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玩具

2016-12-26 22:33西西
台港文学选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公仔玩具

西西

纸牌

扑克牌是我们从小玩到大的玩具,可以一个人玩,四个人,甚至十个人一起玩。纸牌的设计可还有新的创意?当然,赌场用的,那不是玩的,无须新意,也抗拒新意。我恰巧遇见了一副比较特别的扑克牌,同样是五十二张,另加两张Joker,同样是由A数到J、Q、K,同样是葵扇、红心、梅花和钻石。哪有不同呢?原来每张印上了别致的图画。我记得见过《红楼梦》人物、《水浒传》人物,好像也有人把要追捕的目标,印在牌上,让猎手知道价钱,那可也不是玩的。我买到的是印上我国青铜器的纸牌。青铜器相当古怪,模样古怪,名字更古怪,因为古,所以怪,把不够古的字典也考倒了。有时知道意思,却不会读音。我们对新潮的东西,反而见怪不怪。面对五十四件古怪的青铜器,这下可好了,让我重新学习辨认,学习就是游戏,至少够玩一天。

把纸牌摊开,得先分门别类。这里没有武器,也没有农具,范围缩小了些。先找到的是煮食的用具,民以食为天,既要祭天地和祖先,又得大宴群臣,食具最重要。食物得煮熟,用什么来煮?一是鼎,一是镬,“有足为鼎,无足为镬”。青铜器中的鼎出土很多,镬则较少露面。就抽一只鼎出来,鼎有方有圆,都有立耳,方鼎四足,圆鼎三足。虽说是用鼎煮肉,其实多数是用镬煮好了再放在鼎中。第二件煮食的用具是鬲(音立),像穿了条肥胖的裤子,面积宽阔,受热的范围也大。第三件烹具名瓶(音演),功能不是煮而是蒸,模样也是二合一,下层煮水,热气上升,蒸熟上层的食物,是个蒸锅。

炊器主要是三件,煮好了菜要用大碗盛载,主角是簋(音轨),起先是碗形,后来多了两只耳朵。一顿饭的菜,都可用簋上桌,所以有“九大簋”之称。饭桌上还有一件食具叫豆,放酸菜、肉酱之类。身体圆圆,金鸡独立。

古人有肴岂能无酒。酒杯有多种,主角是爵,圆身、三脚。有向前延伸的部分称为流,酒由流出。饮酒的器具大都和爵相似,体积较大,如角、斝(音假)。但觚(音姑)却完全不同,像一个阔口花瓶,喝酒用这样喇叭口似的杯,一定很豪放。酒杯的式样多,酒壶更加多,都像巨无霸,像卣(音友),腹大口小,有盖有脚还有提梁。这可见商人周人,多么喜欢喝酒。壶也是中型和大型的容器,除了盛酒,也盛水。最有趣的还有方彝,模样像一座有屋顶的密实房子。偶方彝是两个方彝连在一起,这偶方彝,在河南妇好墓出土。至于小型的尤其特别,器中有间隔,把空间分为二室,盖上有相应的两孔,可以藏毒酒了吧,倘是真正的好酒,酒仙也许并不介意,不过还是不要错斟。

轮到水器了。四脚有颈没头的是什么?是注水器,来宾请洗洗手。侍从走来提着匝(音仪)为你注水;当然,会先放一个盘来接水。在青铜器时代,洗脸洗手,是祭祀之前的重要礼仪。匝、盘就是这个场合的接待。更大的盘就成监,可以当镜子照。还有两件青铜器要辨认,七牛聍贝器,是个钱箱喔,内藏贝币,在云南出土。为什么是牛?原来在古滇国,牛多代表富有。这么重的顶盖,别想偷钱。末一个是钟,是乐器,是皇家敲击乐队里的一员。

缝纫机

缝纫机,广东人叫它“衣车”。很奇怪,明明不是车,又不一定用来车衣(缝衣服);但这名字活泼生动,试想想:布匹坐车,一路格格格奔驰成为衣服。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认识衣车,因为母亲会给兄长和我做衣裳。衣服大多都是买的,也不记得哪一件才是温暖牌。不过我翻出小时候的照片,穿的毛线衣,可确定是母亲密密缝出来的杰作,包括帽子、外套、袜子,以及整件的连身裙,裙子的花纹还是一层一层的波浪。

