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艺谋电影作品与文学创作的渊源

2016-12-26 17:04王彬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分析

王彬

摘要: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大多数电影都是改变自文学作品,如《红高粱》、《活着》、《陆犯焉识》等等,小说的改变为电影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电影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张艺谋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寻找到电影与小说之间的契合点,让他的作品成为中国电影史的典范。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文学改编;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在现如今的各类电影中,对于文学的改编十分看重的当属张艺谋所创作的电影。他通过对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小说表达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诠释。在他所导的19部电影中有14部电影均是对当代文学的改编。张艺谋从四个时期讲述着他从最开始的忠诚创作到改编创作最后到回归初衷的道路。

一、第五代创作时期

张艺谋通过对当代文学的忠实改编成为了中国第五代电影的领军人物。他所导演的电影表达的精神文化与当代的寻根文化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对民众有着极深的思想启蒙作用。其中的《红高粱》成为了代表之作。《红高粱》极大的赞扬了富有生机的生命力和对民族精神的追寻,从中不难看出他对小说中的寻根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继承。在《菊豆》等多部电影中,他通过愚昧和沉闷的场景表达了向往自由的心情,使观众沉浸其中。他对封建文化的批判与改编的文学作品如出一辙。他的寻根文化深深的嵌入了中国文化创新的行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文学的改编将电影的意境升华,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品味。他成功的将文学搬上了电影荧幕前,成为了文学改编的先锋,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将中国电影推向世界。

二、90年代的电影文学改编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作为先锋的张艺谋开始了新的寻求。但是面对着以市场经济和以票房为主的市场环境,张艺谋开始从小说中寻找灵感创造虚幻的世界。90年代初期,张艺谋完成了对《活着》的改编。在电影中通过主人公亲人的离世及勇敢面对困苦生活的赞扬。电影《活着》并努力的与当时的环境相结合,暗讽了当时的大跃进和文革。张艺谋通过《红高粱》、《菊豆》再到《活着》等一系列作品,体现出了他对同时期文学作品精华的改编,并提升了文学作品和作者的知名度。90年代中后期,张艺谋以《秋菊打官司》将自己从历史的幻想中解脱出来,开始去关注身边平凡人的故事。张艺谋的电影开始随着社会环境多元化的发展开始全新的道路。但是张艺谋电影未能很好的坚持深度审美而是被导演构思和商业化影响,造成了随意性。

三、大片创作时期

步入到新世纪之后,大众媒介开始参与到文学艺术中,整个社会中也出现了一种消费语境,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影也产生明显的娱乐化、消费化趋势,这一时期张艺谋的电影又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他开始逐步淡化电影中的人文精神,凸显了作品中的可视性因素。张艺谋通过《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一系列大片,开始了平民通俗文化和电影娱乐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张艺谋的电影开始表现出了文学化的发展方向,开始逐步摒弃早期文学改编的道路。虽然这一时期的电影收到强烈的好评,但是这种以文学改编为旗号的方式,逐渐的被观众所不能理解。新世纪以来,社会各界对文化艺术的全方位了解,形成了一定的消费语境,开始导引中国电影领军人物张艺谋向着娱乐消费性电影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的张艺谋抛弃了,文学原著所要表达的感情,使人物主题和人物塑造出现一定缺陷,开始创作迎合大众口味的商业化电影,最终导致了张艺谋电影水平的下降。

四、张艺谋电影的回归之路

在众多大片过后,张艺谋开始了以《山楂树之恋》和《千里走单骑》为开端的创作回归之路。张艺谋再一次将电影依托于文学作品改编中,借此改变大片时期描述事情不详细和过于注重形式的错误。《山楂树之恋》改编网络同名小说,在电影中对场景和细节的影响,未能很好的将书中感情表达清楚,对张艺谋电影艺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随后张艺谋所创作的《天浴》、《少女少渔》和《金陵十三钗》,为张艺谋带来了久违的荣誉。《金陵十三钗》在国内受到强烈的好评。为了将《金陵十三钗》推向世界,张艺谋对其进行重新的改编。并且原著作者严歌苓担任编辑。虽然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未能在好莱坞市场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也使张艺谋清楚的认识到问题所在。随后张艺谋改编了严歌苓的多部作品。张艺谋将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改编为《归来》,预示着张艺谋电影摆脱了商业和欲望,重新回归的决心。在《归来》电影中,张艺谋坚持以极美画面和场景,完美的表达电影惆怅的情调。这一阶段的张艺谋电影的文学改编回归与第五代时期的文学改编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而在《山楂树之恋》与《归来》中,张艺谋大幅删减了原作中的情节与人物,减小了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这一时期张艺谋的电影与文学气质是保持一致的,他非常注重人物塑造与叙事模式的应用,并实现了电影与文学两种形式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张艺谋曾说:“我一直认为文学是体,并希望从小说里发现一个点,然后再逐步地扩展。长期以来我已经习惯于这种创作方式。我觉得好的小说能给人提供想像的空间,不会给我更多的制约。”这就是他创作的初衷。

五、结束语

在张艺谋后期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将第五代电影人与文学文化和大片的技术融合为一体,走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电影道路。通过一次次的文学改编,张艺谋成功的将空间场景与叙事和人物描写有机结合,完成了完美的转变,体现出了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王丽尧,帅捷,贺琨.从原著小说到电影的解读——从张艺谋改编电影谈起[J]. 视听,2015(06).

[2]王挺.叙事:在语言与影像之间的行走——张艺谋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考察[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2).

[3]梁振华.媒介的演进与抗衡——当代语境下文学与影视话语权力比较论[J].艺术广角,2009(05).

[4]李东雷.人文的浮沉——论张艺谋电影改编艺术的嬗变[J].电影文学,2009(03).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