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2016-12-23 09:39曹清清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忏悔录文艺思想

曹清清

【摘要】《忏悔录》是奥古斯丁的重要代表作品,虽然这是一部神学著作,但仍然有很多内容涉及到文学艺术的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古斯丁比较独特又矛盾的文艺观念,一方面由于对宗教的推崇极端褒奖上帝之美,贬斥文学艺术,另一方面抛开他宗教徒的眼光,又能看到他颇有建树的文艺思想。

【关键词】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思想

圣·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中,最重要得以为代表人物。《忏悔录》是其重要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一方面描述自己的忏悔意识,宣传基督教教义;一方面阐述了他自己的美学观念和文艺观点。

一、虔诚于上帝之“美”

在《忏悔录》中,上帝是圣·奥古斯丁最为敬重和崇敬的至尊。首先,关于“美”的方面,他认为,上帝就是美的本体。因此《忏悔录》中,他这样写道:上帝是“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德,无往而不在”。正是因为上帝如此无所不能,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必然体现着上帝的光辉,因而才会显得美。奥古斯丁认为,纯粹的绝对的丑是不存在的,丑只是相对的不美,只是人认识的片面性所造成的。追求美就是要追求美本身,即上帝,人要追求美的本身,就不能只关注与客观的世界,还要使灵魂的羽翼飞向上帝,使灵魂接近上帝,使灵魂中有上帝。只有得到上帝的光辉照耀,人的灵魂才能清除感性的牵绊,才能从个别上升到整体,从而越来越接近美的本身。并且要想认识美的本身,必须要摆脱肉体欲望的束缚,热爱崇拜上帝。很显然,在关于美的论述中,他是把审美归到信仰里。教育人们要虔诚信仰热爱上帝,才能感受美,认识美,理解美。在《忏悔录》中,上帝是“美”,一也是美的,“数始于一,一以其相等相似而美……(因此一切之形成)初皆有赖于与一相等相似之形式,形式则有赖于美之效果,盖因爱而生多,故此自一而始,一一相加,增殖而已。”文字中,一直在强调相等和相似的概念,其实也是他的一种审美取向——相等更显的美。这里相等更可以从和谐的意义上来理解,在奥古斯丁上帝是美本身的观念中,还蕴含一种关于和谐的审美观,而这种和谐又是寓于统一之中的和谐。

二、宗教眼光下对文艺的贬斥

由上述美的观念,引申出奥古斯丁的文艺思想,使得他对于文学艺术持有贬斥攻击的态度:“荷马编造这些故事,把神写成无恶不作的人,使罪恶不成为罪恶,使人犯罪作恶,不以为仿效坏人,而自以为取法于天上的神灵”。奥古斯丁对荷马的不满,其根源在于荷马作品中“神”不完美,甚至是有恶习和缺点。这在一个虔诚的信徒眼中,有亵渎神灵之嫌,也难怪,奥古斯丁会如此指责文学艺术,在他看来,荷马史诗描写了众神的罪恶,掩盖了人自己罪恶的本质,这是非常不符教义的,并且,史诗中的诸多神灵,相对于基督教的一神制,也是他无法接受的。其次,文学艺术在奥古斯丁眼中是宣扬七情六欲的,是腐蚀人灵魂的。“我被充满着我的悲惨生活的写照和燃炽我欲火的炉灶一般的戏剧所攫取了。人们愿意看自己不愿遭遇的悲惨故事而伤心,这究竟为了什么?人愿意从看戏引起悲痛,而这悲痛就作为他的乐趣。这岂非一种可怜的变态?”的确,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出发,奥古斯丁认为,戏剧燃起的是人内在的欲火,催人产生虚伪的怜悯感,使人的灵魂走向深渊。并且他把人们追求戏剧满足自己怜悯欲望的行为形容为“变态”,可见其厌恶的程度。显然,在他眼里,文学艺术在教化人类方面起到了太坏的作用。另外,虚假,也是奥古斯丁抵斥文学艺术的一个方面。因为在奥古斯丁的心中,美就是一个标准那就是上帝,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上帝为标准的,文学艺术也不能除外,所以,文学艺术所描写的人物、故事如若不符合基督教的教义,便是不被允许的,是不真实的、虚假的、有害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应该来自上帝至美的法则,而不是追求世俗的东西,把欲望当作真实。因此,奥古斯丁始终觉得文学艺术就是神学信仰的敌人。这一点上,奥古斯丁倒是有些继承了柏拉图的“理式”观念,只不过在柏拉图那里的“理式”,变为奥古斯丁的“上帝”,对神学的虔诚信仰,让他坚决地排斥文学艺术。