真正把衣车当作友伴是读中学的日子,家中的衣车放在我的睡床边,另一边靠近骑楼的矮墙。母亲这时候已经很少缝衣服了,这衣车成为我不可缺少的桌子。它是古老的内藏式衣车,车头部分不用的时候,可以折下藏在木板下,木板覆盖在陷洞上,和洞外的木架连接缝台,就成为桌面,变成我的书桌了。当然,书桌底下仍是衣车的两侧铁脚和中间的踏板。做功课时,我常常会下意识地踩几下踏板,好像学业上的难题,可以随着摇摇的旋律迎刃而解。

我在衣车桌上写了不少小说,好像也是那种旧式的格格格地缝出来的东西。世上哪有不老的衣车呢,新出的衣车,再也不是书桌了,因为内藏式的车头已经过时,而脚踏已改为电动,很重的车头也不必移动。后来搬家,整个单元四百尺,要住五个人,只容得下一张饭桌。饭桌有其他用途时,变则通,我的书桌就是挪进厨房的圆折凳。衣车?变成手提式,很不错,而且万能,就是不能变成书桌。后来又搬家了,为了缝玩具公仔,以免布屑堵塞机件,添了一台便宜的操作机,电动、手提,缝时会亮灯,亮一阵,机器发热,必须暂停。也好,我们彼此都需要休息。

很巧,今年有两位朋友分别送我玩具衣车。大的一台有八寸高,两旁各有两个正方形抽屉,中间一个横的长抽屉,可以拉出放杂物。这是脚踏式,面板上放着剪刀、衣服的纸样书,还有一块花布,真的花布。另有一样物品也是真的,因为它是个音乐盒,只要扭动右侧的发条,可以听到一段贝多芬的钢琴独奏。音乐响的时候,踏板也动,铁轮会转,牵动轴线上下运作,而车头那边的线引和花布也一下一下格格起伏,很神俏。金线圈下面望远镜似的装置是什么呢,是不是灯,缝衣时发亮,缝一阵发热,得暂停?

小衣车高三寸,啡色木制,其他部分黑色,铁制,虽然细小,但做出了锻铁镂刻的花纹,光线漏过,十分美丽。它也是四抽屉的格式,板面同样有剪刀作装饰,另有线圈和软尺。大衣车有木纹,小衣车台板本身是木,不需加纹反而朴实,那是真材实料,方格子棉布当然也是真的。使我感到意外的不是车头部分的彩绘,而是桌面的四方坑纹,说明它是收藏式模型,也就是说,车头可以滑入方洞中,再放好面板,那不就是书桌了!真是各有各精彩。小衣车的包装上盒写着台湾制造;大衣车可没有说明,只自称:优雅的礼物、精致的雕塑,诸如此类。

我自己原来也有衣车玩具一件,红色,一寸高,麻雀更小,倒也似模似样。

毽子

十岁左右的年纪时,我住在上海,玩具甚多。室内的玩具是画纸公仔,剪下来,然后依公仔的身体肥瘦高矮画衣服,有时也画帽子、鞋子、手套、手袋,全填上颜色,剪下后穿在公仔身上。公仔和衣服的式样,都模仿图画书里的人物:灰姑娘、白雪公主,一律美女,没有男生,真是女孩子的玩具样板,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本土,什么是创新。优点是,玩具由自己亲手制作,纸张、剪刀、颜色笔,小学生都有,不用花钱买。

户外的游戏,不分男女,可以打弹子、打陀螺。我最喜欢的除了跳绳,就是踢毽子,这游戏可以一群人一起玩,也可以独自玩,只要有一只毽子就行。毽子,文具店总有卖,而且很便宜。不过,当年零用钱不多,就自己动手做。我想,即使有钱,玩具最好还是自己参与动手做。

