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2016-12-26 17:02张璠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高校

张璠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当前实践性教学中面临更多挑战,特别是思政理论知识实效性不强,课程教学针对性不够。因此,科学、全面审视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实际,就其实践性教学思路展开探讨,突出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衔接,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互动融合,优化理论课程教学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关系衔接;改进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2

加强实践性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提升广大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风貌的主要内容。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本身知识性强,在融入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思政理论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都对实践性教学缺乏全面的认知和正确的理解。为此,基于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程教学实际,积极探讨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尤其是借助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的深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探讨

从课程特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性强,与实践教学关系衔接不足,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缺乏针对性,学生参与度不够。然而,全面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转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需要从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关系的梳理上着手。

(一)实践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本质属性。然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正如马克思所提出的“哲学家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一样,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中,要强调社会实践环节,要突出与实践的衔接与融合。事实上,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忽视实践性,缺乏与实践的联系,往往是思政课程教学常见的突出问题。注重思想政治课程与实践的联系,首先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融入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参观、体验,形成实践理性、策略和智慧。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转变传统的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方法,要遵循理论源于实践、服务实践的规律,要从课堂教学设计上,强调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性教学是互为补充的

理论知识要服务实践教学,并从教师的理论讲授中,突出案例导入、强调不同观点的渗透与交流,让学生能够从理论思维上来正确认识马克思主要基本理论,来全面认可理论知识的内在逻辑。实践教学是基于理论认知基础上,让学生从理性知识的学习与感性的知识体验中来验证理论的适用性。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行动的指导,掌握理论要服务实践,否则理论是无意义的。因此,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要突出思政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关联性,要让大学生能够从思政理论学习中真正懂得知识、理解真理,从具体的实践中解决问题。

(三)将思政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

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看,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是辩证统一的。根据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既要注重理论知识教育,还要发挥社会实践优势,要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进行统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中,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要从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协同发展上互为补充,要从服务教学目标上来让学生真正从理论学习掌握方法,从社会实践中获得能力和本领。因此,科学统筹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关系,从课堂组织、知识整合、教学方式创新与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让理论知识充实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拓展。

二、思想政治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衔接

实践性教学是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始终,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还要兼顾课外实践教学的补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要从课堂内外融入到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从课堂学习、校外实践中各取所长。

(一)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是辩证统一的

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从课堂教学中获得应用的理论知识和见识,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体验知识的正确性,形成理性感知。对于思想政治课堂实践教学,要着力从课堂知识的组织、设计上,将之与实践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够从中感知和体验。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就是通过书本知识,来帮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来验证理论课程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政治鉴别力,促进大学生思想自觉、行为自觉。课外实践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同样需要从实践教学过程中,协同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力量的组织,特别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从活动组织、设计、实施、监督、考核上来细化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方式,要学生能够从实践中真正掌握具体知识,明白道理。如在社会微调查实践中,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来制定调查流程、明确调查重点,增强对问题的发现、梳理、解决能力,让学生从社会观察、分析中提升政治素养。通常情况下,课外实践教学是由团委、学生处等部门进行组织,要拓宽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鼓励大学生社团、假期社会实践小组等参与到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中,以具体、可行、务实的态度来确定社会实践主题,细化社会实践任务和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力、协调力、思维力、沟通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以“大实践”来推进理论课程实践教学育人格局的形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突出实践性,要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衔接,特别是在“大实践”教学导向下,要从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上来构建育人机制。对于实践教学,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课外实践,其过程都在于引导学生从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增长才干、培养品格中来发展人。因此,要从课堂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衔接上,从拓宽课内外实践资源整合上,借助于思政理论课程的指导,来完善社会实践选题策划,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实践育人合力。高校要从思想政治实践性教学上,积极构建由校党委领导的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小组,并由各院系领导、各教务部门协同思政教学部、团委、学生会等具体小组,搭建自上而下的实践教学工作机制,并从经费投入、教学计划、师资补充、课内外实践教学衔接体系上来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性、实效性,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机制的形成。

三、优化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有效保障

搭建思政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体系,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协同,特别是在师生共同参与、引导上,要突出教与学的衔接,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进实践性教学,发挥实践性教学合力的关键。

(一)思政教师要从把握重点、突出全局,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引导者,要充分认识到思政理论课程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要精准把握,突出重点,着力从教学理论知识、学生需求等方面,组织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教师要对思政理论知识进行统合,确立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并围绕思政理论知识设定教学规划、主题、实践性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变化,关注学生的热点与困惑,了解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设计。如在课堂教学上,围绕实践主题,展开课堂讨论,借助于校园微调查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从课堂辩论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从知识学习、实践反思中来增进理论高度和深度。

(二)营造实践性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也是学习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主体。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境的营造上,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要鼓励学生从问题分析、独立思考、感悟知识中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提升。同时,提升学生实践性学习的自觉性,要从现有大班授课方式上,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从学生分组上,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实践和成果汇报中,从实践学习、实践收获中增长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狄,汤烈琴.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的独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

[2]周进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现状及其思考——以教学效果评价主体特别是学生评教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3]龚松柏.研究型教学视野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05).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高校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和反思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试析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性教学提升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状况及原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