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6-12-22 15:43郑东超
当代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朴槿惠缅甸总统

郑东超

DOI: 10.19422/j.cnki.ddsj.2016.12.021

一、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10月24—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系统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划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做出新的重大部署。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会强调了全党反腐决心和加强党的领导能力,为中国未来的稳定和发展夯实了基础。六中全会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决心,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全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外媒体持续报道六中全会的召开。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六中全会意义重大,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全党的核心地位,是一件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中国将继续在共产党领导下成为经济强国,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至关重要。六中全会向外界释放出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信号,中国将会建立起更加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和持续推进的反腐行动,不仅符合中国的发展需要,对世界其他经济体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习近平主席访问拉美三国,开启中拉关系新华章

11月17—23日,习近平主席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访问期间,习主席同上述三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见、座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题为“深化伙伴关系,增强发展动力”的主旨演讲。此次访问成果丰硕。在中厄两国元首推动下,中厄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中秘两国元首的见证下,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2016年至2021年共同行动计划》。中国和智利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智利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决定建立中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双边关系发展新阶段。

拉美国家虽与中国远隔千水,相隔甚远,但中国重视与拉美国家的友好关系。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丰富了中拉合作的内涵,将中拉关系提升至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亚太国家对中国的期待增高,冀望中国在推动亚太地区繁荣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向亚太国家乃至世界提出区域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地区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赢得与会国家领导人的点赞。

三、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胜选入主白宫

11月9日,举世瞩目的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58届总统,他将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毫无从政经验的总统。本次大选由于两位总统候选人相互攻讦,情节跌宕起伏而备受关注。选前美国国内普遍看好希拉里胜选,特朗普的胜选成为“冷门”事件。由于选前“押错宝”,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火速赴美“晋拜”特朗普。特朗普在竞选时提出的美国政策引发关注,如宣布叫停TPP,指责北约缺乏实用性,这些言论引起美国盟友的担忧。因此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任内最后一次出访增添了很强的安抚色彩,他重申欧洲和北约依旧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北约对美国利益“绝对至关重要”。

国际问题分析专家对本次大选预测集体失准,折射出现在美国国内政治精英与中下层民众之间利益裂痕加大。尽管特朗普获得306张选举人票赢得了大选,但他将面对着被撕裂的美国,如何弥合美国民众极化的立场,团结民众,将是特朗普当选总统后面临的挑战。至于特朗普胜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笔者以为中美关系大局不会受到较大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两国关系不会因一事、一势、一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对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而言,有可能会加大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博弈。

四、韩国“亲信干政门”持续发酵,朴槿惠执政前景堪忧

自韩国媒体曝出韩国总统朴槿惠亲信涉嫌干政后,在韩国政坛引发地震。其后,该事件持续发酵,各方纷纷向朴瑾惠“逼宫”。在野党对朴瑾惠穷追猛打,联合向国会施压,要求弹劾总统。朴槿惠所在的新国家党也显露临阵倒戈迹象,党内已经有要求朴槿惠退党的声音,急于与其划清界限。韩国检查部门启动调查程序,认定朴槿惠涉嫌共谋作案。韩国民众反弹情绪高涨,连续四次在首尔市中心举行万人“倒朴”集会,高举“朴槿惠下台”的标语,要求朴槿惠对亲信干政事件负责。朴槿惠的支持率断崖式下跌,跌至10%以下。韩国宪法规定现任总统享有总统豁免权,无法对其起诉,但不排除朴槿惠卸任后立即遭到起诉的可能。

一时间,朴槿惠四面楚歌,遭遇上台以来最大的执政危机。她本人对此次事件表面上态度诚恳,向全体国民致歉,并表示积极配合检察调查。但她并未彻底言败,继续行使总统职权,加速返回“常态步伐”,不甘为人“鱼肉”。朴槿惠的遭遇在韩国政坛并不鲜见,韩国很多总统高开低走、难得善终,让外界再次看到韩国总统职位的高危性。目前来看,在内外交困下,朴槿惠难以安稳度过余下的执政任期,即使能够在风雨飘摇中残喘剩余任期,但其在内政外交上也恐难有大作为,将染以悲情色彩卸任总统职务。

五、联合国马拉喀什气候大会召开,商讨《巴黎协议》落实路线图

11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届缔约方暨《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举行,这是《巴黎协议》达成以来国际社会举办的第一次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时隔五年重返非洲。大会讨论的议题主要有《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后续谈判路线图和时间表;督促各国按照《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多哈修正案的规定,提高2020年前的行动力度,落实自己的承诺,为《巴黎协定》的实施奠定政治基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应对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援助,特别是审议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的落实情况;审议各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的行动情况。会议通过了《马拉喀什行动宣言》,重申支持《巴黎协定》。

此次大会是对探索落实《巴黎协定》的重要开始,尽管在发达国家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但会议的召开展现出国际社会的团结精神。中国谈判代表团在会议中做出“四个不变”的表态,即中国气候政策立场不变、中国谈判原则不变、中国减排行动力度不变、国际气候合作方向不变。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超越自己的国际法律责任,履行大国道德责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既无强制减排的国际法律责任,又无援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义务,但却充分尊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充分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做出了力所能及的额外贡献。

六、缅北爆发冲突,中缅边界安全引担忧

11月20日,缅甸部分民地武与政府军在缅北地区临近中缅边境的缅方一侧发生交火,最终被政府军击退。冲突造成至少8人死亡,29人受伤。此次冲突靠近中缅边境,部分缅甸边境民众为避战进入中国境内,冲突地区有零星流弹落入中国境内。据中国外交部证实,一名中国边民手臂被流弹击伤。中方已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采取措施加强边境管理,保护中国边民人身和财产安全。

2015年10月15日,缅甸政府与八支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签署停火协议,标志着缅甸和平进程取得历史性进展。2016年10月15日,缅甸首都内比都举行了全国停火协议签署一周年纪念大会,而此轮武装冲突无疑给缅甸的和平进程带来打击。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的主要目标就是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达成和平协议,接连不断的武装冲突却为缅甸的和平蒙上了阴影,结束这些充满复杂因素的武装冲突可能将需要数年时间。并且,此次缅北冲突已经影响到中国边民的安全。中国作为缅甸邻国希望缅甸国内和平稳定,但如果缅甸国内冲突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本国安全。

七、新西兰爆发强震,中国救援同胞赢赞许

11月13日,新西兰发生7.8级强烈地震并伴随多次余震,造成两人死亡。震中位于新西兰南岛城市汉默斯普林斯东南20公里,震源深度为16公里。面对震情,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以保护中国在新公民安全为第一要务,启动应急处置机制,针对留学生、中资人员和游客,及时排查、响应求助、制定有效救助方案,同时与新方保持联系,迅速发布安全警示等,采取多种形式全力救援中国受困灾区同胞。在使领馆的努力下,125名受困凯库拉地区的中国游客已全部安全转移至克赖斯特彻奇市。

在此次新西兰强震中,中国驻新使馆第一时间掌握中国公民在新的安全情况,并租赁派遣直升机赶赴第一现场,将中国公民从震区安全移出。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中国出国留学、经商、旅游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多,海外利益也随之增多。面对政局动荡、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中国海外利益保护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的问题。此次快速救援行动,反映出中国有能力保护海外人员的安全。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朴槿惠缅甸总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总统害羞了
朴槿惠坐牢半年无人探视
在帕劳见证总统就职
总统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