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看苏联民族分离主义

2016-12-23 20:42贺梦娴
西伯利亚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苏联

贺梦娴

摘要:民族主义作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显著表现是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最活跃的地区。波罗的海三国独立的原因,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一定的现实因素,由此也折射出苏联民族分离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其在苏联解体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波罗的海三国;民族分离主义;苏联

中图分类号:K512.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6)05—0083—03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从根本上说,是由苏联政治经济上的积弊所致,而表面上则表现为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民族主义是国际政治中的突出现象,通常来说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行为方式,在任何情况下,民族主义都是追求并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可以说,“民族主义在所有国家和整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它是一个历史现象而且取决于它所根植的不同地区的政治理念和社会结构”。在苏联,民族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严重的民族离心倾向,这也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其中表现最为典型的是最先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正是在三国独立的带动下,才有紧接其后的亚美尼亚、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的独立,以及俄、乌、白三国宣告苏联解体的别洛韦日协定。可以说,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使俄、乌、白三国元首为苏联解体找到了民族主义的“根据”。考察三国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苏联民族分离主义产生、发展的状况,理解苏联解体的必然性。

一、三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渊源

波罗的海三国,即地处欧洲中部、扼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是苏联领土的西界。作为最后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它们从根本上说不同于其他加盟共和国,三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与独立倾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三国地处北欧,其语言文化及宗教长期同波兰、德国与北欧诸国保持密切联系,同俄罗斯占统治地位的斯拉夫文化互为异质,难以融合。18世纪被并入俄国后,俄统治者多是通过日耳曼贵族对其进行统治,因此这一期间波罗的海三国文化并没有被斯拉夫化。19世纪俄统治者曾加强这一地区的俄罗斯化,但此时波罗的海各民族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高,不可能再被任何其他性质的文化所同化。综上,拥有独立的民族发展历史、民族文化与宗教的波罗的海三国早已形成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这是民族主义存在的深厚历史根基。

其次,三国对俄罗斯的敌视程度最深、反抗情绪最强。有西方学者评述:“仇恨”这个字眼还不足以表述波罗的海三国对俄罗斯人的全部仇恨。19世纪初,沙俄经过与瑞典两次战争、三次参与瓜分波兰和大胜拿破仑后,终于实现彼得大帝的“夙愿”,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俄占领波罗的海三国后用“暴力”推行“俄罗斯化和殖民地化”,三国的民族主义运动此伏彼起,迄未间断。

再次,一战后作为独立国家的发展历史给三国人民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是三国区别于苏联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最显著特点。1918—1919年,三国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1920年7月,三国的独立得到苏俄政府承认,三国进入为期20年的独立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三国在政治上先后确立了西方议会民主制度;在经济上进行土地改革,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同英、德、法、美等西方国家建立了经贸关系;外交上,三国都加入了国际联盟,同西方国家和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1934年9月,三国在日内瓦签订协定,建立波罗的海联盟。此外,三国加强本土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得到充分推广。正是这一特殊历史使三国对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三国日后民族独立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二战期间苏联的入侵事实是波罗的海三国与苏联矛盾的导火索。1939年,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后附带有瓜分邻近主权国家的秘密协议,成为苏联占领三国的“国际法律依据”。此后,苏联通过与三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取得在三国驻军、建筑军事基地的权力,随即指责三国暗中破坏互助条约,加强在三国的军事力量,并强迫其改组政府,最后由新政府提出加入苏联的“申请”。苏联借此实现对三国的公开占领。

尽管苏联为其侵略找到充分的借口,即三国有同法西斯德国勾结的意图,但这并不能改变苏联强占三国的事实。这严重违背了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成为三国与苏联离心离德的根源之一。

二、苏联对三国民族政策的失误

苏联作为多民族大国,在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上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首先,从苏俄成立的民族基础来看,它是在俄罗斯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国家。历史遗留的民族问题经历300年积淀,变得更加复杂,而苏俄政府本身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历史经验。其次,从苏俄到苏联的历任领导人,对民族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统一的认识,导致苏联政府在民族工作中产生很多重大失误。美国学者罗伯特·斯切雷尔认为,苏联的民族问题特别是大俄罗斯主义在联盟成立伊始已露端倪。由列宁设计的各民族自愿联合原则与民族地区自治原则,由于以党国不分与党内集权为条件,而成为空谈,任何民族主义者都会被冠以“修正主义分子”遭到打击。历任苏联领导人显然都没有弄清有关民族和阶级的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民族问题不等于阶级问题。

在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苏联当局为加快民族融合的进程,强制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在人们的心中播下了不满,甚至仇恨的种子。许多旨在维护各民族统一性的民族政策,事实上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意识的觉醒。一旦高压解除,蓄之已久的愤怒情绪就会暴露出来,加快民族分裂的趋势”。

