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楼市调控:影响有多大?

2016-12-26 10:12李宇嘉
中国房地产·综合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限贷楼市杠杆

李宇嘉

一、新一轮楼市调控:内容及特点

热点楼市泡沫的膨胀,让行政调控措施不得不重启。从9月18日杭州重启限购开始,到9日上海、南昌新政,短短18天已经有22个城市出台了调控收紧新政。如此整齐划一和步调一致的调控弹药“连发”,只有2010年“国五条”发布后限购在全国46城落地,2014年7月底开始全国各地退出“限购”之势可相比。若从短时间内发布的密度看,此轮调控可谓空前。

从内容上来看,此轮调控集中在重启限购和限贷,回归“认房又认贷”的首套房认定标准,旨在降低杠杆,还包括增加土地供应和市场秩序整顿。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将此轮调控与上一轮调控(即2010-2011年限购限贷首次大范围启动)作对比认为,本轮调控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部分城市收紧的力度已超过历史记录,比如北京将首套房首付成数提至35%,深圳非户籍限购半年内“两连升”,南京未结清已有贷款的二套房首付成数提至80%。二是部分城市数日内连环加码。比如南京在近2个月内出台了5次调控政策,10月5日发布“单身限购”、回归“认贷又认房”;郑州10月2日实施限购政策后,3日又出台了限贷政策;苏州在不到50天里实现“宽松版”限购到“加强版”限购的升级。一方面,这是因为地方调控意愿不足,此前调控半心半意,让调控陷入“挤牙膏”范式。直至在今年“9·30”之后,才真正将国家7月底提出的“抑制资产泡沫”落地;另一方面,这也显示了管理层控制楼市泡沫的决心。

二、新一轮楼市调控:地方主体责任“落地”

此次调控是地方主体责任“落地”的结果。引用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上的讲话,“我们将强化,而且也正在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7月26日,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了“抑制资产泡沫”,这已是自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第三次在重大场合提出该项工作。8月份,股市应声下跌,但房价地价却变本加厉地上涨:8月共诞生52宗地王,为前7个月月均“地王”宗数的2.3倍;8月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1.3%,相比7月份0.7%的增幅有明显的提升,这是2010年5月份以来最高环比增幅。

事实上,热点城市外地居民购房占比均已超过了40%,部分城市超过60%,投机炒作泛滥、泡沫化愈演愈烈。为何地方政府半心半意呢?

一则,“去产能”背景下,地方工业增加值或国企利润增幅已接近零或负增长,即便是上海,2015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幅竟然是-0.5%和0.5%;京沪深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在40%-50%,西安等中部城市占比达60%以上,楼市依赖史无前例。

二则,本轮调控与过去“10年9调”时期最大不同,便是楼市空前的区域大分化和“因城施策”基调下强调地方的主体责任。但是,“因城施策”下调控的主动权在地方,过去“国办发”从上到下的调控令箭消失了,地方积极性一定不足。更甚者,就在今年上半年,“去库存”还是经济工作重点,各地不遗余力促进楼市。有“去库存”这面国家战略的旗帜,地方半心半意调控更有了借口。

今年8月以来,关于本轮房价上涨的原因,市场和业内有“库存周期论”和“货币推动论”两种观点,或者说,到底是供给不足还是货币泛滥推高房价。事实上,两种争论背后折射的是,房价上涨是地方因素还是中央因素(货币供给)。8月份,楼市逆中央政治局最高指示而变本加厉地反攻,特别是房价暴涨已从东部蔓延到中西部(武汉、郑州、成都等),“加杠杆”制造“地王”,银行信贷全面“个贷化”,“脱实入房”愈演愈烈,金融危机的预期非常强烈,房价和炒作似乎已失控。

三、新一轮楼市调控主旨:控制杠杆和泡沫

当前楼市已非常严峻。2015年以来,信贷投放加速,利率不断走低,实体盈利下降,“资产荒”迅速蔓延、愈演愈烈,旨在助推经济转型、降低债务负担的宽松货币条件,反而异化为“加杠杆”购房的助推器。居民房贷杠杆率(房贷余额/存量商品住房价值)从2015年初的18%迅速攀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39.6%,预计今年底将达到43%-44%。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额比值从2011年的19%上升至2015年和今年上半年的39%和50%,达到了美国“次贷危机”前的水平。

