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中职新生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2016-12-23 17:49白雪松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2期
关键词:衔接策略中职数学

白雪松

【摘要】大多数进入中职对口的学生,数学基础较薄弱,数学学习过程更是举步维艰.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动建构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从初中跨入中职的学习过程中,数学学科的衔接教学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就做好中职对口新生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探讨了相应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渡过学习数学的困难期.

【关键词】中职数学;对口新生;衔接策略

中职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中职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中职新生虽然对中职学习充满期望和好奇,想学好数学,但通过一个暑假的松散之后,已经把一些基础知识忘到九霄云外,因而中职新生阶段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因此,刚从初中升上中职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数学难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搞好中职新生数学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职数学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我们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解决对策.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数学教学衔接打好基础

提高学生对初中、中职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让新生初步了解对口数学学习特点,给学生讲清对口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中职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中职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中职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面对活生生的人和事,任课老师必须首先对班级的整体基本情况做大致的了解,新课前应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初中知识认真地梳理一遍,并及时做一次摸底考试,由反馈信息,找出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补差措施.这样的教学衔接过渡自然,融合学生心态,学生易接受,对克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的盲目性、片面性、随意性,及提高新课的教学质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实际中,我们应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职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中职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中、中职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区别化教学

新课改下的初中学生与中职教师熟悉的往届学生相比,在运算、演绎推理能力,解题规范化和思维严密性等方面都有所下降.而对口数学中许多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函数等,对中职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如课时安排上要增加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多注意形象性、直观性.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学中,由于集合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也没有严格的定义.因此,教学中应抓住集合元素等特征,通过举出大量的实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比较、归纳得出集合概念.再举出一些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集合的概念.这样,大量的例子不仅巩固了集合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集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炼出集合元素的基本特征.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概念,而且能很好地加以应用.

三、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中、中职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在中职数学学习过程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中职可能不成立.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归纳,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根据中职数学教材和“中职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补充初中、中职数学的脱节内容,如立方差、立方和公式,十字相乘法,不等式及二次函数的进一步拓展内容等,从而弥补了初中、中职教材衔接时出现的知识内容的断层.又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数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等.有些内容还是初中学生根本没学到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中职对口数学学习的要求.

四、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根据中职课程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学生自己.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会学生怎样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等,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用“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中职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到中职这个学习台阶.教师做到“知己知彼”,逐步完成自己确立的过渡复习目标;学生扎实掌握了“双基”知识,适应了教师、教材、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一定会消除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2]汤姆林森,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衔接策略中职数学
小学数学新知与旧知衔接常用策略
高校财务与责任预算体系的衔接问题
试析做好“小升初”衔接教学
基于分类分层次教学模式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管理分析
浅析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中考命题变革推动初高中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的落实
谈中高职英语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