我在十岁时就会做毽子,首先得预备一些材料。一、厚点的布料一块,约一方手帕大小。二、铜钱两枚。三、一支粗羽毛,三至五支鸡毛。做法如下:布料上剪下两块比铜钱大一点的圆形,其中一块中开一个铅笔粗细的小洞。拿一支粗羽毛剪出二寸长的一段管子,模样像中空吸管。把管插入厚布的孔洞中,再穿过一枚铜钱的中心(铜钱正中是空的)。把吸管的尾端浅浅割三刀,留下叉形开口,摊开,贴平在另一没孔钱币上,最后,加上另一块底布与上述物体对齐,把四层圆形物料用粗线缝好,当然,要缝的只是布。

于是,底层完成。上层是鸡毛,三支或五支随意,鸡毛全插入吸管,大功告成。那时代,过年过节,家家宰鸡做菜,鸡毛极多,要多美丽就有多美丽,粗羽毛可选鸭翅或鹅翅毛。当年的铜钱,都是有孔的。看到这里,闷了,不好玩,看看图画好了。

后来,我来到香港。奇怪,香港的毽子和上海的不一样。底层竟是一叠厚纸,羽毛也不是柔软的鸡毛,而是硬蹦蹦的鸭翅或鹅翅,如同箭猪,重了些,踢毽子竟像踢足球。

踢毽子是很好的运动,鸡毛毽子又非常美丽。毽子飞起来,羽毛轻轻飘动,像花朵,像蝴蝶。踢足球是另一回事。不过,我想巴塞和皇马争逐足球多了,何不各派四五人,试试比赛踢毽子?

在香港我也寻找过江南的毽子,有一次在国货公司见到,很是鲜艳,有白色、紫色、红色、黄色等。我各买一只,那是上海的制品,还印上奥运的五环标志。不过,制作粗陋了,用上胶料做底布连接翅管,另有两层是铁片,共三层算数。鸡毛倒是真的,却没有花斑的咖点,放在手上,算是轻巧的。我想过自己做,铜钱可用铁片,可鸡毛哪里找?

维多利亚房子

立体书吸引我的原因,当然因为书页间会开花似的冒出立体的景物来。我买过《爱丽丝梦游仙境》、《芭蕾小鼠上学记》等等立体书,都不合得扔掉。至于和建筑有关的,也搜集了一些,如今仍觉得好看。且说“维多利亚房子”吧,其中一册以展示外观为主,打开书本,就看见房子的几幅红砖外墙。由地面升高至斜坡面的屋顶,还可旋出三支烟囱。三支,因为屋子正面是四方形,背面却是三角形。

砖墙砌至屋顶,两层楼高,上加一层斜面阁楼,伸出两个老虎窗。其他墙体各开正面侧面直窗上下各一,窗的样式普通,由两块四四方方大玻璃构成,互相升降式,不能推出。大门在墙正中,闭上。窗子镂空,可见室内景物:楼梯、餐厅、浴室、门厅等,得靠电筒寻找。

原来书本的设计是内外兼顾的,充满创意。打开来时见到的是房子的外貌,转到书背,则呈现室内的四个房间:二楼是两个卧室,都有华丽的双柱大床(本来是四柱大床,演变成开敞的形式,帏幔也节省了一半)。房间展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洗脸盆和水瓶,以及更重要的便壶,隐藏在床底,如果是饭厅,就躲在橱柜里面,可见还没有真正的厕所。

楼下一边是客厅,重点是壁炉和桌面可放下的书桌。有吊灯,因为有电。室内的窗帘特别厚重华丽,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纺织业发达,精致的布匹充满商市。另一室是厨房,仍用明火的炉灶,好像还没有自来水。二楼房问顶上有阁楼,是收纳废物的暗角,堆满缺轮的婴儿车、坏了锁的百宝箱、断线的弦琴等等。

只有图画没有文字?不,封面嵌进一本册子,记录了维多利亚的一生,发生什么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那是产生后来蒸汽庞克(Steam punk)的时代,既勇于前冲,却也留下许多后遗症,你我也卷入蒸汽的迷雾中。建筑也有性别,维多利亚式的楼房属于某种女性,全屋花枝招展,软绵绵的,到处是蕾丝花边,但灰尘挥不去,人在烟雾中。喜欢这么美丽的楼房吗?最好不要问我,我其实很害怕这样过分感性、棉花糖似的空间。

不喜欢维式室内布置,是因为维式之前的朝代太出色了,当时出现第一流的建筑师,又有才华横溢的家具设计师,一扫中世纪的土气而成优雅:亚当式尺度和梁柱的建筑文法,带希腊风格,严谨、精细,给人简洁舒展的空间感。至于家具,就是目前沙发的前身,设计成带椅脚的长椅,加上细条纹的织锦椅套,摆在没有杂物的空间,配上小茶几。这种美学,只有我国明式家具和厅房才能相比,维式那杂货式的臃肿怎不令人失望!