三、矛盾之中独到的文艺眼光

奥古斯丁的学说也并不是一直如一的,由于他处在由古代过渡到中世纪时期的学者,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古代有价值的文艺学思想取向,因此他的文艺思想也就必然显示着两重性,甚至是有相矛盾的地方。

首先,正如前面说到的,奥古斯丁针对文学艺术的评价是不友好的,他始终用宗教徒的眼光来品评文学艺术,不断的攻击甚至歪曲文学艺术的本来面目。可是当把这种直接的基督教眼光挪开以后,他对文学艺术依然提出了很多颇有建树的观点和意见。

1、整体性的文学观点

在雕塑与诗的方面,他如是说道“一个人如果像一座雕塑似的被安置在一座及其宏伟美丽的建筑里,他将难以领略他仅仅作为其一部分的这一建筑的美。”“如果一首诗中的音节具有生命,能够听到对其自身的朗读,它们决不可能因措辞的节奏与美欣喜,它们无法把诗作为一个整体来感受和欣赏,因为诗正是由无数这种相同的、易逝的、单个的音节所造就与完成的。”通过这两段话,可以知道,奥古斯丁认为欣赏艺术作品必须整体把握。孤立的去看一座雕塑,这并不见得有多美,反倒是,雕塑之所以美是因为它被放在它所处的那个建筑整体当中,作为建筑整体的有机部分才显得美;诗的美也是如此,单个的音节并不能成为美,但是作为诗的一个分子,它因与整体的和谐关系,而具有了形式的没感,这就是诗歌的韵律,也正是诗歌的巨大魅力之一。

2、矛盾的文艺虚构观

如果说在文艺的整体与部分和谐之美的提出上,奥古斯丁文艺思想的矛盾性还没有特别明显体现出来的话。那么关于文艺虚构的观点就表现出突出的矛盾性了。在之前提到,奥古斯丁批评荷马史诗,认为其虚构扭曲了神的形象。然而,在比较文艺的虚构性和摩尼教的虚构性时,奥古斯丁又对文艺给予了极大地肯定,“文章家和诗人们的故事也远优于那些欺人的妖音,诗歌与‘密提阿飞行的故事比毒害信徒的‘五元素化身大战黑暗五妖洞荒诞不经之说也远为有用。因为我从这些诗歌中能汲取到真正的滋养”,在这里,奥古斯丁已经表明了,他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认可文学艺术中的虚构的。

3、象征方面的独到见解

最后一点,关于艺术象征方面,奥古斯丁也有精到的见解,比如他对圣经中《创世纪》“滋生繁衍”一语的解析,就可见一斑。他认为如果单是着眼于具体,则一切从“种子”产生出来的,都是符合“滋生繁衍”这个含义的。但是运用了象征性的思维方式去解析,就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他把那称作“芸芸众生”,也就是说在象征意义下的“滋生繁衍”可以概括诸多社会现象。事实上他很乐于运用象征这种方式,奥古斯丁认为,象征的语言可以给人带来乐趣,因为,象征的语言非常形象性,借助生动的形象来领悟语言所指的事物或意义,会产生很多乐趣。并且不直白的象征性语言的表达方式,会启发人去想象,去推断,去猜想,从而得到追寻的快乐。虽然,奥古斯丁是从宗教上来看待象征的意义的,并非把象征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手段来进行探讨,但是,他有关象征的观点对于文学艺术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进步意义的。

奥古斯丁作为一位有艺术修养的中世纪神学家,他在忏悔的同时,认真思考着文学艺术和美学的问题。尽管在他的著作中,充满着基督教的宗教思想,但是这并不能淹没他在文学艺术以及美学上的独到见解。在他矛盾的世界观念中,在他精心构造的宗教经典中,我们依旧能找到很多有价值的文艺思想。

猜你喜欢
忏悔录文艺思想
“真情”与“良心”的碰撞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浅析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内涵
老子古今观念下的道论思想与文艺思想
论《忏悔录》中奥古斯丁的“恶”与“原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