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甘肃玉东进之主渠道

2016-12-26 17:32
丝绸之路 2016年21期
关键词:麦积区齐家渭河

时间:2016年7月22日

地点: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

主持人:冯玉雷 《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作家

参会人员:(按发言顺序排名)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吴全辉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苏海洋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教师

张天恩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朱 鸿 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李永平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

杨 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副教授,文学人类学博士研究生

卢法政 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人大主任,作家

张振宇 中国甘肃网总编辑

李迎新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作家

王文元 《兰州晨报》首席记者,专栏作家

刘培文 中国甘肃网记者

军 政 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刘江兰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文广局科员

丁文俊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馆员

叶舒宪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

2009年,我在社科院作“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项目,这个项目是解放以来文科领域最大的项目,提出的一个观念就是:中国的形成是由神话观念驱动的,中国人自始至终生活在自己的神话中。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文化、风俗迥异,却凝结在一个核心价值体系之下。要解释这个问题,甘肃是关键,这也是十次玉帛之路考察中有七次在甘肃的原因。玉石之路的课题就是要解释是谁率先将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连接起来的问题,通过文献我们知道,周穆王是连接二者的最早记载。即周穆王西行拜见西王母。过去,人们都将此视为神话传说,现在看来,其中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信息。中国是神话大国,对玉文化的崇拜有8000年历史,并影响到周边地区。在华夏文明传承的背后,有一个关于玉教信仰的神话,最高统治者将国家的至高权力用玉来表达,产生了传国玉玺,从始皇帝开始到末代溥仪均未改变,也就形成了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这一点从故宫中保存的众多皇家玉器就能看出。2000年来,中国用于象征王权的核心未曾改变,而这一持续不断的玉石崇拜现象可以追溯到8000年以前。可以说,玉石是促进华夏文明产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承载的玉教信仰充分体现在国家、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我们普通人的行为、思想。《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字书,“玉”部下有124个字;《山海经》所载400多座山中,有140多座出产玉石,且基本分布在西部。儒家的“如切如磋”、“君子如玉”等具有正面价值观的评价都跟玉相连。甘肃、河西走廊串联起了中原与西域的文明,这其中,和田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天水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河西走廊进中原的渭河通道处。前九次的玉帛之路考察活动主要沿着黄河、围绕河西走廊的两端展开。商代以前没有马车,漕运是唯一的方式,《尚书·禹贡》、《水经注》等文献中基本上都是突出漕运功能。渭河同黄河一样,在宋代以前发挥了漕运作用,在西玉东输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众所周知,齐家文化以玉文化为主,渭源在齐家文化分布区内,因此,西玉东输绕不过齐家文化,也绕不过渭源。目前,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考察齐家玉中有无和田玉。

《尚书·禹贡》记载了雍州物产:“终南”、“墩伍”、“鸟鼠”,将三者联系起来就是大渭河、大秦岭的范畴。连接秦岭和西秦岭的就是渭水,由此可见,渭河在上古所承载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第十次玉帛之路考察提出这样一个论题:西玉东输开始于两种玉的东输,即临洮马衔山玉及武山鸳鸯玉,确切来说,是鸳鸯玉第一个进中原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先民用蛇纹石,到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古人对玉的品质追求有所提高,进入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时期,玉联通王权,统治阶级独尊和田玉,也就是说,西域和田玉是中原的消费对象。考古发现,西北地区最先出现了玉礼器文化,甘肃镇原县的常山下层文化中出现2.1米的巨人佩戴玉环、玉钺,这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玉文化萌芽。鸳鸯玉什么时候进中原也是第十次玉帛之路考察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常山下层文化中发现的玉与鸳鸯玉有一定联系,并由此可以肯定是仰韶时期,这就将我们的研究拓展到齐家文化以前,向前延伸了1000年。

渭河是马衔山玉进中原的主渠道,我们考察的最终目的就是慢慢还原失落的玉文化历史真相。

吴全辉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天水市麦积区历史悠久,最早是成纪,汉朝称为天水,十六国时期称为秦州,后来又改为天水,1985年以前叫作天水县,所辖范围大,2005年称麦积区,处在陕西、甘肃、四川的交会地区,是甘肃省的东大门。麦积区被誉为“陇上江南”,是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北侧是渭河河道,南侧是小陇山和秦岭。截止2013年,全区普查的文物点为213处, 其中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麦积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境内仰韶文化遗址的分布非常普遍。

卦台山遗址处在仰韶文化的晚期,总面积1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聚落遗址,发现断崖、沟渠暴露灰层、红烧土等文化遗迹,并采集到陶石之类的遗物。相传,卦台山为伏羲画卦之地。柴家坪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原始公墓和村落遗址,位于北道区伯阳乡柴家坪村东的东坪河沿一带第一台地上。其保护范围和控制地带东起渭河畔、西至山脚,长约250米,南至断崖、北到渭河冲击断崖约650米,总面积1.6万平方米。坪上地势平坦开阔,背风向阳,负山临水,适宜原始先民定居生息,古代文化堆积厚1~2.8米,人面器形盖是出土的典型器物,属于仰韶时期,是我国史前雕塑的精品。樊家城遗址又名番家城,位于天水市西约40公里的中滩乡(现为中滩镇)雷王集、背湾两村西边渭河北岸的第一台地上。遗址高出河床40米左右,其范围为东临断崖,崖下为雷王集,西至山根约60米,南为张沟,北至背湾村边断崖约250米。遗址境内现有城堡断墙,高约3米,长约20米。遗址的东北两面,现为雷王集、背湾和张沟村耕地,保护较好,文化层厚度0.5~2米。地表暴露文物十分丰富,有红陶片、彩陶片、夹砂陶片、灰层等,出土文物有石斧、石刀、骨锥等生产工具。从出土生活用具看,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类文化遗存。除以上之外,还有很多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

