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贸易现状及其潜力分析

2016-12-23 20:31丁广伟
西伯利亚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蒙古中国贸易

丁广伟

摘要: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与沿线国家贸易现状及潜力对经济走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二元边际分析方法,将我国对蒙古、俄罗斯2005—2014年出口货物的HS-6位数据进行二元边际分解,可以发现我国对蒙、俄的货物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十年间集约边际对出口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92%以上。利用我国19个重要贸易伙伴2005—2014年的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可对影响我国与蒙古、俄罗斯贸易的因素及其贸易潜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对蒙古的出口及双边贸易效率较高,效率均值都在0.94以上,而中俄间效率则处于较低水平。为挖掘中蒙俄间贸易潜力应采取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自贸区谈判等措施。

关键词: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贸易;中国;蒙古;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F752;F753.11;F75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6)05—0045—09

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经济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2014年9月11日,中、蒙、俄三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愿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进行对接,共同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2015年7月9日,三国共同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明确了三方联合编制的《规划纲要》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不仅深化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且将互利共赢的周边外交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战略规划纳入一个整体地区发展框架中。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蒙俄睦邻友好伙伴关系日益密切,彼此间经贸往来也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对蒙古和俄罗斯的货物出口额从2005年的3.19亿美元、132.11亿美元分别增长到2014年的22.16亿美元和536.77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为24.04%和16.86%。因此,了解当前我国对蒙古、俄罗斯出口贸易现状、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及双边贸易潜力等问题将丰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内涵,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很多学者已多维度地对中蒙俄经贸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关于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贸易合作现状,能源合作机制及其限制因素、战略意义;(二)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三)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李俊江、宋博认为中蒙贸易以垂直的产业分工为基础,中国出口到蒙古的产品主要为工业制成品,自蒙进口的主要是矿产品和畜产品等。张猛通过研究发现中俄贸易集中度较高,矿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是中俄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张磊概述了能源合作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产业合作、区域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关联,归纳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能源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郝宇彪分析了影响中俄贸易的主要因素,认为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中俄双方直接投资规模及俄罗斯对外开放度等因素影响着中俄贸易发展。于洪洋、欧德卡和巴殿君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既可以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丰富国际能源进口渠道,又可以推动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张磊对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了路线界定,认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路线主要是:(1)京津冀—二连浩特—蒙古乌兰巴托—俄东部铁路网;(2)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的赤塔等。

从研究方法来看:石艾馨、李娇主要运用TCD、RTA指数分析了中俄贸易结构及发展趋势。张英运用1989—2010年中俄贸易数据构建引力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潜力问题。胡玮薇、梁丹辉、李志强和李婷婷运用三元边际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对俄罗斯水果出口贸易。关于中蒙俄经贸的研究主要是运用TCD指数、RCA指数、RTA指数、贸易引力模型、三元边际分析等方法。

从现有研究来看,鲜有对我国出口到蒙古、俄罗斯的货物进行结构性分解,这也就不能透彻分析我国对蒙、俄出口现状及出口增长动力。另外,关于我国与蒙古、俄罗斯的贸易效率及潜力的研究也比较少。

新一新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沿着两条路径实现,即集约的贸易边际和扩展的贸易边际。集约的贸易增长是指出口贸易增长主要依赖于现有出口企业及出口产品在单一方向上量的增加。扩展的贸易增长是指一国出口增长依赖于新的企业出口以及出口产品种类的扩张;若出口主要依赖扩展边际的增长,则出口增长的质量相对较好。关于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研究主要有集中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结构分析以及二元边际影响因素等方面。K·康通过对中国台湾与韩国的贸易数据分析,发现二者在促进出口动力方面扩展边际的作用要远大于集约边际。阿米提和弗罗因德运用1992年以来HS-10标准下的中国对美国出口数据,经过二元边际分析发现,中国对美国出口主要是依赖集约边际。帕切科和波罗拉通过研究发现出口增长主要源自集约的边际(86%),但在发展中国家,扩展的边际正在提升。钱学峰、熊平分析了1995—2005年中国出口数据,发现中国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进行增长,并进而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现有文献关于贸易潜力、效率等问题的研究大多是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李豫新、杨萍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新疆与周边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效率。谭秀杰、周茂荣通过运用13个国家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及影响因素。

