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推杯就盏

2016-12-23 06:47
湖南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晓风张良韩信

与书,推杯就盏

张昂波

放假了,远方去不了,在苟且中也要活出诗意来的我开始无事翻书,于是,那些旧书,又多了些况味。

体有疾无碍,心有忧可解。再读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虽然一直以来大家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这本书我还真是读第二遍都没有觉得乏味。尤其读到她写诗词中“酒”的意象,读着读着,便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恍惚中,曹操李白柳永苏轼都来了,我与谁推杯就盏合适呢?想起儿时,父亲是好客之人且颇胜酒力,所以凡是来我家的客人往往走着进来,摇着出去。而父亲喝多了后也一改往常的铁面黑脸,傻笑着跟我们吹牛打诨,总结战果,展望未来,一脸满足。我也奇怪自己一个女孩家,偏生就喜欢父亲身上那喝醉了的酒味,偏生还喜欢坐在酒桌旁听他“把酒话桑麻”。如今父亲渐老,不那么好斗了,但他年轻时醉酒的帅气我依然记得。如今,或许父亲即使喝着再好的酒,遇到岑夫子、丹丘生似的知己,也再无法将酒意化作诗情。但这又何妨?读到了这样的文字,我就想和他喝一杯,就想继续看他“指点江山”帅气的模样。

再读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晓风老师的国学讲堂》,想着能在家乡有一间平房,春风穿户,夏雨叩窗,该有多好!房子里要有老船木的茶台,茶嘛,生普就好!冰岛、老班章、昔归、倚邦,就这“四大美女”轮番伺候着……书,还是要很多很多,即使不读,把它当作装饰,心情也是极好的!晓风先生有国学大讲堂,我在学校也有一个“国学小讲堂”,虽一直觉得自己依然浅薄,但边走边学的我渐渐也摸到了点门道,有了些许成就感。这成就感来自于校园里孩子们对我微微鞠躬、叫我“昂波老师”的时候;来自于一个三年级孩子受伤后清创不哭、缝针不哭,最后想到父母会担心,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时候;还来自于孩子们用中国式读书法轻松愉快地吟诵“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时候……

再读《史记》原版,这缘起于我家先生推荐的mooc网络视频课,课程中受教于一位台大历史学教授——吕世浩老师。在吕老师的课中,他教学生如何用思辨的态度对历史进行思考,从历史中启发智慧。而学历史就是要思考前人如何解决问题,又各自得到什么结果。读历史更有意思的是当读到一个大事件的时候,你已然知道了它的结果,就要回过头来问自己:如果你是历史中的他或她,你会如何做?

于是,我对《史记》产生了兴趣,斗胆翻开皇皇巨著,读到写张良的“圯桥纳履”一段,觉得张良确实能忍啊——一糟老头当面故意把鞋子扔河里让捡上来就够过分了,捡上来了,还要跪下闻着他的臭脚丫给他穿上——这对于出身贵族的张良来说,确实不易。但他最终因为忍得,得了黄石公的真传《素书》,后张良因得此兵书真传助刘邦夺得天下,得善终被封留侯。《史记》中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也能忍,忍得胯下之辱何其难啊!有人说韩信的忍是为私,而张良为公;张良忍得贵,而韩信忍得贱;韩信功利性太强,心态不对,而张良是贵族气质使然,令人心生敬意……而我却读到了韩信的无奈——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这份成长的经历与张良的世代贵族、书香世家怎可相比?而如果把我放在他当时的位置,处在那样的境遇时,又会如何?

回到现实,想到我们的老师,常常会对一些家长的行为难以理解,诸如不看孩子作业、不签字、不关注孩子的成长、简单错误都发现不了……但是,要知道,也许他们借钱来装修的米粉店刚被叫停,不知道下学期孩子的学费在哪里;也许他们正面临着工厂的裁员,明天就得再去找工作……而他们能带着孩子在身边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大的努力了!尝试着去理解——因为理解,所以慈悲;因为理解,彼此方能救赎。

无事翻书不语,有言振笔直抒。起身推窗望远,一片葱茏。

(作者单位:株洲市六0一中英文小学)

猜你喜欢
晓风张良韩信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张良受书
雷家民作品
张良拾鞋
追韩信
雷家民作品
张良拾鞋
遛狗
韩信“背水阵”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