麦积区是秦早期文化的代表,境内分布秦汉墓葬100多座,具有代表性的是放马滩古墓葬群,有秦墓13座、汉墓1座,出土文物400多件,包括秦简、汉简、竹简460枚和西汉初期的纸质地图,对研究秦汉文化和天水早期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麦积区是佛教文化东传的转折地。佛教传到天水后,一方面开始了向东南以及陕西东部的分散,另一方面还传到西南方向。境内现存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窟等众多石窟造像。

古老的渭河孕育了伏羲文化、始祖文化、石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奠定了麦积区深厚的文化内涵。

苏海洋 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教师

叶舒宪老师提到了神话驱动观念,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我也产生了几个疑问。

第一,天水西山坪遗址和师赵村遗址属于齐家文化的早期,出土了石圆圈的祭祀仪器,不知这与“天”的观念有什么关系?我一直在思考神话驱动和中国人关于“天”的信仰之间的联系,中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古代中国都是靠天吃饭,我们能不能认为与其说是神话驱动,还不如说是季风气候驱动。

第二,我关注到大地湾遗址中期和晚期出土的一些玉器主要都是生产工具,但听了叶舒宪老师关于甘肃玉(马衔山玉和武山鸳鸯玉)的东输可能最早开始于仰韶时期的观点,我茅塞顿开。张天恩老师发掘了前仰韶文化,甘肃和青海境内的前仰韶文化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大地湾、北首岭、李家村类型,陕甘境内的前仰韶文化应该时间最早,其次是宝鸡的北首岭文化,最晚是陕西汉中的李家村类型。前仰韶文化是沿着渭河上游到渭河中游,向渭河下游传播的。渭河通道与黄河通道是玉石东运的通道,但是除了水路运输以外,陆路运输也很重要。从清水、张家川,再翻越陇山的一些路线并不是沿着渭河河道延伸的。从前仰韶到仰韶,再到常山下层文化、齐家文化,以及与齐家文化同时期的客省庄二期文化之间的联系实际上与这条路线是有很大关联的。

第三,叶舒宪教授通过考察将齐家文化与夏文华联系起来了。那么,甘肃的常山下层文化、齐家文化以及与齐家文化同时期的陕西客省庄二期文化和山西东部与河南西部交接的先夏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除了玉器、青铜器以外,还有哪些新的发现能表明它们之间的联系?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的课题。

张天恩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前仰韶文化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大地湾、北首岭、李家村类型,三者时间上从早到晚。陕西关中地区也发现过大地湾一期的东西,宝鸡市区有超过七个大地湾一期的遗址,李家村类型可能是受关中地区影响比较晚的大地湾一期的东西。大地湾一期在渭河流域上下游都有分布,渭南以东靠近黄河河口一带发现的华县老湾台遗址相对较晚。详细情况可见我的发掘报告《陕西宝鸡市关桃园遗址发掘简报》。裴李岗文化与大地湾文化都产生于8000年前,我认为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影响了山西枣园文化的形成,二者融合进入关中后,和老观台晚期文化,也就是北首岭下层文化结合形成了半坡文化,从而孕育了仰韶文化。也就是说,甘肃天水的师赵村文化、西山坪文化有可能受到东部更早文化的影响。渭水流域在距今8000年时,无论上游还是中游都有所发展,类似于师赵村文化、西山坪文化的文化类型在西部存在,但是到西安以东就消失了。也就是说,渭河下游没有了这种文化类型,存在的是老官台文化。渭河上游继续沿着大地湾一期、二期,师赵村文化、西山坪文化发展,脉络清晰,然后与下游的老观台文化在关中西部碰撞出了半坡文化。渭河流域的文化特色和关中地区的仰韶文化实际上是一样的,靠近山西的被称为西王村类型,关中这一侧的叫作半坡四期,陶器器型为喇叭口尖底瓶,基本没有彩陶。石岭下文化和关中地区的不同,大地湾四期没有关中彩陶丰富,但与天水地区的史前遗址属于同一个文化圈。石岭下文化继续向西发展就产生了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在这一时期,甘肃境内就形成了常山下文化类型。

对上古历史的研究,需要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才能形成完整的线索链。有人认为,齐家文化是受到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影响,但我认为,影响不是很大,常山下层文化中有仰韶晚期文化的影响。齐家文化的形成原因是很复杂的,需要不断地发掘研究。

猜你喜欢
麦积区齐家渭河
General -lumps,-breathers,and hybrid solutions to(2+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KK equation∗
立德树人育栋梁 求真创新谱华章
——天水市麦积区龙园小学十年发展侧记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天水市麦积区藉河二期项目区治理成效及主要做法
天水市麦积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代表大会志》即将出版发行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1996—2009年渭河干流氮素污染特征
ENSO事件与渭河径流变异的响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