推动此轮房价上涨的主因,并非居住需求得不到满足或住房供应不足,而是基于财富保值增值的资产配置或投资需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热点城市非本地居民购房比例均在40%-50%,有的城市(如郑州)接近60%,即便是限购本已严格的深圳和广州,非本地购房占比也超过了30%。一旦资产配置或投资需求占绝对比例,加上杠杆的推动,房子的金融属性就非常强了。

买房演化为杠杆推动下的资产配置,必然导致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幅度和水平均创历史新高。8月份,南京、合肥、厦门、上海房价同比分别上涨38.8%、40.5%、44.3%和37.8%。深圳在去年同比上涨47.5%的高基数下,今年依然上涨37.3%。全国336个地级市中,23%的城市房价同比上涨超过10%。因此,土地供应并不能缓解供求矛盾和房价上涨,反而因其供给弹性太低、热点区域更难释放。在供给无弹性的资金面前,供地反而造成“地王”频现、拉升房价上涨预期。

因此,楼市问题不在高房价,而在高杠杆和泡沫泛滥,以及对杠杆和泡沫可能导致经济转型渐行渐远,可能酿成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这种担忧已上升到了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高度。由此,此轮调控并非意在打压楼市,而是要打击投机炒作,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约束地方过度依赖楼市的行为,就像李克强总理所讲的“强化地方的主体责任”。

目前,低利率和信贷杠杆已让“资产荒”愈演愈烈,热点城市房价已经失控,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10次危机、9次地产”,楼市是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源头。短期内,有效的方法还是对需求端的控制,比如对非本地购房人群的限购,以及降低二套房或二次贷款的杠杆(即限贷)。只有通过限购控制资产配置需求泛滥、通过限贷降低杠杆比例,才能控制房价上涨预期和资产配置需求。

四、经济企稳腾出调控的空间

同时,经济企稳也腾出了控制热点城市楼市泡沫的空间。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从前7个月的6.9%上升至8.4%,其中,8月利润同比增长19.5%,增速比7月加快8.5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说明经济向好态势明显。2015年1-8月的发电量增速仅为0.5%,且全年发电量为-0.2%。当前发电量数据非常强劲,1-8月发电量为3%,仅8月单月发电量便同比增长7.8%。房屋和汽车销售数据强劲,1-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5.4%,而去年同期为3.5%,去年全年为1%;今年1-8月,汽车生产同比增速为10%,而去年同期为-0.5%,去年全年为2.7%。

尽管PPI已经连续54个月通缩,但在今年价格有所回升,负增长态势逐步缩小,8月PPI回升至-0.8%,显著好于去年同期-5.9%的水平;财政政策方面,今年债务置换5万亿-6万亿元,远高于去年3.2万亿元的水平。今年前8个月,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2.9%,而同期收入同比增长6.4%,且仅在今年上半年,财政赤字便已达到GDP的-1.1%,是近10年来的最高水平,也说明财政政策已经提前发力。9月份,财新综合PMI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今年6.5%的增长托底目标已完成,这一点也为近日G20央财长和央行会议上周小川行长的讲话所佐证。经济企稳腾挪出了楼市调控的空间。

五、本轮调控与上一轮调控(2010-2011年限购限贷)的比较

(一)新一轮调控力度弱于上一轮

从政策内容看,尽管北京、深圳、南京等在限购或限贷上收紧的力度较大,如北京首套房首付(35%)创新高,深圳非户籍购房门槛,从“3.25”的社保或缴税“1年改3年”升级至“3年改5年”;南京、苏州未结清贷款的二套房购置首付达到80%。但整体看,政策力度未超前一轮调控(2010-2011年)的力度。首先,前一轮调控有46个城市限购,此轮调控仅有不到20个城市限购;其次,2011年“国八条”到2013年“新国五条”,限购升级到所有城市行政区、覆盖新房和二手住房,但除北上广深和苏州外,此轮限购仅限购主城区,仅限新房或小户型。全国336个地级市中,房价下降的有34%,同比上涨的200个城市中,涨幅在5%以下的占57%,三四线城市平均库存周期为19个月,绝大部分仍在2014年7月退出限购以来的“去库存”庇护下。

另外,此次杠杆收紧的力度要弱于上一轮调控。2011年“国八条”提出,“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2013年北上广深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70%。关于二套住房的定义,是按照6月4日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确定的“认房又认贷”的标准,即“贷过款即算第二套”。此次各地限贷政策只是部分回归了“认房又认贷”,对“先卖后买”的需求普遍给予了30%-50%的扶持政策,比如此次广州新政中对“先卖后买”仍执行30%首付。