在民族工作的实践中,三国同苏联当局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由于三国加入联盟并非自愿,大批民族主义者因反对加入苏联而遭到逮捕、枪杀、流放,严重影响到三国的发展并引起当地民族的不满。其次,在经济自主权问题上,三国受到苏联高度集权的中央管理体制的压制。三国加入苏联时,其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同瑞典、芬兰等国相仿,但是到80年代时,已与北欧诸国拉开距离,这种落差,使人们认为加入苏联是巨大的不幸。第三,为加强统治,苏联政府向三国大量输入移民,加剧了民族矛盾。大量外族人特别是俄罗斯族人的迁入,引起当地人口民族占比的变化,从而引发当地民族对于丧失本民族特色的担忧,为此产生强烈的民族保护意识,集中表现为排俄情绪以及争取民族独立运动。

总之,自三国并入苏联后,争取民族独立、反对苏联统治的运动从未停止过,这为三国在80年代末掀起更大规模的民族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独立的现实条件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像其前任一样,他并未意识到民族矛盾已十分严重,也未预见到改革会进一步刺激民族主义运动。苏联的联邦制结构以党国不分和党内集权为条件,一旦党国体制有变,加盟共和国本来就合法的自由退盟权便由虚转实,使联盟的解体变得难以避免。戈尔巴乔夫正是打开这样一个潘多拉魔盒的人,体制上的巨变不可避免地成为民族主义运动复兴的现实条件。波罗的海三国正是利用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公开性、民主化,率先发起民族独立运动的。

1987年,三国开始要求民族自决权。1988年,三国分别成立了人民阵线组织,提出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以及承认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限制外族人迁入等主张。这些组织成立之初,苏联领导人将其看作是支持改革的力量,给予支持和默许,致使其迅速壮大,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1989年是苏德秘密协议签订50周年,三国举行百万人游行,要求苏联公布当年的秘密协议的内容。迫于压力,苏联公开了秘密协议,承认当初强占三国的事实,但又声明尽管条约本身无法律效力,但三国纳入苏联是合法的。这一言论引起三国人民强烈不满,加速了三国独立的进程。

1989年12月,苏共立陶宛组织开始讨论党的独立问题,并最终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脱离苏共。1990年3月,立陶宛进一步通过《独立宣言》,宣布改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立陶宛共和国。面对三国的民族独立风暴,苏共中央也极力寻找对策。戈尔巴乔夫提出强大的加盟共和国要有强大的中心,呼吁三国留在已实现“民主化”的苏联内部,同时开始对三国实行经济制裁。然而,已经发生大规模体制变动的苏联,失去了控制力,难以抵御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浪潮。随着“八一九”事件的爆发,苏联政局陡变,苏联最高当局对三国独立的态度开始缓和,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的独立也在当年8月实现。自此,三国脱离苏联,实现了民族独立。

可以说,1987年后三国的民族独立运动是由戈尔巴乔夫民主化、公开化改革直接引起的,没有上层的体制改革,民族主义很难在政治层面有所表达,而会像之前一样,在极权主义之下进行间接反抗。而当三国独立运动已经形成规模,戈氏的一系列错误应对更助推三国独立的最终实现。尽管波罗的海三国的独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但戈氏改革失误的现实条件才是民族独立最终实现的关键因素。

综上,可以看出,民族分离主义在苏联的形成、发展,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偶然的现实条件激发。民族主义在世界各国的表达形式各异,并不都是追求政治独立,但在苏联,这种分离倾向却成为难以抗拒的力量,演化为苏联的解体。究其根源,主体民族对少数民族政治权力的剥夺,宗教、文化的强制同化,这些都构成民族分离主义产生的历史因素。沙俄300年的统治为各种民族矛盾埋下了深深的祸根,而作为其继承者的苏联,并未真正意识到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剥夺民族经济自主权、强推民族同化以及统治政策失误造成的民族矛盾使各民族难以融合,这都为民族分离主义的成长提供了环境。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恰恰成为矛盾爆发的合适时机,使积累了数百年的民族问题迅速激化,联盟的崩溃在所难免。波罗的海三国的特殊历史经历使它们成为民族分离活动的先行者,而三国的独立成功强烈刺激了苏联境内的其他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给其他加盟共和国树立了榜样,由此开启了苏联彻底解体的进程。

[责任编辑:白晓光]

猜你喜欢
苏联
戈尔巴乔夫承认:苏联解体违背全民意志
苏联解体30周年:多数俄罗斯受访者怀念苏联
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向苏联挑衅
武装保护苏联
我错失“苏联版5元券”
浅析苏联外交决策机制的特点
文化规制的悖反效应
戈尔巴乔夫惋惜“苏联不复存在”
雾在做迷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