例句七、八即为文化缺省造成的欠额翻译。

例句七:

原文: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源于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摘自第一楼官网)

原译文:"Diyilou Small-caged Steamed Meat-Stuffed Bun" originated in Dongjing (called Kaifeng now), capital of North-Song dynasty in China. (from the website of Diyilou).

例句八:

原文:历经两年多时间艰苦卓绝的建设,一个传承历史文脉,以鲁迅文化为主题,江南文化、越文化为背景的五星级标准文化主题酒店——咸亨酒店,展现在世人面前。(摘自咸亨酒店官网)

原译文:After more than two years of arduous construction, a five-star culture-theme hotel 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n the theme of Lu Xun culture, the culture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Yue culture —— Xianheng Hotel, was presented in front of the world. (from the website of Xianheng)

问题分析:例句七中译文未对“北宋”进行解释。中文原文是想强调第一楼灌汤包子起源历史之久,但译文如果不对“北宋”具体是在哪个年代进行解释,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读者,译文的目的便无法实现。最好在“north-Song dynasty”后面加个括号,在里面标注北宋的时间。因此例句七的划线部分可改为“North-Song dynasty (960-1127)。例句八中译文则未对“越文化”进行简单解释。同理,译者可以在“Yue culture”之后用括号或者从句进行简单的解释,如“Yue culture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e in parts of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unsophisticated, brave and pioneering characteristics)”。

改进策略:针对文化缺省导致的欠额翻译和超额翻译,译者可以用文化补偿和删改进行弥补。顾名思义,文化补偿指的是在译文中添加信息,用于进一步解释源语文化特有的“文化空缺词”。译者可以用文内注释或文外注释的方式进行补偿。文外注释一般指尾注或脚注,通常用于文学作品翻译。但是考虑到企业简介属于商务文本,一般推荐用文内注释,即用括号加注释的方法,或者用从句进行必要的补充。对于超额翻译的信息,译者需要进行适当地删改。译者需考虑目标受众的禁忌、阅读习惯等,进行必要的信息删减,避免译文中某些信息在目标受众中引起不适或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是如果译者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不做适当补偿,留给译文读者的便往往是莫名其妙的意义真空或难以理解的语义疑团,而补偿过量则会有损于原文的含蓄性和简洁美[14]。因而译文需要补充或删减多少内容,这取决于原文想要实现的宣传目的。译者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守功能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skopos rule),使得译文能被目标受众理解并接受,能够实现交际功能。

3 结束语

陆谷孙先生曾说过:最好的外宣英文,应该把握两个原则。首先,以外国受众为主要考虑对象,让他们能接受。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一点适当的“中国味”[15]。这句话用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翻译中再贴切不过。作为企业的外宣材料和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的英译版本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外宣材料更强调“中国味”。译者不仅要满足一般商务类文本的简洁性和通顺性,还要逾越文化鸿沟,让目标受众更好地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进而发挥企业简介的呼唤性作用。这便要求译者不仅要有双语能力,还要有双文化能力[16]。此外,中文外宣材料中有两类信息,“硬信息”和“软信息”。翻译前者应做到准确无误,忠实原文;翻译后者必须根据语篇规范,脱离原文进行创造性翻译[17]。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翻译中,“硬信息”包括数字、年份、人物、地点等不可更改的重要信息。为方便目标受众的阅读,我们可以对这些硬信息进行解释。而“软信息”则可以是一些需要进行删改的信息,如华丽的修辞辞藻,有关政治、宗教类敏感信息等。总而言之,译者应当具备良好的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接受能力,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适当取舍,从而使译文超越其语言功能,突出社会功能,进而实现理想的外宣功能。

[1] 宁海霖,许建忠. 知“异”方可“译”——谈企业简介的汉译英[J]. 中国科技翻译,2008(4): 21-23,61.

[2]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6): 27-28.

[3] 刘法公. 商贸汉英翻译专论[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1999.

[4] 王兴平. 关于汉英翻译“迁移性冗余”的一些思考[J]. 中国翻译,2011(5): 79-83.

[5] 陆洋. 论“美译”林语堂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5(5): 49-55.

[6] 陈小慰. 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 中国翻译, 2000(4): 9-12.

[7] Nida E A,C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Brill, 1969.

[8] Nord,Christia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M].Amsterdam-Atlanta: GA, 1991.

[9] 吴玥璠. 汉英翻译教程[M]. 武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10]王青. 关联理论视角下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其重构[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321-322, 338.

[11]张耕.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剖析[J]. 翻译研究,2010(2):82-88.

[12]关英伟. 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的桥梁——文化空缺词[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1):62-66.

[13]徐建国. 外宣翻译的名与实——20世纪90年代以后研究述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2): 92-96.

[14]左彪. 文化翻译的策略及其制约因素:以《红楼梦》两个全译本对原文本文化信息的处理方式[J]. 上海翻译, 2009(1):35-40.

[15]钱滢. 复旦大学教授披露世博会志愿者英文口号诞生过程 [EB/OL]. [2014-12-16].http://sh.xinmin.cn/minsheng/2009/05/19/1977832.html.

[16]刘晓梅.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科技翻译的影响[J]. 中国科技翻译,2004(2):51-54.

[17]傅似逸. 试论对外宣传材料英译“以语篇为中心”的原则[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1): 37-39.

(责任编辑 骆桂峰)

陆蒙娜,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学,语料库语言学。

H315.9

A

2095-4859(2016)03-0407-06

猜你喜欢
企业简介例句老字号
好润 企业简介
企业简介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鑫炳记太谷饼:老字号焕发新生机
TEST OF TIME
TEST OF TIME
企业简介
企业简介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