(二)本轮调控在宽松货币条件下展开

更为重要的是,此轮调控完全在楼市结构性政策上做文章,即采取限购、限贷等需求端加码,遏制少数热点城市楼市泡沫。事实上,在货币环境、房贷利率上,此轮调控与上一轮调控最大的不同,就是寄希望于创新低的房贷利率、适度杠杆支持,保持楼市一定水平的活跃度。2009年底,全国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尚在4.42%的相对低位,到2010年底时已上升至5.34%,2011年底创新高至7.62%。但目前,5年期及以上贷款利率低至4.90%,相比2011年下降了35.7%。

近期,周小川行长表态“会对信贷增长有所控制”,银行恶意争夺房贷份额、信贷“散户化”趋势缓解,未来房贷利率下降空间有限。但是,银行贷款投放结构从企业到个人是大趋势,近期纷纷表示未来将加码房贷投放。再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国内资产泡沫、宏观杠杆风险,国企和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压力,未来包括个人房贷利率在内的整体利率水平也不会提升。因此,房贷利率水平还将保持在低位。尽管经济企稳,但房地产之于“稳增长、稳投资、稳财政”的巨大作用并未褪去。上半年经济企稳,房地产“一枝独秀”,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六、新一轮调控的影响分析

(一)有效防范资产泡沫演化为金融风险

目前,22个“9·30”以来推出新政的城市,其楼市成交量占据了全国40%的份额,所在区域占据了全国60%的成交量(特别是三大都市圈)。区域大分化的背景下,这几个首位城市或核心城市,其成交量快速回落的话,必然会通过预期效应、示范效应,导致周边其他楼市跟着受损。因此,政策旨在控制投机炒作、杠杆泛滥、泡沫积累,防范“脱实入房”延误供给侧改革,楼市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限购政策因城施策,信贷政策更显差别化,强调增加供地等,事实上意在控制住投资需求的同时,仍旧希望能够“需求端”保持一定的活跃度。同时,正如李克强总理近期所言,此轮调控也意对楼市调控正本清源,在强化地方主体责任,倒逼地方政府将工作重心转到改革上。

(二)热点城市量价开始降温

新政以来,热点楼市的市场预期明显由此前的亢奋转向了平静,甚至是悲观,北京和深圳部分新盘低开或低于预售备案价(10%-15%)开盘,二手住房业主报价普遍下跌15%。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3日至9日,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京、无锡、青岛和苏州等成交量下滑,其中北京、上海环比分别下降86.3%和34.8%。上一轮调控落地后,全国楼市整体经历了长达4年的调整,京沪深经历近2年(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和2014年前三季度)回调。参考上一轮调控,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热点楼市量价齐跌趋势已形成。

(三)未来市场整体回调但中期回升趋势不改

首先,杠杆率较高、投资需求较突出的城市(如深圳、上海、南京),房屋金融属性最明显,量价将明显回调,这是泡沫正常出清的过程。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本轮楼市上升周期(2014年9月-2016年9月),沪深房价分别上涨79%和107%,为有史以来的最大涨幅,前期上涨幅度过大必然经历后期明显回调;其次,楼市供应弹性较大,外地及省内非本市人群购房比例较高的区域中心城市(郑州、武汉、南京、杭州等),将因为突然限购及对预期的明显冲击而回调。

再次,中西部省会城市(单核城市)此轮调控力度较小,但由于库存较大,楼市基本面并不扎实,而且前期上升多受楼市板块轮动和溢出效应利好影响,也将跟随一二线重点城市转冷,不过下滑幅度有限;最后,三四线城市库存大,深受一二线楼市调整效应的影响,尽管没有出台政策,但并不会因一二线调控而受益需求溢出,也将随着一二线楼市而转冷,由于前期上涨幅度不大(2016年以来三线代表城市房价上涨7%)调整幅度也有限。预计全国楼市整体调整力度不及上一轮。随着楼市政策拐点到来,楼市小周期见顶,今年四季度到2017年,将是全国楼市整体下行阶段,但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楼市中期回升的趋势将不改。

李求军/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限贷楼市杠杆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房地产限贷措施性质的金融法研究
上一轮限购限贷政策实施后房地产市场走势简要分析及启示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