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首先依据新—新贸易理论,将我国对蒙古、俄罗斯2005—2014年出口货物的HS-6位数据进行二元边际分解,得出我国对二者出口的现状及增长路径;然后,选取我国19个重要贸易伙伴国2005—2014年的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蒙俄贸易的因素,以及双边贸易潜力和效率等问题,进而提出关于构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相关建议。

二、理论模型及数据来源

(一)理论模型

1.二元边际模型

本文研究主要借鉴胡默尔斯(Hummels)和克列诺(Klenow)的方法,根据企业异质性理论,构建集约边际(IM)和扩展边际(EM)。针对本文具体研究,考虑中国(j)对目标国(m)出口时,以K国(指整个世界)为参考国。

集约边际(IM)计算公式如下:

2.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科普曼斯(Koopmans)最早提出技术效率这一概念。法雷尔(Farrell)(1957年)在研究有效性问题时,开创性地提出前沿生产函数。艾格纳(Aigner)、洛弗尔(Lovell)和施密特(Schmidt)(1977年)还有米尤瑟(Meeusen)和伯洛克(Bro-eck)(1977年)分别提出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然而,早期的随机前沿估计方法只能得到样本的平均技术效率或时间不变的样本技术效率。巴特斯(Battese)科埃利(Coelli)(1992年)提出的时变衰减模型(TVD)解决了样本技术效率时间变化问题。米尤瑟(Meeusen)和伯洛克(Bro-eck)(1997年)将生产函数中随机误差项分解为随机误差项v和非负的技术无效项u,用于分析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效率问题。其中,v用于估计生产过程的外界随机冲击,u用于估计其他不可观测的非效率因素。贸易规模可看作是国家间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等变量的函数,因此也可以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贸易潜力。

随机前沿模型具体表达式:

在设定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时,本文借鉴阿姆斯特朗(Armstrong)(2007年)做法,引力模型中仅包含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语言、边界等短期不易改变因素,而将自贸协定、经济自由度、汇率制度、外商投资等人为因素作为非效率模型内容。本文模型形式如下:

(二)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1.数据来源

关于我国对蒙古、俄罗斯货物出口的二元边际分析,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2005—2014年间中国向蒙、俄出口货物的HS-6位贸易数据,共计18万余条数据。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数据主要选自四大洲的19个国家,分别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智利,欧洲的俄罗斯、德国、法国;非洲的南非,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蒙古、伊朗、土耳其。选取上述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在于:(1)根据近年我国货物出口增速在国别上的排名。(2)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原则;(3)鉴于研究对象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在贸易国选取上也对其他五大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加以考虑。时间跨度为2005—2014年。

2.变量说明

经济规模(LNGDP)。一国的GDP反映其经济规模,当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时,其对外贸易量也随之提高。在此我们利用外国GDP与我国GDP的比值表示经济规模,这样更能反映国家间的经济规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人口规模(LNPEO)。人口规模对国际贸易具有双面影响:一方面,一国人口增加将会细化国内分工,国际贸易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一国人口增加,对产品需求将会上升,增加国际贸易。在此我们用我国人口数量与外国人口数量之比反映人口规模。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地理距离(LNDIS)。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两国间的贸易成本将会上升,两国间国际贸易将会减少。本文将目标国首都与北京的空间距离定义为地理距离。数据来源于CEPILL 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

语言、边界(BAN、LANG)。两国相邻、语言相通可促进国际贸易。在此引入共同边界、共同语言两个虚拟变量,若两国有共同边界取值为1,否则为0,用BAN表示。若两国有共同语言取值为1,否则为0,用LAN表示。数据来源为CEPI-LL BACI国际贸易数据库

经济自由度(LNFREE)。国际贸易易受多边体制和双边协定中非关税壁垒、国内行政干预等的影响,在此引入传统基金会出版的经济自由度指标,该指标涵盖了一国或地区的金融自由、商务自由、政府规模、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财政自由、货币自由、知识产权和腐败等9个方面的综合得分。运用目标国与我国经济自由度得分之比衡量经济自由度,用FREE来表示。

