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6-12-21 17:05
科学之友 2016年12期
关键词:无人驾驶特斯拉测试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汽车从概念逐渐变为现实。研发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保障道路安全,以及令人们(特别是老年人)生活更便利。然而,无论从技术成熟度、生产成本还是安全监管等角度考虑,无人驾驶汽车距离成为主流汽车的目标还有很长远的距离。无人驾驶要成为汽车消费主流,还需要克服技术、成本、监管和消费观等重重障碍。

安全性能成关键

对于无人驾驶汽车,消费者真的买账吗?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从事法务工作的孙女士表示,她很希望有机会尝试智能汽车,尤其是具有自动泊车功能的智能汽车。而在银行工作的张先生则告诉记者,他买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喜欢开车,因此电子设备的干预越少越好,“男人对车的喜爱和交流很难解释,我宁愿不开车,也不愿别人替我开车,尤其是电脑。”

无论对智能汽车喜爱与否,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全性能。有资料显示,汽车交通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因素,无人驾驶汽车可通过电脑精确控制,从而有效减少酒驾、疲劳驾驶、超速等因人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交通事故。虽然,研发智能汽车的初衷本是大幅减少交通安全事故,但即使是势头强劲的特斯拉也曾发生过多起着火事件,以及如今频频传出的自动驾驶汽车车毁人亡的消息。

2016年8月,北京发生了国内第一宗涉及特斯拉Autopilot的车祸。驾驶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表示,开启自动驾驶功能后,由于自动驾驶系统没能识别出前方路面内侧停靠的一辆黑色桑塔纳,因而直接撞向桑塔纳右侧,发生剐蹭。车祸导致桑塔纳的尾灯和反光镜受损,而特斯拉Model S的左前保险杠、左前大灯、左前翼子板、左后视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然而,一个美国驾驶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辆特斯拉S型汽车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都未能注意到前方挂车的白色车身,因此没有及时启动刹车系统,导致Model S从挂车底部穿过,驾驶人不幸丧生。

94%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为了防止更多的人死于人为交通事故,无人驾驶汽车是值得冒险尝试、开发和推广的。人类司机每年在分心的状况下所行驶的路程加起来,足够美国人进行450万次周游世界的旅行。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无人驾驶汽车将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安全。

剥夺了驾驶乐趣

无人驾驶汽车可能更能引起那些崇尚自由,享受驾驶乐趣的一群人的注意。有研究显示,44%的男性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面世,将会使他们丧失驾驶汽车的乐趣。一些司机非常喜欢驾驶汽车的感觉,而无人驾驶汽车的诞生,怎么才能使他们依旧享受驾驶的乐趣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无人驾驶汽车内自带的娱乐功能和舒适的座椅可以成为驾驶汽车乐趣的替代品吗?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诞生,限制了他们的自由,科技公司如何处理与这些人的关系也将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美国公布的一项决议中,在西雅图到温哥华的一段公路禁止人类司机驾车上路,以此来支持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而这项决议似乎并没有得到大众的支持,反响并不算太好。一个网友在西雅图时报的一篇文章中评论写道:“这个决议对于个人旅行计划来说,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一个网友评论写道:“提出这个建议的人一定是疯了。”

也许,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很多没有技术经验的人都在犹豫和纠结当中,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幻想科幻机器人或者计算机接管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自由,以此来谋求更多的权利。

当然,这也不是大家的错,因为普通公众真的很少能接触到这些技术,包括道路测试以及Uber(优步,全球即时用车软件)的新车实验中所使用的汽车在内,只有测试车辆才是无人驾驶汽车,其余的全都不是。换句话说,如果想要大众更好地接受和支持这项技术,必须要让大众更多地接触这项技术,更好地理解这项技术。

沦为有钱人的玩具

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目前用于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所装配的传感器非常昂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购买门槛。在2016年的拉斯维加斯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大会上,某豪华品牌在其演示的无人驾驶汽车上使用了4个激光传感器,根据公开资料,这种传感器的价格每个在2万美元(约合134 750元人民币)以上。

目前,除了谷歌的无人车之外,用于测试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属于中高档车型,外加这些高昂的传感器,售价肯定不菲,虽然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推广,无人驾驶所需的传感器、芯片会批量生产,形成廉价的解决方案,但依然也是普通民众难以触及的。不知道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是否会像特斯拉刚进入中国时那样,沦为有钱人的大玩具。

交通事故责任难理清

《机器人也是人》一书的作者、律师约翰·弗兰克·韦弗称:“如果我们希望让机器人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例如当我们的全职司机或给我们运送货物,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赋予他们法律主体资格。但如果按照韦弗的设想,没有情感意识的机器人该如何承担责任呢?”

假设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出了车祸,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是车主、谷歌,还是驱动汽车的算法、感应器以及所有控制系统来负责交通事故?很遗憾,现有的法律系统未能跟上现代社会、企业或机器人发展的步伐,根本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黑客入侵防不胜防

专家认为,“机器视觉”,也就是汽车识别物体并做出正确应对的能力,是无人驾驶汽车最关键的技术。但就像其他智能设备一样,机器视觉需要靠一系列程序、算法来推动。如果这套程序被黑客篡改、入侵、盗取,黑客就可能劫持车辆,进行远程操纵,用于达成犯罪目的,甚至将其作为武器使用。美国联邦调查局直接将被黑客控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归入“致命武器”。

开发出来却不能正式上路

2016年5月,加州机动车管理局正式批准:从2016年9月16开始,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在公路上进行测试。虽然很多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都已经开启测试,但显然其需要面临的测试还有很多,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还没有在路面积雪的情况下驾驶,其也无法在暴雨天保证自动驾驶的安全。

出台一套通用的无人驾驶汽车检测标准和上路方案难度极大。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无论是制定稳定性测试、安全测试甚至电路系统测试标准,都带有极大的挑战。

提出这些担忧的人并没有错,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更快速地处理信息,可以像个司机老手那样解决突发状况,它需要更安全的路况,更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就像调研机构得出的结论一样:看好技术能长远改变我们生活的人,同时也很担心特定技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据美国兰德公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总里程还很少,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对比这类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规则与法律的同步完善

人文道德也是无人驾驶要攻克的一个现实问题,因为无人驾驶汽车一旦大规模上路,以往所遵循的一些驾驶习惯甚至是交通条款都可能面临改变。可以预见的是,当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车辆混合时,会有一定的麻烦,毕竟在无理可循的道路驾驶上,每一次判断选择都有可能断送生命,而我们推行无人驾驶汽车正是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率,显然,这一点难以平衡。

虽然近一年来,“无人驾驶”已成为汽车圈的一个热词,但很大程度上,汽车厂商推出无人驾驶更多是为了宣扬自家品牌的科技感,离真正的实际应用还很远。当然无可置否,完全无人驾驶是最终的方向,早晚会实现,只是现实情况下还有许多瓶颈。无人驾驶离我们有多远?也许依旧很远,但是自动驾驶理念却早已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无人驾驶特斯拉测试
战“疫”需求急呼无人驾驶车冲上前线
心理测试
特斯拉:2017在华销售突破20亿美元
北京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试运行!你敢坐吗?
为Model 3上市 特斯拉工厂占地面积将翻番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
特斯拉2015年全年交付50580辆
心理小测试
测试
无人驾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