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地理实践力

2016-12-20 16:21周海瑛
地理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育部教学活动核心

目前,核心素养一词已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关于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发了教育界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新探讨。我国教育部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相关研究基础上,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研究构建大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的任务,并于2014年4月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再次强调“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这一教育改革任务,并明确具体工作安排:“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界开始着手制定各学科学生核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个要素: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借助地图、数据和其它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素养的综合表现。通过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快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意志品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学习缺少实践环节,学生更多的是从书本上汲取知识,“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目前正在制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强化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科核心素养中加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我们既期待地理实践力的落实,同时又感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瓶颈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落实地理实践力这一培养目标值得深思。

地理教学活动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地理教学活动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也必然受到教学活动各个要素的影响。因此,要强化地理实践力培养,应落实在地理教学活动的不同要素中。首先,课程设计应有所创新,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突出地理实践力,选取切实的地理实践内容,增强地理探究活动比例,并设计出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探究活动。其次,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地理实践力的引导,使学生不仅会“说”还会“做”,将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再次,地理教学环境应进一步优化。任何地理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氛围中进行,学校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加强对地理教学环境的投入,包括地理专用教室、地理园以及校内外的自然、人文教学环境。应组织更多的野外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最后,地理教学评价应多样化。改变现有的局限于纸笔测验的评价,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考察,不仅要评价学生知道什么,更要评价学生能做什么,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周海瑛,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从事地理教学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主持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4项课题;发表地理教学研究论文20篇;主编和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4部。

猜你喜欢
教育部教学活动核心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