汇率变动(LNRATE)。一国货币贬值将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其进口。2005年以来,我国汇率制度经过多次改革,人民币不断升值,并且近年国际金融持续动荡,汇率变动较大。因此,有必要将汇率变动纳入考虑范围。原始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由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度均值与间接标价法下的目标国货币对美元的年度均值相乘,得到人民币对目标国货币的汇率,用RATE表示。

对外投资(LNFDI)。依据小岛清的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丰富的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因此加入外国在华投资变量,用FDI表示,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自贸协定(FTA)。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双方贸易自由化,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彼此间国际贸易。因此,引入自贸协定这一虚拟变量,若双方已签订自贸协定则为1,否则为0,数据来源于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用FTA表示。

外部冲击(SHOCK)。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外贸出口下降16%。因此,有必要引人外部冲击这一虚拟变量。在2005—2014年间,中国外贸受外部冲击较大的主要是2008年金融危机。由于影响具有时滞性,因此规定,若年份为2009年,则为1,否则为0。用SHOCK表示。

三、实证分析

(一)中蒙俄经贸现状

1.中国对蒙、俄出口概述

我国已连续多年为蒙古、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时俄罗斯也是蒙古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中蒙俄已互为彼此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近年来,我国同蒙古、俄罗斯间的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由表1可知,中国对蒙、俄的出口额从2005年的3.19亿美元、132.11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22.16亿美元和536.7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04%和16.86%,远高于同期全国13.24%的年均增长率。但从出口增速来看,中俄贸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对中俄贸易冲击严重,2009年增速同比下降47.04%,之后虽略有回升,但又受近年俄罗斯卢布贬值影响,出口贸易条件恶化,增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蒙贸易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增速于2011年达到最高值的88.4%。受蒙古经济形势下行影响,我国对蒙古出口已连续三年下滑。我国对蒙俄出口产品的种类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对蒙古出口产品种类从2005年的1765类,到2011年达到阶段最高值的2192类,2014年回落到2178类。对俄罗斯出口货物种类从2005年的3320类,增长到2014年的3718类,增速达11.2%,但产品种类增速远低于出口额增速。

2.基于胡默尔斯(Hummels)和克列诺(Kle-now)(2005年)的二元边际分解

结合2005—2014年我国对蒙、俄货物出口的HS-6位数据,利用上述二元边际分解方法,对出口增长数据进行边际分解,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2005—2014年我国对蒙古、俄罗斯的出口来自于二元边际的共同作用,集约边际的贡献度远大于扩展边际。其中,二者集约边际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均达90%以上,而扩展边际的贡献度则相对较低,说明在此期间我国对二者的出口多依赖于现有出口产品在数量上的扩张。另外,2014年我对蒙古、俄罗斯货物出口的扩展边际分别为0.9148和0.8758,说明出口产品的多样性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其增长属于小幅波动性增长,而集约边际则呈现出整体稳步快速增长。其中,十年间我国对蒙古、俄罗斯出口的扩展边际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279%和1.566%.而集约边际年均增长率则分别为3.486%和8.589%。从增长速度角度来分析,集约边际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扩展边际。从上述分析可知,近年来中蒙俄经贸往来取得长足发展,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但从出口动力来看,我国对其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增长,而出口产品种类扩展范围有限。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角度分析可知,我国对其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现有出口企业对其出口产品数量的增加,而非新企业、新产品进入该市场。

(二)中蒙俄经贸潜力与效率分析

本文利用软件Frontier4.1,对19个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2005—2014年的进出口和出口的面板数据分别进行估计,以得出相应结果。

在进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估计之前,首先要利用最大似然比LR进行检验,以判别模型的适用性以及模型的具体形式。LR=2*[LN(H0)-LN(H1)],其中,LN(H0)和LN(H1)分别表示有约束条件下最大对数似然函数值与无约束条件下最大对数似然函数值。检验过程为:首先,先得出有约束条件与无约束条件的最大似然函数值,根据LR计算公式得出最大似然比,令LR值与混合卡方临界值比较,得出相应结论。