罗马尺

抽屉里有好几把尺,都是12寸长的直尺。不同的尺有不同的用途,例如钢尺,较重,以往写蜡纸是用它划直线,很畅顺;要鎅硬纸皮也用得着。胶尺轻,如果用水笔划直线,难保满纸不变成大花脸,或者连尺也受刀伤。其中有两把尺,旅行时买的,因为尺上有图画,~把介绍法国修道院,另一把介绍法国洛瓦河谷的城堡。后来不教书,不再需要用尺,但做手工时剪布剪丝带什么的,还是需要量一量。于是,顺手拿起的往往是一把木头尺,带着木头的原色,上面有些字和刻度,咖啡色。

这日大扫除,打开抽屉扔垃圾,见到一大堆尺,有的已旧得变了色,有的朦朦胧胧。淘汰了一半,把剩下的一些平放桌上排好检查,检阅时吃了一惊,木尺如何短了一些?抽出来,仔细看,尺上有字,写着Roman Ruler二字。难道在意大利买回来?但写的字是英文;除了自报名号,还有些文字,并有一个人头的图像。旁边一行字是Hadrian,AD76-138。哈哈,Ruler一字双关,好一把尺,同时又是统治者,他是一切的准则。Hadrian是罗马著名的君王,不少人~定参观过他在Tivoli的别墅Hadrians Villa。他定下度量衡的制度,以及罗马数目字。罗马数目字只有7个:1(Ⅰ)、5(Ⅴ)、10(X)、50(L)、100(C)、500(D),1000(M),没有0。阿拉伯数目字从1至10,加上0,共十一个,比罗马先进,但这个0,不要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

真的不要小看这个0,它在数目字中最有学问。世上最早采用十进制的是中国,朋友告诉我,东周时代,0是用空位代替;到了南宋,0像八月十五那样出现了。不过最早用0的还是印度,因此可能是随着佛经来照耀中国。于是想到,那么美丽的0,譬如2001年,写成二零零一年就等于跟我一样有白内障。这个零在中文是大写,二和一可不是。留意一下,孙中山、鲁迅、钱锺书,不会写一九二零年,或者一九六零年,而是一九二○年、一九六○年;或者干脆写成1920年、1960年。罗马数字虽然简单,自有它的气派与传统,以至现代仍然有人喜欢,有些特别的书籍、文件、女皇男帝的称号,仍旧沿用;我怀疑也有些微妙的心理作用,崇古?抗拒阿拉伯化?看看那些名表,表面不是罗马字么?

罗马人有自己的数目字,也有自己的尺度。他们也是1尺12寸,但并不是英式的1呎12寸,也就不是1米等同3尺。罗马尺的1尺,等于295.7mm,或者11.6英时。我这把罗马木尺,原来包含了远久的讯息,要再找一把十白也不容易。以前教书,也教数学,加减乘除不准直接写出答案,必须列明运算过程,过程很重要的,现在把玩手机的学生一按就得到答案,却失去了过程,还会否自行运算?这是现在的人的悲哀,失去了许许多多从此到彼的切身体验,自然也不懂得欣赏沿路的风景,不喜欢细节。人的存活,好歹其实就是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化了的答案。

数学上的横式直式,我不知道用罗马字的话,直式该如何书写?罗马字很有趣,像阿拉伯字88,很简单,用罗马字,就像长蛇了:LXXXVIII。反过来说,阿拉伯字1000,罗马字只需一个M。2015年,罗马字是MMXV;现在是2016年了,那是MMXVI。毕竟大势所趋,意大利国家统计局最近建议以阿拉伯数字代替罗马数字。

有人不喜欢看广告,问题不在广告,而是表达的问题。有没有创意,短兵相接,往往高下立见。最近,我看钟表广告,有什么特别?有,那些表面用罗马数字的,爱把Ⅳ,写成ⅢⅠ。是什么原因?为了和反方向的Ⅷ对称、平衡,抄罗马古建筑上的时计?

