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2016-12-23 17:15时晓楠
商情 2016年42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改革

时晓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日趋向多元化发展,行业对视觉设计类人才的需求也趋于应用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已不能适应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本课题主要研究应用型本科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改革方法、思路及模式,探索在人才需求转型的时代大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 应用型 改革

一、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必然性

本课题改革研究项目将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交叉性特征凸显,国内高等设计教育中课程设置与现实人才需求存在隐性缺陷,面向产业的“创意设计到创业实践”实践教育不足,产学分离,学生学习理想化而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背景下,借鉴国外设计教育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目标,将专业改革聚焦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意型、创业型为核心的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色育人机制改革思路

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意设计到创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法,组建“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创业领袖”领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实施“校内教学﹢企业实践能力提升”为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力、创新力、适当的商业经营能力为核心的特色创业育人模式。旨在解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过去传统做法“重创意,轻实践,不重视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培养模式,为今后艺术设计培养探索出一条“从创意设计到创业实践的全过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法。

1.构建培养学生的设计力和创业力为核心的特色互动育人机制。围绕应用型创意和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管理方法,逐步形成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导向,“学-产-学”为教育主线,创意能力、工程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色互动育人机制,建成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综合素质培养与专业能力互动、理论学习与设计实务相联动的教育模块,强化创意与工程实践、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缩短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适应周期。

2. 组建“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创业领袖”领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为确保创意和创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法的实施,践行产学互动教学,提高创意和工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设计实践锻炼,结合本校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优势,组建学术骨干+企业专家合作的“实用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的校内教师主要负责课堂内外学生创意能力和基本工程知识的培养,“教学团队”中的企业设计师、工程师和创业领袖主要负责校外工程实践、在线设计活动和校内设计成果的产业化和创业能力培养。校内外教师相互交叉,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意工程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3. 建立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3.1实验区人才培养思路

注重协调4个关系,实现2个结合。即:协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统一性与多样性这4个方面的相互关系,最终实现“艺术与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2个结合,培养具备有艺术与科学、工程与人文相结合,并兼有适当的商业经营能力的应用性创业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

3.2实验区人才培养方案

①强化艺术与工程结合、学校课程与企业实践相渗透。按照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理念,提出“二个结合”的基本思路,即艺术与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目的是使学生艺术知识与工程知识互相交叉,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习与创业互动,为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奠定综合素质与基本能力。

②以夯实基础与学-产-学为主线,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培养方案中,打破传统艺术类专业纯以课堂理论与虚拟设计教学为主的思维,提出以企业设计教学环节作为实践突破口,校内理论与企业实践教学并重的改革构想,制定出以在线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企业真题设计训练、毕业设计为实践教学环节主线,写生实习、传统工艺实习、设计竞赛、毕业实习相辅助的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以优化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①课程设置重建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学科的交叉,为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提供保障。优化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方法,本着基础理论够用、工程训练扎实、突出专业设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删、并、增”原则,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如将某些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去掉,形成新的具有学科交叉知识的教学内容并编写部分有专业特色的教材。

②教学内容突出素质与技能结合,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化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实践必须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提高学习效率,缩短了育人过程。为此,从2014级开始,创新实验区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艺术设计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将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3.4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①以基本技能实践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

在以往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往往忽略了“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与产业前沿相结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着眼于“课程设计”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毕业设计以及专业发展的直接影响力,努力探索出了一套以课程设计为核心,与其他实践环节相结合的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专业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每学期都设置与专业学习进度相适应的课程设计,在进行毕业设计前,要通过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五次课程设计练习。其中第一、三次课程设计需要学生通过命题创作分别达到对二维、三维技术的熟练;第二、四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通过自选创作独立完成一部兼具艺术与技术的平面设计与新媒体设计;最后一次严格按照当前的商业制作流程标准来要求,规定学生结合实际项目、市场需求完成具有专业水平的二维、三维或结合的新媒体作品一套。由虚拟的课题设计到企业真题真做的循序渐进过程,使学生完成由单纯的技术掌握到综合的创新应用的升华。

②搭建“创意和工程实践基础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

根据“人人参与实践,人人均能创新,人人喜爱设计”的理念,设立创意研发中心,建设创新教育网站,为创意和工程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基础平台。

创意实践中心是一个集校内实训、设计体验和专业论坛等为一体的实践平台,从功能上分为创意实训坊和专题设计坊两大块。创意实训坊主要负担创意能力培养任务;专题设计坊是对外合作的平台,主要负责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中心人员由创意和工程实践教学团队成员组成,并每年吸纳一定量的优秀本科学生。创意研发中心定期对学生开展设计表现、创意创新和工程设计等专项培训;不定期举行大师讲堂、设计专题交流会和创业论坛以及在团队教师带领下完成各种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等。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实习的正常安排,节约了实习开支,也为将来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学-产-学一体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创新教育网站又称之为设计第二课堂,目的是使学生更方便地接受资讯,拓展思维,能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创新设计、实际项目和创业活动中,并能更好的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站有选择性的接受设计任务和提交作品,在设计论坛中进行交流讨论。

③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和文化艺术节”活动

创新实验区将每年定期举办的科技创新与文化艺术节,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意设计活动(记课外学分);同时专业不定期举办个人设计作品展、课程作品汇报展、课程设计作品展和毕业设计作品展等,打造浓烈的设计氛围。

由此,实行的“专项培训—校内外竞赛—校企教学团队—企业在线项目”运行机制,将创意、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四年学习整个过程,调动了学生施展创新设计才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了学生发展的动力和路径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商业经营能力,实现创意与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缩短毕业生与社会(企业)的适应周期。

三、结束语

现代设计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大趋于实用性,应用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改革是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必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的不同环节应始终与行业需求为导向,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改革创新求异,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法经过三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将探索出以“产学合作互动教育为主线,突出创意能力和适当商业经营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创意、创业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袁伟静、王兴彬、杨晓萍.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

业特色化发展的研究.美术教育研究.

[2]谭有进.诉求分化表现协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在关系

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5-17.

[3]张强.论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问题与

变革[J].美与时代(上).2016(02):102-103.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学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