1.模型适用性检验

若γ趋近于0,则表示实际贸易额与前沿贸易额之间的差距主要来源于随机性因素,当γ=0时,即可用OLS方法进行估计。若γ趋近与1,则表示实际贸易额与前沿贸易额之间的差距主要来源于人为的非效率性因素。

由表3可知,模型检验分别拒绝了原假设,说明可以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进行估计。具体估计结果见表4。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知:

(1)出口模型与进出口模型中的γ都显著不为0,分别为0.57与0.89。两个模型中γ都趋近于1,表明适合使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非效率因素,且意味着人为非效率因素严重阻碍着贸易增长,这也是我国之所以提倡“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原因之一。而出口模型中的γ值为0.57,表明其他随机因素也占很大比重。

(2)出口模型与进出口模型中变量LNGDP的系数分别为0.89、0.85,且都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由于此处经济规模(LNGDP)变量为目标国GDP与我国GDP之比,故表明出口规模、双边贸易与目标国经济规模呈正相关。

(3)出口模型中变量LNPEO的系数为-0.06,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进出口模型系数为-0.22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即表明出口规模、双边贸易规模与目标国人口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不是很明显。

(4)两个模型中的距离指标(LNDIS)均为负值,且都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表明随着两国距离增加,经贸往来下降。出口模型的距离系数为-0.34,影响程度略大于进出口模型的-0.32,表明距离每增加1%,出口则减少0.34%,出口易受距离因素影响。因此,缩短距离可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可能性,具体可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改善交通工具、提高通关效率等措施实现。

(5)两个模型的语言因素(LNLANG)系数均为正值,其中,出口模型为1.06,进出口模型为0.28,共同语言因素对促进贸易增长效果显著。随着教育发展,我国外贸人员的英语水平普遍提高,方便了与欧美国家的贸易。在与我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贸易时,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相通优势明显。表明有共同语言便于文化往来、信息沟通、民心相通等,减少贸易障碍,促进彼此间经贸往来。因此,今后应继续加强语言方面的人才培养,以促进相关贸易。

(6)共同边界因素在出口模型中系数为0.15,而在进出口模型中为-0.34,整体而言,共同边界对外贸的影响程度都相对较小。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多处于亚欧内陆,边境地区地理条件恶劣,且这些国家与我国的贸易结构相对单一,贸易的产品易受自然条件影响,如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石油、天然气贸易所占比重较大,而能源贸易则易受地理环境影响。中蒙两国拥有4710公里的共同边界,而口岸个数有13个,且其中7个为季节性开放口岸,因此共同边界在双边贸易中并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7)外商直接投资(LNFDI)在出口非效率模型中系数为0.08,在进出口非效率模型中系数为-0.0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互补效应、贸易替代效应和顺差转移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增加双边贸易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8)汇率变动(LNRATE)在两个非效率模型中的系数分别为-0.11和-0.29,且通过了1%的显著水平,说明汇率变动因素在两个模型中均可降低非效率的影响,其中对双边贸易模型效果较为明显。自2005年我国推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一方面逼迫着我国出口企业进行结构升级、转变出口方式,另一方面降低进口企业成本,整体而言,促进了双边贸易。

(9)经济自由度(LNFREE)与贸易非效率模型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经济自由度是促进贸易的因素,可以抵消贸易非效率的影响。在出口非效率模型和进出口非效率模型中的系数分别为-2.31和-1.42,表明经济自由度因素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经济自由度指标每上升1%,出口与双边贸易分别增加2.31%和1.42%。经济自由度是两国金融自由、商务自由、政府规模、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财政自由、货币自由、知识产权和腐败等指标综合得分之比,故贸易双方在上述方面努力可有效促进双边贸易往来。

(10)自贸协定(LNFTA)在两个非效率模型中的系数分别为-0.95和-1.8,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自贸协定的签订可有效降低非效率因素的影响,进而促进双边贸易发展。与蒙古、俄罗斯贸易比重较大的东北地区,近年受产业结构影响,经济增长乏力。若在东北地区建立中蒙俄自贸区,一方面对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有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双边贸易,对构建经济走廊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应积极进行自贸区建设。

