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2016-12-23 02:58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88
低碳世界 2016年33期
关键词:悬浮物海洋生物海域

于 音(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88)

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于 音(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北京市100088)

围填海工程是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直接表现,它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但同时也破坏了海洋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围填海工程会吞噬大面积的生态湿地,另一方面它也会减缓海流流速,加速海底淤积,改变底质成分,最终影响像滤食性贝、底栖类等生物的养殖栖息环境,造成海区自然环境的过度退化。文中就以某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S围填海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工程施工建设中对水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湿地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各种影响。

围填海工程;海域生态环境;水环境;湿地;影响

围填海工程在国内各地临海城市都有建设,但各地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损失评估却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没有考虑海洋的整体性与流动性特点,长久以来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累积性伤害。为此,在未来的围填海工程建设中应该加入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分析,做到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施工对海洋环境所造成的损害,达到区域用海优化目标,制定系统的、全面的海洋开发规划。

1 S工程项目简介

1.1 工程项目概述

S工程项目位于当地省内滨海经济开发区北部,某海湾南岸,距离市区30km,为了达成省内所颁布的《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经济区草案》,该省打算启动S工程,建造一心、两区、三基地围填海经济区工程体系。其中“一心”就是指环海湾区区域交通及物流枢纽中心;“两区”指以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为主的核心示范区,力图打造生态旅游与宜居新环境城区;“三基地”就是指职业教育基地、国家级生态旅游基地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S工程也期待打造以生态旅游度假区整体布局为主的“一轴、两区、多组团”空间结构,它就包括了以海港路两侧所形成的中央发展轴与视觉景观轴(一轴);欢乐海(一区);以及以滨海旅游组团、居住组团为主的多功能区(多组团)。工程项目整体规模相当之大。

为了加速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S工程所采用的是基于疏浚挖泥位置的吹填施工,它主要采用2000m3/h大型绞吸式挖泥船,配合泥泵与排泥管道系统进行吹填工程实施。同时,为了满足技术需要,还实施了分区域分阶段吹填方式,配合吹填区与形成工程陆域设计场地,这也加速了陆域整体形成的进度。

1.2 基于S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内容分析

S围填海工程项目会对当地还与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为了确保地方海洋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利用,同时确保海洋主导功能,文中也根据工程影响探讨了多项主要环境因子的实际变化状况,主要分析施工运营阶段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各方面影响。

2 S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分析

2.1 S围填海工程施工期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概述

该工程围填海造堤所形成的陆地面积达到3205.83hm2,它的陆域主要组成包括了围堰、隔堤建设以及疏浚吹填。从施工运营期整体来看,S工程对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影响就来自于上述的吹填、围岩及码头建设影响,它们促使海域悬浮物浓度明显增高,对水质与生态环境影响颇大。具体来说,水体中悬浮物浓度会随施工进程而不断升高,它的提高促使水体中沉积污染物溶出率的升高,造成局部水域水质污染物浓度的同时升高。当施工进入疏浚开挖进程,海域内底栖生物的栖息环境会被彻底改变,这会造成疏浚区域内底栖生物的大量死亡损失。

2.2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该工程项目部分区域位于当地渔业水域,所以工程实施对渔业水域功能的破坏非常明显,正如上文所述,它对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底栖生物的危害最大,使许多底栖生物丧失了栖息地。按照工程项目规划方案,该工程需要围填海造陆地26km2,设计3处疏浚区,疏浚区总面积达到14km2,在填海和疏浚施工过程中,区域内的海洋生物95%以上都会死亡,而且填海区域对原海洋生态环境会造成永久损失,许多生物链体系无法恢复,疏浚区方面的海洋生态环境可以恢复。但总体来看,它对区域内底栖生物的危害损失率可以达到100%。以下给出该地区工程所造成海洋生物损量数据表,如表1[1]。

表1 S围填海工程各个施工阶段海洋生物资源损失量数据表

3 S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分析

S工程主要对施工区域海域所存在的人工湿地产生影响,文中依然从施工期来展开影响分析。

3.1 对人工湿地的主要影响分析

S工程项目周边海域湿地主要以人工湿地及河口湿地为主,由于围填海工程占用了当地大量的养殖池塘、滩涂区以及盐田,所以施工过程基本改变了海域区域内的自然属性,对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发生改变,某些施工范围内的潮间带生物会被永久性填埋,特别是溢流口附近水质悬浮物浓度会不断升高。同时在运营期间,围填海后的海堤部分也会发生近海域涨落潮平均流速变小现象,特别是对海堤岸线夹角区域的人工湿地及滩涂区会产生基于淤积物质及底质类型的完全改变[2]。

3.2 施工期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变

由于S工程采用了吹填造陆技术来实施海口疏浚,所以疏浚及吹填作业对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生物链产生破坏,特别是在溢流口也极易发生吹填管道破裂风险,导致大量包括底栖生物在内的多毛类、贝类等活动能力较弱的海洋生物遭受窒息环境而死亡。再一方面,工程施工过程中还会造成人工湿地系统局部悬浮物物质的浓度陡增,导致悬浮物呼吸器官的严重堵塞,最后大量窒息死亡。当然,在工程竣工后,人工湿地系统的该方面影响会完全消失,系统生态恢复正常环境[3]。

4 总结

通过S围填海工程的实际考察发现:①施工过程伤害了底栖生物栖息环境。因此为了更好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水质环境,应该尽量选择秋冬季进行施工,以避开底栖生物繁殖盛期;②S围填海工程运营期会产生大量工业及生活污水,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排放处理,避免局部污染对整体海域环境的压力影响,尤其是要避免赤潮现象。文章中仅仅对围填海工程所造成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危害作出了局部分析,实际上它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很多,也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全面深入该课题,以求得更多收获。

[1]张明慧,陈昌平,索安宁,等.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2(8):1509~1513.

[2]曾继平.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以潍坊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12:46~66.

[3]马 军.大连围填海工程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35~41.

X820.3

A

2095-2066(2016)33-0010-02

2016-11-10

猜你喜欢
悬浮物海洋生物海域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遗落海域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海洋生物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废水悬浮物国标检测方法的修改建议
压裂返排液中悬浮物去除的室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