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

2016-12-22 02:33王玉兰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鸦片危害教学内容

王玉兰

第一次上品德公开课,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得到了锻炼,收获了一些经验却是非常珍贵的。尤其是听到专家的点评,感到辛苦很值得。回顾备课和上课的过程,心底生出三点感想。

一、合理地选择与取舍教学内容

品德课我不是一个行家,尤其是对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我更是知之甚少。因为无论选哪一课对我而言都是一种挑战,所以我没有精挑细选适合自己的有把握的内容。也许是无知者无畏。当时在确定上课的题目时,我根据上课的进度选择了《鸦片的背后》这一课。但是,当上课的日期接近时,我把上课的内容告诉了我家先生——一位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却受到他的严厉批评。他告诉我这一课的内容很深,又没有趣味性,中学老师上公开课都不选它,我选它纯粹是自讨苦吃。当时我有些后悔,曾想过要不要更换教学内容,后来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我。

上课的内容确定后我就开始解读教材。品德教材上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不算少,从鸦片的危害、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到清政府的腐败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如果让学生就书上的内容去泛泛了解那段历史,学生不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那段历史毕竟很遥远,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虽然这一课的重点是爱国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爱国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如果仅仅是标语口号式的说教,没有厚实的土壤去“生长”,那么其价值就太小了。而就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毒品在社会上并不少见,吸毒人群也并不少,而且有不少青少年学生也吸毒。据有关人士透露,我们连云港市也有不少初中学生在吸毒。毒品正在摧残我们祖国的未来。从现实出发,我把本来想在第一课时就要学习的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全部舍弃了。把它们都放到第二课时,用于进行爱国教育。而第一课时,只突出英国用鸦片侵略中国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庆幸,如果我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学习很多内容,看起来课的容量大,内容很丰富,但是这样的课“眉毛胡子一把抓”,可谓是走马观花,什么也抓不住。

二、教学目标定位要切合实际

确定了教学内容为教材上54、55页的图文后,知识和情感目标就变得非常明确了,就是让学生深刻认识鸦片的危害,对毒品深恶痛绝,发自内心的抗拒鸦片和仇恨走私鸦片的英国。合理的恨其实就是一种正确的爱。小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家庭也是爱国。

这一课的能力目标我的定位是比较高的。根据我自己班级的学生擅长合作研究和表演的特点,我把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自己阅读、理解、使用资料的能力和借助历史故事、图片、表格等分析历史事实并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确立这样的目标,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动脑研读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动口展示自己的研究收获并能教育自己。

但是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未必适合其他班级。在使用另一个班级试上时,考虑到他们班学生探究能力和表现能力要差一些,而且课前也没有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所以我把能力目标删去了大半,基本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试上看上去很顺利,听课的老师也觉得很好,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我很愉快地接受大家的意见,把能力目标又加上去了,但是却没有拿本班学生试上。因为我的学生只有56人,是不能分成两半,一半试上,一半用来上课的。

就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我一直想突出爱国和社会责任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很想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但是我发现整合到一处后显得混乱,而后面的目标还是这个,倒不如根据社会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目标了。从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是一种合理的做法。

三、教学流程的设计要简洁,可操作性强

第一板块——导入是一个铺垫,因为跟前一单元没有联系,必须联系上册书的内容,所以我设计的一个话题是“你觉得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事情值得骄傲?”然后话锋一转谈到鸦片,引起学生的好奇:鸦片怎么会造成中国历史的转折?

第二板块——了解鸦片的危害。这一板块由两个问题构成,问题1:大量吸食鸦片有哪些危害呢?问题2:为什么当时中国有那么多人吸鸦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认识鸦片的危害,并以合理的方式展示给大家。这是一个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要对了解的知识进行加工,通过身份角色的转变,能真正体验历史,走进历史,打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这也是一个能力增长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个学生探究展示的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学生和点拨提升认识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的角度去研究问题,这是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展示遵循从点到面、渐次展开的顺序,即鸦片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各个方面的危害不断扩大范围的顺序,这个认知遵循小学生的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规律。

第三板块——英国为什么大量往中国走私鸦片。这一板块是从第二板块走到它的背后,显然是进一步深入探究。这一板块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时使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频,并用语言、文字创设情境以及展示图表等方式,让学生在看一看、议一议、算一算等活动中,逐渐认识英国大量走私鸦片的侵略本质。

回忆上这节课的情景,我发现课件做的很实用,做成一个框架,与其他几张幻灯片链接起来,无论学生展示哪一部分内容都能随机展示,老师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适时穿插评价、采访和图片展示等,让学生的展示变得灵动活泼。整个流程设计可操作性很强。

纵观本课的教学,感觉做的较好的有两点:一是教学思路清晰,突出重点;二是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知识、情感、能力多维目标的整合,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不足之处:品德课更注重情感目标的落实,这一课没有上出那种激情澎湃,学生也没有那种意气风发的感觉。或许跟这一课教学内容有一点关系,也可能与我自己过于理性有关。

(责任编辑 曾 卉)

猜你喜欢
鸦片危害教学内容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鸦片种植与甘青社会经济互动(1928—1937)
药+酒 危害大
毒品极其昂贵,为何晚清穷人也抽得起鸦片
基于“鸦片泛滥”的史学阅读及教学价值追寻*——以《鸦片利益链条上的中国人》的探究为例
酗酒的危害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林则徐禁鸦片抗外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