(11)外部冲击(LNSHOCK)在两个非效率模型中均为正值,系数分别为0.5和0.8。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极大增加了贸易的非效率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及双边贸易增长。因此,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应完善经济监管、防范风险,尽可能减少类似冲击。

(三)中蒙俄贸易效率分析

根据前文构建的非效率模型,通过Fron-tier4.1软件进行回归,可得出我国对蒙、俄出口贸易效率及双边贸易效率值,时间跨度为2005—2014年,具体结果见表5。其中TE∈(0,1],当TE值趋近于1时,表明双方贸易效率在上升,反之,则意味着贸易潜力在增加。

由表5可知,我国对蒙贸易效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我国对蒙出口贸易效率及双边贸易效率十年间均值都在0.94以上,且排名经常在第1位,表明我国与蒙古的非效率因素对贸易影响较小,双边贸易正在稳步发展。十年间,我国对俄出口贸易效率长期维持在0.39—0.59之间,排名长期处于底部,表明我国对俄出口的非效率阻力较大,严重限制了我国对俄出口。这与我国向俄出口时通关不畅、国际列车换轨等现象有关。在双边贸易方面,略好于我国对其出口的贸易效率,其效率值处于0.56和0.82之间,不过排名却呈下降趋势,由最初的第7名,降到现在的第11名左右。表明双边贸易条件相对于我国与其他的贸易伙伴关系恶化,这就需要双方加强合作交流、消除贸易非效率因素,以充分挖掘双边贸易潜力。

四、主要结论与建议

(一)相关结论

本文结合“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大背景,根据新—新贸易理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等知识,对我国与蒙古、俄罗斯的出口现状、限制因素及潜力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对中蒙、中俄的双边贸易数据的二元边际分析发现:2005—2014年间,中国对蒙古、俄罗斯的出口主要是沿着集约边际增长,集约边际对出口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95.35%和92.9%。说明中国对蒙俄两国贸易结构比较单一,出口增长实质是“以量取胜”,贸易条件持续恶化。

2.通过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我国19个贸易伙伴的贸易面板数据分析发现:目标国经济规模、目标国人口数量、共同语言、共同边界、汇率变动、经济自由度和自贸协定与我国出口为正相关关系,而距离、外商投资、外部冲击与出口为负相关关系。在进出口模型中,除共同边界、外商投资与出口模型中相反,其余指标关系相同。

3.通过非效率模型得出:我国对蒙古的出口及双边贸易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十年间效率均值都在0.94以上,排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与双边贸易效率虽取得一定改善,但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均值分别为0.465和0.683,且双边贸易效率排名呈下降趋势,双边贸易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相应建议

为更好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针对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贸易结构,创新产业合作。积极在境外建立工业园,带动境内贸易转型升级。我们应结合国内供给侧改革,利用国内完整的产业结构及技术等优势,结合境外资源优势,积极在经济走廊沿线建设工业园,以投资促贸易,进而优化贸易结构,扩展出口产品种类。

另外,政府应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向扩展出口产品种类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以转变出口沿着集约边际的方式增长。如对初次向蒙、俄市场出口产品的企业人员进行相关的法律培训、对高技术附加产品的出口给予补贴等。

2.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贸易通道的通畅。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两条线路主要为:(1)京津冀—二连浩特—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东部铁路网;(2)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满洲里—俄罗斯的赤塔。推动具体的跨境铁路、公路建设,以保证贸易通道的通畅。

3.针对双边人为非效率因素较多,为充分挖掘贸易潜力,建议积极推进中蒙俄自贸区建设,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其中,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和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对外贸易基础较好,交通道路优势明显,可作为自贸区主体承载区。加强各级政府间交流沟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法律方面,完善关于投资、外贸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促进投资自由、提高通关效率等。金融方面,拓宽人民币结算范围,完善人民币清算系统,以应对汇率波动、降低贸易成本等。加强金融合作与监管,以应对外部冲击影响。教育方面,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如语言、法律等方面人才,为双边贸易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责任编辑:王超]

猜你喜欢
蒙古中国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蒙古靴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