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2016-12-21 11:43宋顺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真实性习惯

【摘 要】长期以来,中学的英语课堂沉醉在“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中,而忽略了师生、生生之间最真实的交往互动,恰恰后者才是学习英语的最基本的途径。只有加大课堂交往的力度,让用英语交流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把英语当作语言来学,才有可能学好英语。

【关键词】课堂交往;真实性;学习目标;交往双向性;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4-0045-02

【作者简介】宋顺,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江苏沭阳,223600)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们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种异化现象,普遍存在着“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即将英语看成数理化一样的知识课。英语中出现重“笔头”轻听说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现象,就是因为学英语者没有把英语当作一门语言来学,强化它的考试功能而弱化它的语言运用功能。(葛文山,2013)这种重视英语笔试、轻视口语和听力训练的做法在苏北地区的中学尤为突出。笔者于今年2月底分别在苏北和苏中的两所初级中学就“英语课堂交往互动”的问题进行了访谈。被访谈的对象为初二年级8个班的学生。按照平时的英语学科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D四档。抽取每档最靠前的学生各2人,一共128人。详见下表:

经统计和访谈,得出的结论是:在英语课堂上,思维活跃、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是为数不多的尖子生;绝大部分学生非常适应“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思维处于抑制状态,学习消极被动。无论是在英语课上还是在课后,师生、生生之间普遍缺少交往互动式的学习。

基于上述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的教学建议:促进英语课堂的交往互动,以师生交往互动为经线,以生生交往互动为纬线,营造师生积极使用英语、和谐互动的良好氛围。以“听、说”促“读、写”,继而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得到均衡的、有效的发展。

二、英语课堂交往的概念

教学本就是一个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在对话和交往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程亮、刘耀明、杨海燕,2007)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积极参与是教学的基础,交往互动是教学的灵魂,而共同发展则是教学的目标。“教”与“学”犹如两个转动的齿轮,只有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有效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的“教”一定要符合学生“学”的需求,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认真备学生,充分了解学情,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要问在、讲在、教在点子上,指出问题要一针见血,运用策略要有的放矢,纠正偏差要对症下药。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整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注重知识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营造安全、愉悦、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师激情洋溢,坦诚相待,学生敢于展现自我,张扬个性,深入思考,自由探讨,发挥潜能,不断创新。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体现在每节课的始终。

“师生交往互动”是指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孙浩,2010)

教学情境是一种社会互动的情境,这种情境中,教师与学生间要不停地交互作用,彼此沟通。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动态连续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想要传递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至对方,并产生预期的效果。

“生生交往互动”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切磋、互相倾听、互相激励,等等。这是一种很有效的课堂手段,它包括互帮、互辨、互说、互评、互考、互看等多种形式。

英语课堂上交往互动的内容可以是一个单词的读音或是用法,也可以是对一个问题的探究或质疑,抑或是对一篇文章的解读或挖掘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问题的提出和回答难度系数较高,是实施中学生课堂交往互动的难点。在英语课堂教学的交往互动中,学生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别人的想法建议,学会反思自己的观点行为,从而活跃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思路,激发自己创新的热情。

三、英语课堂交往的“真实性”

交往互动是指“实质上”的互动而非“形式上”的互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如何判断在一节英语课上是否有真实的交往互动?笔者以为,可以从提问的人数、问题的数量、互动的时间等方面去观察和判断。同时,要判断在英语课上交往互动是否“真实”,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目标是否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具有四大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交往互动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学习目标要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学生的分层需求,能抓住重点内容,把握关键环节,促进学生在知、情、意等多领域的提升。(皮连生、刘杰,2005)

2.交往的双向性是否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若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这是不可取的。师生交往互动、生生交往互动一定是双向的。畅所欲言是一个衡量真实性的指标。教师要公正、公平,杜绝因学生成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

3.问题是否得到妥善的解决。深浅得当、切合主题的问题是真实可行的。问题不能停留在表象上,可以根据特定的对象,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比较类问题和深层次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迎难而上去化解问题则更能引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课堂上交流讨论的问题的解决程度要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真谛。

4.交往时的情感是否真实。在英语教学中,部分学生不能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英语口语互动交谈中,没有动作、眼神的交流,只是机械重复或者背诵,更谈不上情感交流。赞可夫强调:“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实行情感教学,调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力量,让情意因素和认知因素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形成善学乐学的良好心态。(余文森、洪明、张蓉,2008)

5.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每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教师都应该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记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看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这些层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结语

英语课堂上的交往互动是一种十分有效又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定会在收获英语课堂教学高质量的同时,使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人际交往等多个层面的合作品质都得到很好的塑造和提升。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真实性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好习惯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从目标入手”,设计高效课堂任务单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