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爱

2016-12-23 21:06赵浩义
慈善 2016年6期
关键词:善款慈善事业陕西

赵浩义

慈,是心灵的阳光,善,是人性的真美。慈善弘扬真善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沐浴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陕西慈善事业砥砺奋进二十年,在三秦大地撒播阳光,大爱前行。

1996年7月8日,在白纪年、李溪薄、周雅光、徐山林等一批老同志的倡导下,陕西省慈善协会注册成立。首任会长徐山林为协会拟定了一个宗旨;“扶贫济困、安老扶孤”。并提出了“性质社团化、工作专业化、人员专职化”的建会思路。从此,开启了以爱心为动力,以募捐为手段,以救助为目的慈善事业。

社会救助

二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华慈善总会的关怀指导下,在徐山林、刘维隆两任会长带领下,省慈善协会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界的慈善热情与活力,不断提高慈善物质生产力,建立了承接政府服务、爱心企业捐赠、社会众筹、网络募捐和中华慈善总会援助等募集平台。累计募集款物价值31亿元,帮扶贫困人口千万人次,成为社会保障重要补充,是陕西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

扶贫济困。募集善款17248万元,帮助贫困家庭35万户,关爱贫困儿童34万名,帮扶贫困老人38万;募集善款17199万元,建慈安桥2254座,打井1091眼,建水窖5748口,解决了陕南山区300万人口的渡河困难和陕北3万人口饮水问题;每年募集善款对留陕北京知青进行困难救助。

支教助学。募集善款10318万元,修建中小学校157所;帮助3万余名贫困学子上大学;设立“衣恋阳光班”40个,为1930名贫困高中生及家庭发放助学金、衣物价值3500万元。为了扩大助学规模,与省教育厅联合设立了开放性“陕西省教育扶贫慈善基金”。

慈善助医。中华慈善总会援引国际药品价值19.6亿元,为省内外3万多贫困患者助医送药;每年募集助医善款1770万元,救助各种癌症患者万余人;免费为上千名贫困患者施行了骨关节置换手术;募集近亿元的医疗设备发放到基层医疗机构。

慈善助残。募集善款7261万元设立了各种助残项目,为12500名肢残患者施行了肢体矫正手术;技能培训残疾人5000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安老抚孤。募集善款5500万元实施安老扶孤项目。对8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实施一元就餐、一元买药、一元乘车、一元洗衣关爱行动,数万名老人收益;在凤栖山墓园推出5000个福位让贫困逝者尽享尊严。

关爱留守儿童。募集善款3543万元,“慈善筑巢”305个,建“儿童之家”97个,实施“关爱花蕾”项目23个,为农村留守儿童改善食宿条件,提供课业辅导、亲情连线、心理咨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10万余名。

抗震救灾。募集善款1.32亿元援助汶川地震灾区,帮助省震区修建中小学校16所,恢复重建卫生院20所,修建敬老院4所,帮助987户灾民重建房屋。近几年,募集1517万元用于省内灾害救助,解决群众生活困难,帮助470户灾民重建了房屋。

二十年来,陕西慈善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展,救助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募集款物总额达到4.76亿元,平均以每年25.8%的速度递增;累计建立基金48支,基金总额达到11.91亿元,协议年度可用基金增值款7015万元。在省慈善协会长达百米的功德簿上已记载着数百家爱心企业、单位,和近百万爱心人士的名字。

树德育人

慈善的本质是劝人向善,树德育人。陕西慈善始终将培育全民慈善意识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创新慈善文化传播途径,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和社会环境。

慈善文化进校园。全省中小学校慈善教育,活动以“善行伴我成长”为主题,以“日行一善”为载体,用“爱”塑造学生心灵,用“善”培养学生行为,成为中小学校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大实践”。被誉为树德育人的“基因工程”“种子项目”。

慈善文化理论研究。“陕西省慈善文化研究中心”设立“慈善文化研究文库”;在全省各地各行业开办“慈善文化大讲堂”,开展各类慈善培训和慈善文化演讲活动;每年组织多场慈善高峰论坛;深入各地市宣讲《慈善法》;在全省高校开展了“阳光爱心行动——慈善文化进大学”活动,每年暑假数十万名大学生志愿者深入贫困山区支教、扶贫,关爱留守儿童。

社会慈善文化活动。陕西省慈善文化促进会、陕西省慈善书画研究会每年举办慈善书法、摄影、诗文大赛;每年组织数百支慈善志愿者文艺团队进社区、到农村开展“爱心歌曲大家唱”活动。

