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大学生薪酬比不上农民工

2016-12-26 21:20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7期
关键词:蓝领白领薪酬

人是生产力各要素中最能动的部分。对人的激励决定着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如何。而薪酬无疑是人们工作积极性最重要激励之一。各个职业群体的薪酬,既是职场求职者的参照标准,也是一国经济转型的参照标准。

日前,国内大型蓝领招聘平台针对城市服务行业进行了一项专项调查,发布了2016年“城市服务业高薪榜”:高薪职位分别为按摩师、健身教练、月嫂、汽修工、美容师、空调安装工、快递员、送餐员、司机、厨师。其中收入最高的按摩师月薪达17669元,而送餐员的平均薪金也达到了6800元左右,可谓蓝领逆袭白领。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月薪基本在3000-5000元之间。

难道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了社会的低收入阶层了吗?

应该看到,技术工程的薪酬较高,这本身就是合理的;甚至部分农民工的薪酬高过大学毕业生,也是合理的。怎么讲?

众所周知,从事蓝领工作的同龄人,往往就业要更早,中专或高职毕业就开始工作了,平均比大学本科生要早至少两三年,有的十六七岁就已经开始出来打拼了。所以,大学生的收入不如没上过大学的同龄人是完全可能的。从国外经验看亦是如此,比如美国蓝领薪酬普遍就比一般白领高,因为前者的劳动强度、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度高于后者。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趋势也同样在重演,这是人力资本市场的规律决定的。而高级白领的薪酬还是高于蓝领的。

第一,这是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月嫂、按摩师高薪难求,因其市场需求大,培训周期又长,劳动力市场无法短期补充进来。又比如空调安装工,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该职位全国用工缺口为11.4万。而同期大学毕业生因为扩招大量找不着工作,或熟练工种干不来,或有工作不愿意去,成为“懒就业”一族。

第二,这是长期专业不对口导致的。实事求是地讲,大学扩招并未与市场需求对接,导致大量毕业生“适销不对路”或“货不对版”。有些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质量堪忧,导致一些单位非985、211毕业生不要。

第三,产业升级滞后,未能提供足够白领岗位。扩招应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同步,大学生方能有用武之地。现在很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扩招超前于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尴尬。这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必须经历的痛苦期。

就这难怪“新读书无用论”重又开始盛行。现实点讲,与其关注“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现象,不如找一找背后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制约大学生未来职业升迁的瓶颈是什么,以找到化解问题的路径。

简单来讲,这至少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大学生调整好心态。新世代特别是90后大学毕业生尤其要戒除浮躁心态,踏踏实实从实际岗位做起,不要好高骛远,耽误了宝贵的人生磨练机会。要其明白今天的低起点是为明天的起飞打下基础。

二是参照德国的“双元教育”重新规划我国的教育体系。德国经济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世界领先地位,抵御住了金融危机,其中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开始就进入职业教育序列,少部分才进入高等教育序列;让企业负担职业教育经费的大头,以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性,这样毕业生鲜有失业者。我国需要加多职业教育的权重,减少盲目扩招,多办一些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这类的职教机构。

三是加快国家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让大学生有用武之地。高等教育是看长远,看未来发展空间的。一国经济的长远竞争力,还在于拥有更多的科技、人文人才,既要有应用研究也需要基础研究。而这方面的推动力量来自市场,来自经济结构升级。要看到,高等教育与市场的高级化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同步过程。

最后,我们还是要对“新读书无用论”保持警惕。首先,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提升社会层次的最有效手段。在社会分层的过程中,基本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你所在的家庭,决定了你的下限,而你所受的教育,则决定了你的上限。再者,虽然起薪低,但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要更加广阔,而送快递送外卖这样的工作,虽然上手快薪水高,但天花板明显,不利于个人长远发展。而且,一个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会比一个蓝领工人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大学生薪酬比不上技术工种,甚至比不上农民工,这并不应惊诧,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而国家和社会必须为年年扩招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猜你喜欢
蓝领白领薪酬
蓝领用工与薪酬激励新动向
一线城市白领青年怎么住
小白领的搞笑生活
实用白领
窘境中的高收入蓝领
吸引人才,薪酬体系需细分
70%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