素瓷娃娃

“冷”是一个很古怪的字,意思大多和温度有关,所以秋冬时候,我们会穿毛线衣,也就是广东人说的“冷衫”,而毛线称为“冷”,显然就是用来编织“冷衫”的缘故。潮州人的“打冷”,大概吃的食物多半是冷的,例如冻蟹、卤水鹅、卤水墨鱼、白粥。“冷”在潮州话本来是“人”的意思。“晒冷”,是出齐人马,向其他人示威之意;放在赌桌上,就是什么神、什么圣,把赌本全部孤注向前一推。至于我常常逛的“夜冷店”,有人说这其实是葡语leiláo,来到福建,转音变成lelang,意思是“拍卖”,再经广东话流传,成为夜冷。逛本地的夜冷店,当然不用等到夜晚。这些,可见语言的兼容并包,尤其是广东话,真是非常生猛。夜冷店卖的是杂货,往往是二手、三手,即使是新拆箱的物品,也是陈年货底货,所以,理论上,便宜些。这其实是中式跳蚤市集。到外国旅行,我总会在旅游书上找出跳蚤市集的地点、时间,我当是名胜,而且总可以买到独特的物品。

夜冷店是有趣的,同样兼容并蓄,百物杂陈,不然,何以终日挤满人,看看也好。节日之前,有人买圣诞天使,或者复活蛋和兔子。平日,古老的时钟、家具,买家可能是做设计的。我买的也不少,一扇百叶窗、几个青花箭筒、小木偶等等。毛公仔特别多,价钱凭店主的眼光和口味而定。洋娃娃这些都不值钱,五块钱一个,一个年迈的长者说。我就买了五个,六时高的货办。还有工厂出产这种古老娃娃,西式的,穿洋服、戴草帽,放在店里过了不少日和夜,没人看一眼的十九世纪老套公仔?如今的女孩子,会选凯蒂猫、芭比,或者哆啦A梦。我买的公仔无名无姓,因为不是塑胶和赛璐璐的材料,应该是别的结构和物质。

公仔拿在手上较重,手脚能够转动,项颈竟可以转三百六十度,这种五个关节可以活动,跟古典的泰迪熊结构相同,需经人手装置。什么公司还会采用如此古法?成品又运到哪些国家?我很高兴找到这几个娃娃,我的公仔队伍中还没有此一品类。它有什么特征?从脸面已经看到,那是人手绘成的,用轻浅的色调化成淡妆,心形嘴唇,眼睛底下点一行雀斑,眉毛用工笔一条条画出细线,抹上粉色胭脂。脸是灰白色的,没有光泽,皮肤暗痖,像石头,却比石头平滑。到底是什么质料?

想想公仔史的演变,最先是泥、布、木,然后是混合的纸浆和胶质、蜡,再下来是……对了,是瓷。但瓷是极光滑明亮的,更不必每一个开脸。终于明白,这五个是“素瓷娃娃”。瓷公仔是procelain,素瓷是bisque。两种公仔有什么分别?它们的原料,基本上都是瓷土。瓷土可不是到处都有,但中国得天独厚,后来德国也有发现,以瓷土制成瓷公仔和其他物品。制造瓷娃娃是用瓷土掐成团状,直接雕塑成形。一般用倒模式,把瓷浆倒入二或三个模内,再风干合成。一烧,再烧,配砌后画脸,植发、穿衣。这是素瓷。至于瓷公仔,第二次烧后即画上彩面,经第三次火浴,出炉后光洁明亮,不再需手绘。所以质素比素瓷高,价钱相对昂贵。

素瓷公仔一般可配同料倒模的手脚和躯体,瓷泥需在摄氏一千三百度以上的窑中才能烧成,只有脚上涂上黑色当鞋外,其他程序都不简单,难怪素瓷公仔已不多见。土质公仔颇重,因此头颅和肢体大多中空来减重。头顶要削去上层,以便装入玻璃眼,手脚都有绳索连系,这些就不让小女孩看到或知道了。五个公仔也就不除下帽子和头发了,到南瓜节再说。

