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2016-12-20 19:24陈思
中国科技博览 2016年25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途径农业

[摘 要]发展农业现代化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成长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尤为重要,本文从农业现代化概念出发,探讨了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关键词]农业 农业现代化 途径

中图分类号:TN7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5-0263-01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国民经济成长的基础,长期存在的小农生产结构必然要成为历史的陈迹,中国必须以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确保新型工业化的实现,同时,中国的工业化在21世纪进入腾飞阶段之后,也已经具备了带动农业迅速走上现代化之路的强大实力和基本条件。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20世纪90 年代以后,由于人们意识到生存环境恶化的威胁,更注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农业现代化是用现代工业设备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农业既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求,又能维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的永续利用,由传统农业转化为开放式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

二、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中国的“三农”问题,并不仅仅是农业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研究的问题。国家“九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扶持与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新型工业化是主导,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而且更准确地说,农业现代化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中国最早研究农业与工业化之间关系的张培刚教授曾经指出:在任何经济社会中,农业和工业之间总保持一种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虽然在经济演进的过程中,其方式屡经变易。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近代历史看,可以说没有一个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是建立在小农生产结构基础上的。保持小农生产结构与实现工业化尤其是实现新型工业化是相互对立的,不是走在一条路上的。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讲,如果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基础还是停留在小农生产结构状态,其国家工业化的实现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三、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农业制度创新与农业科技进步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从根本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由此看来。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更加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若是想要在当下如此严峻的资源约束情况下,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问题就在于能够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国家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将使农业现状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科技将在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升农村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人才是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当前,人才的极度缺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由于大多数的农民都是属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的群体,他们以种地为生,但却对相关知识所知无几,可以说只是被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习惯性的用自己务农的经验来解决遇到的状况,但这始终不能成为长久之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农民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素质可谓是互相促进的,农业现代化必须有高素质的农民这一主体来推进。唯有专业的知识才能使农业的生产率得到最大化。若没有农民自身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因为农业不仅要依靠现代的工业装备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还要依靠先进的管理手段在农业上的应用。而这些都要由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来实现。所以,针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进行大规模的培训农村劳动力,进而全面提升其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储备人力资本。

(三)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作为中国农村土地所采取的使用制度,在经历了从否认到逐步承认再到正式确立的发展过程之后,如今已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是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所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度。同时,这一制度的建立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基,是我国农村政策的基石。实行的是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双层经营。但是在承包经营过程中,承包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投资越来越大,包括种子、化肥、生产工具等等,国家除了土地之外,很少有其他投入。另外,在国家免掉了长久以来压在农民身上的农业税赋这一重担之后,使得很多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少足够的经费开展活动。因此,除去土地的使用权之外,国家还应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例如在春种时节向农村拨款,各家各户根据土地的多少分发资金,这笔资金主要是用于农民购买种子、化肥之类的必须品。在此基础上,为了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我国需要对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文件进行修改,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限制,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总之,只要找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并把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当下的首要任务,加强对于现代农业的各方面支撑,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深化结构调整,构建和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提高农业效益,相信我国很快就可以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参考文献:

[1]钱津.国际金融危机对现代经济学的挑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贺雪峰.为什么要维持小农生产结构[J]贵州社会科学,2009

作者简介:陈思,助教,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途径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