开发媒体慈善资源。在《陕西日报》《各界导报》开办慈善专版;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开办“爱心故事—慈善力量”栏目;在新浪陕西网站开办慈善公益频道;在腾讯·大秦网推介募捐项目;在陕西传媒网开办慈善频段。并与这四大媒体设立了开放性媒体慈善基金,构建了主流媒体和公众网络宣传慈善事业、募集善款的新平台。

慈善创新

陕西慈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构建大慈善思维,建设大慈善环境,创立大慈善格局,建立了物质救助与人文关爱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体系。

创新慈善救助方式。项目设立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慈善救助从一般帮扶向重点救助转变;救助方式从单纯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与精神慰藉相结合转变,实现慈善救助项目化、项目管理规范化、项目质量品牌化。

网络慈善创新。全省建设慈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策划网民乐于参与、操作便捷的网捐项目,创新慈善募集途径,营造大众行善社会环境。网上推介项目近百万个,募集善款近520万元,近20万爱心网民参与网络捐赠,以“互联网+”驱动,开创了慈善工作新格局。

志愿服务创新。全省3390支慈善志愿者团队,30万余名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形式,提供精准、专业、个性化的服务。目前,全省志愿服务活动已向有组织、有计划、常年化的态势发展。

慈善实业创新。开发慈善资源,提高慈善组织造血功能,积极探索慈善事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径。“陕西慈善发展与国际交流中心”已投资建设了年处理2500吨废旧衣物的“爱为宝”生产线。目前,已加工废旧衣物1800吨,经消毒处理的数万件可用衣物已发放到贫困群众手中。

慈善社区创新。慈善社区的创建延伸了慈善事业根系,夯实了慈善事业的根基,探索出了慈善参与文明城市建设途径。

慈善信托创新。实施 “大爱长安·陕西银行业普惠金融扶贫慈善项目”。金融系统首批捐资500万元,撬动扶贫信贷规模5000万元,委托长安信托实施慈善扶贫项目。为近千个贫困户致富项目提供了信贷抵押,并承担了银行还贷资金风险,这一探索开发了慈善资源,拓展慈善领域,建立了新形势下慈善事业增长点。

公益创投创新。省慈善协会每年筹资100万元评比奖励社会公益组织创建的公益项目。这一创新,团结了慈善公益伙伴,拓展了慈善合作领域,走出了一条慈善公益联合、开放之路。

组织建设创新。慈善工作量化标准,目标管理。实行月评比、季考评、年考核;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协会官网、公众媒体及时公示慈善募集、善款使用、项目实施信息,让捐赠者放心、受助者满意。以党政机关的严谨、社团组织的活力、经营企业的效率,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公信型、效能型的慈善组织。

关怀支持

陕西慈善事业从破土而出的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倾注了省委、省政府的心血。

协会成立15周年时,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同志亲自参会。赵乐际同志在会上提出:“提高慈善文化感召力,扩大慈善组织影响力,增强慈善生命力”的三点要求,为陕西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如是说:“20年慈善艰辛路,20年创业发展史,20年的发展历程,犹如一幅画卷,展示了三秦大地慈善精神遍地开花的美景”。

陕西省慈善协会荣获国家民政部“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被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荣获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突出贡献组织”奖, 2013—2015连续三年获得民政部“中国慈善透明卓越组织”奖。

回顾陕西慈善工作,省慈善协会会长刘维隆深情地说:“慈悲为怀的大爱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攻坚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陕西慈善人的精神支柱,是陕西现代慈善事业二十年实践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不会忘记这一代慈善人的默默奉献!

新的征程

陕西省慈善协会的创立与发展,是陕西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是一座里程碑,记载着陕西慈善人的艰辛的创业。

今天,砥砺奋进的20年已成为过去,历史又掀开了新的一页。未来20年,陕西慈善事业将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开始新的征程。

权将昔日喜,当作今日忧,民间有饥寒,应是我辈羞,这是陕西慈善人的心声!

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贯彻《慈善法》,用《慈善法》开拓我们的视野,用《慈善法》规范我们的活动,用《慈善法》统筹布局,吸纳更多的慈善资源,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让慈善之花开遍三秦大地,用我们的智慧搭建脱贫的桥梁,用我们的汗水打造陕西慈善事业的丰碑!

猜你喜欢
善款慈善事业陕西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把善款还回去”彰显爱心循环之美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绿营拿花莲地震善款做文章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见证(2)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013年全球奢华精品酒店帮助慈善基金筹款共计一百万美金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