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构建的制度保障

2016-12-26 18:12沈斌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制度保障道德

沈斌

摘要: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道德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而体制机制建设是制度建设的中心环节。财政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社会组织机制等方面构成了道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道德;道德社会;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道德社会构建的重要保障,而体制机制建设是制度建设的中心环节。因此完善道德社会的制度环境建设,要从体制机制的建立入手。

一、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道德社会的构建需要一定的财政支持和引导。财政投入是道德社会构建的重要资金来源,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是财政资金合理流动的重要保障。与道德社会构建相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顺畅的交通、发达的计算机网络,道德社会的宣传、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监督、社会道德环境的净化等,都离不开财政保障机制。如果没有相应的财政机制做保障,那么构建道德社会的各项措施也都无法落实。

首先,严格财政预算的编制及执行。规范各部门预算,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税收制度,稳定财政来源,推进有利于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保证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和合理流动。其次,充分发挥财政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作用,加大对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和老年人养老保障的财政支付力度,解决地区性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再次,成立道德基金,用于道德社会构建的相关基础设施、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社区道德活动和道德模范评选等。

二、完善监督机制

首先,建立道德档案。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全国各地实时查询、更新。道德档案在内容上应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同时为使道德档案发挥实质性的效果,还应使个体的道德行为和道德选择与升学、就业、银行信用、买车、置业等相联系。增加个体不道德的成本,让个体为自身的不道德行为付出代价,既是对道德社会中其他成员的平等,在处理原则上也不失公正。其次,健全舆论导向机制。缺少必要的舆论导向或舆论导向不健全,是导致良好道德氛围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新闻、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作为公民行为的风向标,要坚持原则、明确是非。定期对不道德行为曝光,并对不道德行为及时纠正,避免对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意识模糊和没有道德辨别能力的人做出误导。绝不姑息搬弄是非、造谣蒙骗者,引导公民行为道德化。最后,建立配套的惩戒机制。对违背社会公德的随地吐痰、见死不救等不道德行为给予经济惩罚和适当的义务劳动。新加坡是治理随地吐痰方面的榜样。无独有偶,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举办亚运会期间也有相同的举动。亚运会期间,对随地吐痰者,罚款50元。当然罚款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使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惩戒,唤起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觉悟,与此同时,罚款可用于建立道德基金。

三、创新激励机制

“能力的发挥与激励程度正相关”。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激发道德社会成员充分发挥潜能的重要手段。完善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消除英雄的后顾之忧,是创新激励机制的中心环节。见义勇为者在紧急关头甚至是危难之时,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的义举,无可非议应赢得社会的嘉奖和尊重,也无可非议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而现今,无论个人还是社会最缺少的就是对见义勇为者的敬重。因此,我们应加大对见义勇为者的奖励和关注力度。对他们的奖励应不仅限于精神的,还应给予物质的奖励,可以适当考虑为其解决升学、就业、住房等问题。将个人品德状况纳入企事业单位用人及考核升迁的重要指标体系。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见义勇为但不提倡冒险蛮干,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大火、爆炸、穷凶恶极的歹徒,要讲究方式和方法,科学冷静分析形势,稳妥取胜,珍惜生命,尊重和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四、社会组织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重点培育和有限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已成为当今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和依托,动员广泛的主体参与其中是其特征之一,在沟通政府与人民群众方面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重要作用,是缓解社会利益冲突的润滑剂与减震器。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充分高校地调动社会资源,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之处,社会组织可以为政府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与监督。因此,政府要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在由不同志趣和利益因共同兴趣组成的社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组织中成员的价值选择、心理诉求与实际行动及其行动的出发点,是道德社会建设中不可多得的重要力量。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组织可以及时有效收集并反馈组织中成员对道德社会建设的意见、心得及改进建议,充分反映民意、顺应民心,畅通公民利益诉求的渠道,同时社会组织也契合道德社会构建中讲求主动参与、自主教育与管理的组织方式;另一方面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往往是由人民群众中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与选择的人们组成,而活跃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正因为这一点,社会组织也往往成为各种思想的策源地,社会组织的这一功能可以中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作用,广泛采纳民智,调动社会组织成员共谋道德社会的构建。

社会组织是道德社会主体的社会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发挥沟通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道德社会的培育、弘扬、普及,以及道德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落实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组织的依托,而要使道德社会的各项措施能够落地生根,就必须细化各社会组织的分工,明确各个社会组织的分工和职责,推动社会组织建设的层次化。

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才能调动起全体社会成员的力量,形成各主体之间共同协商、共同参与而又各司其职的局面,实现各社会组织间职能的有效衔接,保证沟通和信息反馈的畅通,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组织中个成员的道德倾向,及时对成员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进行适时正确有针对性的引导,以更好服务于道德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46.

[2] 陈炳水.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J].江西社会科学,2001(1):13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62.

[5]张创新,韩艳丽,服务型政府视域下政府执行力提升新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0(10).

猜你喜欢
制度保障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强化官兵练兵价值认同的路径选择
法官独立制度之保障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构建设想
党的纯洁性建设制度保障体系完善路径
道德模范自有后来人