火柴盒

火柴当然装在火柴盒子里,不过,火柴盒子里装的不一定是火柴。火柴盒子我当然见得多了,因为以往家中也有抽烟的长辈。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搜集空的火柴盒,男孩子会储存盒子上的招牌,女孩子嘛,用来做小家具。四方形的扁盒子,七个糊起来是一张写字桌,还带抽屉。其他沙发什么的,都不难,如果加上镜子,梳妆台也亮了出来。所以,见到小的扁盒子,两侧有黑色贴条,就以为是火柴盒了。

有一次在玩具店里看见火柴盒,心想,到处都有火柴卖,玩具店也卖,难道叫爸爸到玩具店买火柴?还有人买火柴吗?抽烟绝不好玩。原来玩具店的盒子,外貌像火柴盒,装的可不是火柴,而是微型的玩具。盒子可以是一个房间,也可以是一个店铺,里面有小木偶,做不同的工作。房间有窗,有桌椅,还有橱柜。我选了几个。后来旅行时见到,盒子大了一倍,盒边也没有划火柴的贴条,但内容仍是小木偶的生活写照,盒子上有图画也有文字,是德文,大概是某某地的微型房子,又买了几个。

常常拿出来细看,因为我自己也设计微型屋,这是绝佳的范例。譬如那三个较小的盒子,展示了三种不同的职业。手工业兴旺的年代,许多人都在家中工作,家,既是居住的地方,同时是工作坊,妇女不用上班或进工厂,在家中可以一面照顾孩子,一面发挥自己的手艺。一家面包铺,夫妻合作,做了多少好吃的食物,刚从炉火中取出,想想也香甜松脆。另一个家庭是缝衣的,有许多绸缎的布料,户主正在熨作品,这房间糊了条纹和花叶的墙纸。另一个家庭比较富裕,从窗子看出去,一片绿茵,窗帘镶上花边,墙上有钟,天花垂下华灯,猫很聪明,坐在暖炉旁,黑烟囱伸到墙外去了。家中的女子,在这晚上八时,吃过晚饭,正好一家人闲话家常,一个打打毛线,一个制造蕾丝。

盒子大些,内容更丰富了,制造蕾丝的女子,家中挂的窗帘,一定是她自己的作品,非常漂亮,橱柜做工精细,下层是弧形的,门上的把手一点也不含糊。墙上的花钟,垂下金色的钟摆,时间一到,也许会有小鸟出来鸣唱。再另一家应该是店铺,售卖各式蓝白花陶水壶、花瓶、碗碟等。站在店中的女子是店主还是顾客?婴孩和摇篮车肯定是她的。

还有一个,不在室内,是在户外摆的货摊,卖的都是玩具,小天使、胡桃夹子、小绵羊、棍头木马,因为圣诞节到了。这情景,我一直念念不忘。有一年将近圣诞,朋友和我决定到童话王国的德国去,德国许多城市每年都举办圣诞市集,长达两个星期。我们选了纽伦堡。从法兰克福乘火车南下,一个多钟头就到。我们投宿在铁路联营的小酒店,单是香肠和面包的种类已经看得眼花缭乱。抛下行李,走出车站已身在纽伦堡的闹市。纽伦堡是个小城,半天可以逛完,包括著名的玩具博物馆;而这个玩具名城,竟曾是审判二战战犯的地方。这时候整个小城的广场和街道,早排满了货摊,卖的当然都是玩具,再分布一些地道的食物摊档。德国的传统玩具,大大小小,都齐了。慢慢走,仔细看,雪花飘下来了,风吹拂着头发,在食物摊档前,吃一点白香肠,朋友也让我喝一口甜暖酒,全身都暖和起来,旁边的小摊,打开了许许多多的火柴盒子,我竞走进火柴盒子里面,探访了好几个友善的人家。

(选自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2016年2-5月号)

责任编辑 杨斌

猜你喜欢
公仔玩具
可爱的袜子公仔
睡不着觉的玩具(下)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新公仔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